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影视评论研修班”在上戏开班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上海戏剧学院基地主办,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市文艺评論家协会协办的全国“2017年影视评论研修班”近日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开班仪式。本届影视评论研修班本着“重返校园,更新观念,感悟时代,提升能力”的宗旨,以期培训并建立一支覆盖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戏剧评论家队伍。据悉,本届研修班从全国各地文联、评协、相关高校推荐的53名青年戏剧评论家中,经过专家严格评选,择优录取了20名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评论家。学员大多有高校的副教授或讲师背景。此外本届研修班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形成互动关系,集中观摩上海电影节的重要影片并及时发表影评,参与电影节期间多个产业合作论坛、主创见面会。研修班期间还组织学员参观考察上海电影博物馆和车墩影视基地,深度接触城市电影文化和电影产业。“工作坊”成本届研修班的主要教学模式。除了著名文艺评论家和电影人的系列学术讲座,该研修班以戏剧评论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全程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由若干资深教授带领学员结合上海电影节影片观摩进行讨论和评论写作。
其他文献
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钢琴小提琴大赛,主持人问一个小选手:你上台来紧张不紧张?小选手回答:紧张。  主持人接着问:那你怎么解决紧张?小选手回答:我的老师说,你就把台下的观众都当成大白菜。  全场的“大白菜”哄笑一片。  坐在大赛评论席上的两个教授被感染了,也扯起观众问题。著名小提琴家薛某说:我的老师教我,你上台就把观众当死人,你就不紧张了。  啊?“当死人”?我不知道堂堂教授是否得罪观众,反
期刊
人民日报刊文说,1937年7月29日清晨,住在西单牌楼左近胡同里的朱自清接到朋友的电话:“北平的局面变了!”这一天,距离“七七事变”不过三个星期。这一天起,北平沦陷,城内百万中国人流离失所。“一个大时代就要来临,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即将投笔从戎、奔赴战场的弟子前来辞行,朱自清激动地对他说。这一天,他为弟子题写了岳飞《满江红》的诗句,作为最珍重的送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期刊
“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7年度剧本研讨会(上半年)”日前在沪召开。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影视局、市文联、市作協指导,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舞台艺术推进小组主办,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承办。 去年,上海分别召开了四次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会议,共产生了36部重点选题。2017年以来又出现了一批新的选题和新的作品。为确保从选题谋划到剧本创作有计划、有节点、有成效地务实推进,为上海舞台艺术精品佳作
期刊
中国文化报刊文说,把源于百姓口头的民间文学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加以出版,是保护民间文学、提高民间文学地位的重要方法。民间文学传播与保存的最大困难在于口头语言的随生随灭。如果没有文字记录,现场之外的任何人都无法知晓它的存在。因此,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必须从采集、记录民间文学作品开始。  1918年,《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刘半农起草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振臂一呼,全国响应。从此,原本局限于各地
期刊
日前,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艺术剧院正式拉开帷幕。现场从12位入围名单中揭晓了“最佳男/女配角獎”“最佳男/女主角奖”等奖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众表演艺术家——郑毓芝、许承先、宋忆宁、张先衡、朱茵、周野芒、徐幸、李建华等也作为颁奖嘉宾,共同亮相典礼现场。“佐临话剧艺术奖”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纪念话剧大师黄佐临先生在1996年设立的,以弘扬黄佐
期刊
山西日报刊文说,一个人一生能封几次笔?在河北廊坊举办的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余秋雨推出新作《泥步修行》,面对读者,他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本书了。”他好像在自问自答:“别写了,再写下去谁看?虽然我的书很好卖。”看到这则消息,我的感觉是:余秋雨很有可能又要自打耳光了。在出版散文集《借我一生》时,余秋雨感慨,写那些文章纯粹“是一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岁月陡增”,因此明言要从此“封
期刊
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视协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活动日前揭晓。经过近两个月自下而上的推选,评委会在严格程序、坚持评选标准的基础上,对16名候选人逐个进行评议,最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10名第九届上海“德藝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以及6名第九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提名。荣获第九届上海“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的是:吕京、李振宇、
期刊
上海文联打造跨界融合平台的指引下,由上海市书协主办的上海市首届篆刻艺术展近日在上海文艺会堂展厅举办,得到了上海篆刻作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稿作品214件。作品经过评审,最终评出优秀奖作者孙佩荣、周建国、舒文扬等10人,提名奖作者程建强、施元亮等10人,入展作者66名。展览同时展出了韩天衡、高式熊、童衍方、刘一闻、徐正濂等展览顾问、评委的作品,以及顾振乐、吴颐人、茅子良、陆康等特邀名家的作品,全面检
期刊
仲夏时节,上海文艺家采风团一行,身携“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的重任,来到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甘肃天水。六天时间里,艺术家们在羲皇文化中熏染,在艺术交流中碰撞,在跨界融合中思考,收获巨大,感慨良多。  上海市文联组织这次创作采风,意在让艺术家们去“开天辟地”的神话源头寻找和激活灵感,幸遇缪斯女神。此行中的艺术家,年龄跨度从40后到90后,均是“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工程的参与者,或
期刊
光明日报刊文说,新世纪以来,昆曲舞台创作异彩纷呈,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白罗衫》《红楼梦》《邯郸梦》、全本《长生殿》、苏昆三本《长生殿》《舞台姐妹》《观天》等作品林立,尤为可喜的是贴有“青春表达”标签的当代昆曲创作,已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尤其在导演创作、表演唱腔、舞台美术三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美学特征。  青春版《牡丹亭》一经推出,很快席卷全国,并在世界巡演。这是新老两代昆曲艺术家携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