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果子狸看SARS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nem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SARS的缘故,果子狸这个曾令人比较陌生的小动物一下子成了众目睽睽的“新闻人物”。近期科学界对SARS的溯源研究,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以果子狸为首的动物。然而随后不久,中国农业大学科研组宣称,经调查果子狸并不带毒……
  一时间,人类SARS病毒究竟来自何方,顿显扑朔迷离,让人是非难辨……
  
  SARS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SARS与果子狸究竟有没有关系尚无定论,但“人兽共患病”这个名词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兽共患病”呢?
  早在19世纪,国外科学家提出了Zoonosis这个词,当时是指人类感染的动物病。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成立了Zoonosis专家委员会,给Zoonosis下了这样的定义: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
  这些病种大致可分为四类:①病原体主要贮存于动物并引起动物感染或流行,但亦可波及人类;②病原体主要贮存于人类,并引起人的感染,但亦可波及于动物;③病原体既可长期贮存于人类,亦可长期贮存于动物种群中;④人与动物是病原体生活史中必不可少的传播环节。
  根据上述定义,我国专家认为Zoonosis一词译成"人兽共患病"更能 确切反映其含义,而这一名词曾被译为人与脊椎动物相关的疾病、动物源性病、悉生动物病、人畜共患病等。
  看一种新出现的疾病是否为人兽共患病,需要查明人与动物的流行病学关系。其中有两点是关键:①人与动物是否有共同的病原体;②人与动物的流行病学联系。至于究竟是人传染动物,还是动物传染人,从历史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是由动物传染人,一旦在人群适应后,人群可以相互传染而不需动物参与,如艾滋病。
  今年5月23日,深圳、香港两地科学家合作,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 3株SARS样病毒,对其中1株进行基因全序列测定显示,果子狸SARS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同源性。不久,国家农业部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采集了59种动物的1700多份动物样本,包括家禽、家畜、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和宠物,结果从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野生动物中检测到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说明SARS病毒广泛存在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体内。
  以上结果足以肯定动物体内感染有SARS冠状病毒,而且与人的SARS冠状病毒相同,即是说人与动物有共同的病原体。那么,怎么解释中国农业大学科研组的结论呢?我们认为,该组检测的76份标本对一种人兽共患病的调研而言,无论是地区代表性还是标本量都是远远不够的,也说明不了问题,因为仅在某一个时段取样,宿主动物完全可能暂不带毒。正如我国几十年来不间断地对各地鼠疫疫情保持有效监测,检测出阴性鼠类的数量可能数以亿计,但这并不能成为给鼠辈们"脱帽平反"的理由。
  关于人与动物的流行病学关联问题,据调查,接触野生动物多的人群比接触野生动物少的人群的SARS抗体阳性率高出一倍多,即便是接触 SARS病人的医护人员,其SARS抗体阳性率也仅为2%,而经常接触野生动物的人群的SARS抗体阳性率为 6%,相差3倍!香港大学和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0名野生动物饲养者进行SARS病毒抗体检测,有5人呈阳性反应。澳大利亚流行病学专家费尔德教授认为,动物在SARS早期病例中起很大作用。
  以上研究均表明,SARS是人兽共患病。
  
  我国主要的人兽共患病
  
  我国目前已发现和明确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有:鼠疫、布鲁菌病、结核病、鼠伤寒沙门菌病、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弓形虫病、艾滋病、军团病、莱姆病、斑点热、耶氏菌病、空肠弯曲菌病、狂犬病、O-157大肠杆菌病、人类埃立克体病、幽门螺杆菌病、隐孢子虫病、乙型脑炎、流感、禽流感、辛德毕斯病、环状病毒病、SARS等。这些人兽共患病,有的早已被发现和认识,有的已被消灭和控制(如鼠疫),有些是近年来才陆续被发现的。对新发现的人兽共患病,由于人们对其所知甚少,对付起来更为困难,常常引发大的灾难,尤须特别警惕。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通常由人类与动物的密切接触引起,如畜牧、养殖、捕猎、食用、开发,等等,滥捕滥食野生动物是引发人兽共患病的一大原因,也是一大陋习,应坚决抛弃。人兽共患病的感染与传播通常也借助传播媒介的作用,如昆虫。近期广东继SARS后又流行起来的乙脑,东南亚一带容易出现的登革热等,就是借助蚊媒传播的。
  
