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6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2017年1月7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6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以“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学士后教师培养”为主题,邀请国内教师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师教育实践领域的管理者,共同研讨学士后教师培养与质量建设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其根本在于教师质量的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作为未来着重发展的方向,与国际顶尖教育学院接轨,引领中国教师教育转型,使教育学科真正为教师培养服务。
  与会专家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台湾师范大学黄嘉莉教授探讨了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师资格、教师工作获得之间的关系;台中教育大学陈盛贤教授介绍了台中教育大学坚持探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的经验;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介绍了外语教师集中研修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张秋玲教授探讨了如何培养有学术思维的卓越语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宋萑教授介绍了面向未来的学士后教师培养方案。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指出,学士后教师培养面临制度和资源的双重困难,课程设计需要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是一项十分有挑战性的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师、博士生以及台中教育大学的博士生就过去一年的研究成果和未来一年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交流与分享。朱旭东教授在闭幕演讲中寄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青年学者們不断探索,向世界一流研究基地的目标继续努力。
其他文献
李煜晖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语文)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课题组专家,北京市名师工程学术导师。著有《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高素质文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等。  2016年教师节,《中国教师》杂志发起一项寻找“新锐教师”的活动,其中有一篇对我的专访,经编辑整理,题目定为“学者型教师:向思想的深邃处砥砺
马 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首批正高级教师、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一所历经80多年岁月洗礼、积淀下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优良办学传统的历史名校,一直用其《建校宣言》(1932)开篇的第一句话——“教育有成功的一天吗?”不断自省,在
编者按  2017年秋季,我国首次在小学1~2年级开设科学课程。这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基于学生已知、围绕主要概念、指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林静领衔的北京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CEFA16030)团队,着重围绕以上三个教学疑难问题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期專题从该团队的课堂教学研讨课例
童年时期,每个人都有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其中与学校相关的更是不少,因为学校占据了儿时的大部分时光。与学校相关的诸事中,好的可能难以忘怀,但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记忆会更深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学生学业不好,家长总会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学生心知无辜却也无所适从。但是,很少有人会向学校甚至教师问责,大部分人也不会想到或者很少想到“学校会伤人”。  在柯尔斯滕?奥尔森所著的《学校会伤人》一书中,可以看到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生本课堂是一种新式的教学理念,其内涵是健康、快乐、高效。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吴殿更老师通过
莫光琪  海南省三亚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信息学科2013—2017年度海南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三亚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撰写的论文、制作的课件、微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莫光琪常说:“学生喜爱上信息技术课,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动力。”在教学中,他以生为本,多措并举;在生活中,他多元发展,演绎精彩。  1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在学
本刊讯 2017年5月13日至15日,由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校自主变革论坛暨‘1751’工程义务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在青岛举行。  山东省教育厅正厅级巡视员张志勇、齐鲁师范学院副校长刘德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改革实验区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时俊卿、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等领导与专家出席了会议,课程研究中心李红婷主任主持会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在提升个人修养、促进民族发展、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是传承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学科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国家学科课程
编者按  自我国形成系统的教研体系以来,各级教研机构及教研员在提升教學质量、服务教育改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支撑和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教研工作任务与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本土的、具有中国特色、不可替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系统,教研在落实以核心素养为主线
【摘 要】托育人员队伍建设是办好托育服务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前提,关乎托育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当前我国托育人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对我国13个城市2340名托育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我国托育人员队伍建设存在资格证书混乱、适当贴切性不足,无证上岗现象较为严峻;师资供给紧缺,低师幼比突出;专业培训机会难求,内容单一;工作付出与回报失衡,人员流动性高等问题。为此建议,依法保障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