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中的轨迹方程妙解平抛运动的例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平抛运动中的数学轨迹方程的推导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河北省有关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我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新课改,其中最显著的改变是每位学生都有选修校本课程的权利和义务,每学期必需在学校给出的课程目录中选择一门课程,满12学时计1学分.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面对这种变革,不免引发思考,能不能利用校本选修课,更多的关注如何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真正认识到物理学的价值,从而想学物理,学好物
1 2013年浙江省高考理综25题  (物理压轴题,以下简称“原题”)  为了降低潜艇噪音,提高其前进速度,可用电磁推进器替代螺旋桨.潜艇下方有左、右两组推进器,每组由6个相同的、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直线通道推进器构成,其原理示意图如下.在直线通道内充满电阻率ρ=0.2 Ω·m的海水,通道中a×b×c=0.3 m×0.4 m×0.3 m的空间内,存在着由超导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B=6.4
江苏是较早实施新课标的省份,江苏新课标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是如何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有些什么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对实验教学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一疑问,笔者研读了2013年江苏新课标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力图从中领悟和体会出实验考试的重点和动向.  1 试题的内容呈现  考题Ⅰ (2013江苏卷第10题)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P和电压U的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压U和电流I,利用P=UI得到电功率.实验所使用
继2012年新课标卷“拖把”问题和重庆卷“托乒乓球跑步”问题等极具生活气息的考题之后,2013年高考又有一些极具时代气息的考题精彩上演,它们来源于与人密切相关的生活、社会、科技、自然等各个方面,令人耳目一新.本文从中择几例精华,作粗浅分析,以求共同欣赏.  1 来源于社会现象  (2013年四川)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  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贵刊2013年第19期P41发表了曹老师的《一道高考题答案的商榷》,读后,曹老师化繁为简,换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但就题目的分析过程及答案,我觉得还有待探讨,现将题目及作者的分析简述如下:  题目 (2008年江苏)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相同的灯泡a、b、c和电感L1、L2与直流电源连接,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电源E从闭合状态突然断开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TP8GW129.TIF,
《中学物理》2013年第3期上刊登了“例谈恒力做功中两种位移之间的转换”(以下简称“位移转换”或原文)一文.该文探讨了计算做功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将物体的位移与力的作用点位移相互转换.  “位移转换”一文认为:“功的定义中的位移s指的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如果力是直接作用到物体上,那么作用点的位移就是物体的位移;如果力不是直接作用到物体上,那么作用点的位移就不是物体的位移.”  笔者认为,原文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