实施“主体性综合式课堂教学”的个人反思与感悟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所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分析、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生成,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精心设计、倾力实施教学内容,在某些环节由于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很好发挥而受阻,学生无法完全掌握知识,思考该现象的成因和相关解决措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细胞的分化”一节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同时呈现大量感性材料,引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探寻概念的本质属性,最终通过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构建核心概念。  关键词 科学探究 概念教学 细胞分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探究被认为是主动学习的核心,探究教学的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基于重要
摘要: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运用”为例,展示模型构建在高三二轮复习中的运用。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沿着“模型构建——模型评价——模型运用”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规范,着重解决学生在高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模型构建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高考试题命制特点与教学设计思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
摘要 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的差异以及教学课时不足等因素限制了教材的充分使用,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生物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社会责任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点之一。教师可以尝试从教材中寻找作为新课导入素材、精选课后作业、选择社会性科学议题作为辩论赛辩题、研究性学习选题、渗透生涯教育等方式,充分利用教材中自主阅读栏目,发展学生社会责任素养。  关键词 教材 自主阅读 社会责任
摘要 以“堆肥变沃土”为例介绍了生物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以期为社团活动中培养关健能力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关键能力 社团活动 堆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期望使每一個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
我们知道,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时,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时,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那么,除了这些性质,互补和互余又有哪些性质呢?  1. 将一个角的一边反向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角的另一边构成一个新的角,它和原来的角互为邻补角.要注意“补角”和“邻补角”的异同点.  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2.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44页的第10题是这样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相比STEM教学体系,STEAM教学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创造力、发现问题和发散性思维,本文介绍了将艺术元素引入STEM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给项目带来的变化,并以沪教版生命科学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一些可以导入艺术因素的教学板块或者生物学科项目。  关键词 STEM 艺术 STEAM 生物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STEM指的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有机整合的教学体系。
1问题的提出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中的一个必做实验。实验用不同彩球模拟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独立性以及雌雄配子结合時的随机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孟德尔分离比产生的原因、条件,突破分离定律的本质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实验方案,笔者组织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在结果分析与反思中,有的学生质疑:  ①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放入相等数量的彩球代表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数量,是不是意味着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人教版“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提到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以及实验方法明确具体,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是高一学生理解物质鉴定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一个基础性实验。本实验试剂较多、选材丰富、实验步骤操作严谨,初学者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会有很多疑问。因此,笔者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收集问题后通过对话,与学生一起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