  发现宿主动物怎么办
  
  发现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携带SARS病毒后,许多人宛如发现了身边潜伏的凶险敌人,欲彻底除之、诛之而后快。其实,从动物生态学角度而言,尽管许多疾病来源于野生动物,但真正的肇事者并不是野生动物,而恰恰是人类自己。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携带 SARS病毒,但它们本身并不患病,只是病原的携带者。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大举进入本是野生动物的领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同时,也接触了许许多多原先从未接触过的病原体,把病原体从原始森林中带了出来。此外,更由于人类贪图口腹享受,残忍地猎捕、屠杀野生动物,使人、动物与自然三者关系严重失调,人类才遭到来自自然界、来自动物的惩罚。动物是自然界的生命一族,本该是人类的朋友。SARS的惨痛教训,应当使我们每一个人重新审视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
  根据传染病防治实践以及自然疫源地理论,对果子狸等高危野生动物类群,在野外的并不需要统统围剿消灭。对已捕获或养殖并发现确实携带病毒的,应迅速采取强有力的应急措施;①迅速隔离,严禁一切捕猎、贩运、养殖、食用活动;②封闭、隔离所有养殖场,对高危野生动物种类进行检疫,对携带病毒的动物进行严格销毁、消毒处理;③严禁将饲养的带毒动物放归自然,以免将病毒带入自然种群;④全面检测动物园内的相关动物,实行隔离饲养,并作相应的检疫、消毒处理,暂停一切与人群接触密切的展出、表演等活动。
  
  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面对SARS,我们还有很多疑问。比如:SARS病毒究竟是从何处以及又是如何从野生动物体内跳到人群间的?是如何引发大范围传播的?须查明的流行环节还包括:病毒在自然界及其宿主体内的世代交替的全过程,宿主动物在一年周期内其体内的带毒动态情况,以及对这些野生动物的捕猎、贩运、宰杀、烹调及食用过程中,究竟哪个环节是引发疾病在人群间爆发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否还有其他媒介起作用,等等。在这一系列问题未明确之前,当务之急是严禁滥捕滥食及贩运、经营此类野生动物。虽已初步查明SARS病毒可存在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中,但由于调查的地点与动物来源等尚不够广泛,缺乏代表性,无统计学意义。目前,经过积极防治, SARS疫情的大范围蔓延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上述问题没有解决,隐患依然存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存在SARS卷土重来或死灰复燃的风险。
  对人兽共患病,在防治策略上应从人和动物两方面着手。除了对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外,必须对其流行病学史作全面调查。若仅仅满足于对已发现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对一种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而言是远远不够的,"重治轻防"必留隐患。对SARS这种危害性极大的人兽共患病的防治,还需要政府以及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攻关,要有公共卫生学、临床学、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昆虫学、动物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专家的参与,要有卫生、农业、林业部门、科研机构、医学院校等多方面协调和配合,充分整合资源,全力协同攻关,才能有效攻克SARS。我们每一个人应以提升自我素质为己任,培养文明的生活、饮食和卫生习惯,不滥捕滥食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彻底抛弃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做到这些,可以防治的就不仅限于SARS一种病。
  
  专家档案:于恩庶教授系我国人兽共患病开拓者之一,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顾问,人兽共患病病原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顾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关资料表明,眼外伤是单眼致盲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户外活动增多,交通事故及意外事件增加,眼外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眼外伤可直接损伤眼球的组织结构,影响眼部外观和视功能,甚至导致眼球丧失。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眼外伤对恢复患者视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观点认为,如患眼伤势过重,伤后不易修复或无光感的眼球,不仅难以修复,而且还可能继发交感性眼炎
期刊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表现,对正常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治疗肌瘤的传统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会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非手术治疗肌瘤的方法取得长足进步,给不愿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期待疗法:患者不采取医疗措施,只要定期随访观察,期待绝经后肌瘤缩小、症状减轻。这一疗法适用于肌瘤较小、无症状,特别是接近绝经期的患者。因为绝经后妇女雌、孕激素水平明
期刊
生活中,常有中老年妇女抱怨脚痛,脚趾变形了,市面上卖的鞋都不能穿。现在,有许多青年女性也常抱怨脚痛,不能穿自己想穿的鞋。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脚善待不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没有一双强健有力的脚,不要说千里之行,连出门买菜也是一种奢侈。题头照片中的脚,大家可能经常在朋友和亲属中看到,这是最常见的脚畸形,医学上称之为拇外翻畸形。这种畸形多发生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10左右。除了外观畸形,
期刊
小张夫妇事业有成,虽然两人身体健康但年龄都已超过35岁。最近小张妻子怀孕了,夫妻俩满怀喜悦地去医院做产前检查,然而产科医生却告诉他俩,应该去看一次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门诊。夫妻俩感到有些疑惑,产前检查不就是产前诊断吗?  实际上,产前检查不等于产前诊断。产前检查是围产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是从怀孕中期开始定期对孕妇和胎儿进行健康检查和孕期保健指导,包括定期测量孕妇的体重、宫底高度、腹围以及血压,检查
期刊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男性在遭受着进行性排尿困难的痛苦,他们为每一次排尿而努力着,而这明显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种进行性排尿困难正是BPH(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  前列腺位于尿道起始部,是膀胱内尿液进入尿道的第一"关卡"。前列腺增生、增大可以挤压尿道,使得尿液经过尿道的阻力加大,出现排尿困难,具体可表现为: ①排尿需等待;②尿流变细且无力;③常有尿不尽感觉,特别是尿末常有余滴;④有时出现尿急;
期刊
我今年80岁。假如按当年医生为我下的"判决书",我离开这个世界应该有50年了。  我1939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曾是一名闯过刀山火海的青年军官。可就在27岁那年,我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均严重狭窄和关闭不全。  上世纪50年代初,医学对这一器质性病变尚无良策,心脏外科还在幻想中,我患的是名副其实的"不治之症",因此,医生给我的生存时间"判"了3~5年。我
期刊
女性多食坚果,可以预防糖尿病     国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多食坚果可以降低妇女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有 8万多名妇女参加了这项调查。研究开始时,所有受试者均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她们在1980年完成一项饮食问卷调查,然后研究人员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在随访的16年间,有3206人发生2型糖尿病。在考虑到年龄、糖尿病家族病史、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发病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不摄入或几乎不摄入
期刊
龋病、牙周炎、外伤、肿瘤等原因可导致牙齿部分缺失,医学上称为牙列缺损。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牙列缺损者相应增多。牙列缺损程度不同、缺几个牙、缺哪个位置的牙等,都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影响。如前牙缺失可影响发音、颜面美观,缺牙较多,除了影响咀嚼和消化功能,还容易造成食物嵌塞,进而诱发龋病、牙周炎等疾病。因此,一旦出现牙列缺损,就应该及时去口腔专科医院作修复治疗(即镶牙)。事实表明,牙列缺损越久
期刊
国家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新风量四大物理指标。这些指标既保证了一定的热舒适性,又考虑到节约能源的要求。  工作室、居室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室内微小气候和个体对其的适应程度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这里的室内微小气候,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和新风量。很难想像,在空气污浊、高温、高湿和空气流动性差的环境中,人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通常室内微小气候既受
期刊
过氧乙酸消毒液有效期是3个月,但并不是3个月后就完全失效,只是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如果正确使用,仍有一定的消毒效果。“非典”时期生产的普通型过氧乙酸,到现在有效含量一般为10%~12%,如要使用,可将其使用量增加1倍,即原来一盆水(约4千克)中加入一汤匙原液,现在可加入两汤匙的原液,可取得相同的消毒效果。  过氧乙酸原液如果不再使用了,切不可向下水道或地面一倒了之。因为过氧乙酸是过氧化物,有强烈的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