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下的“判决书”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80岁。假如按当年医生为我下的"判决书",我离开这个世界应该有50年了。
  我1939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曾是一名闯过刀山火海的青年军官。可就在27岁那年,我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均严重狭窄和关闭不全。
  上世纪50年代初,医学对这一器质性病变尚无良策,心脏外科还在幻想中,我患的是名副其实的"不治之症",因此,医生给我的生存时间"判"了3~5年。我不相信"不治之症"会永久下去,于是在期待着医学进步的同时,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做好自我保健,想尽可能地让病魔缓行,为创造生命奇迹赢得时间。这时我恰好被调到医学院校工作。原本对医学一窍不通的我,抱着"变外行为内行"的愿望,开始潜心学习医学知识。我聆听教师讲课,参加查房会诊,参观外科手术,列席病例讨论,阅读有关书籍。听不懂看不懂就"不耻下问"。
  老一辈人大都还记得前苏联电影《冷酷的心》,一部讲换心术的科幻故事片。当年,我看了这部影片后不久便作了一个"黄粱美梦"。我梦见魔鬼挖去我的心脏;正在疼痛难忍时,有人把一颗活蹦乱跳的心放在我胸内,使我起死回生。梦幻启迪我要更加努力保护心脏,期盼将来美梦成真。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精神愉快有助健康长在,苦恼悲观会走上可悲极端。其次是坚持劳逸结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是难以想像的。那时每天工作都要超过10小时,周日还常加班加点;政治运动连年不断;"注意保养"往往会被人指责为"贪生怕死"。但我尽量保持平静心态,不计名利地位,不计生活待遇,尽可能不让心脏超负荷工作。第三,千方百计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饮食营养,终年冷水洗脸,夏秋冷水淋浴,积极预防感冒和咽部感染,以免引起风湿活动。第四,有病及时就医。就这样,我辛勤保护心脏40年,终于迎来了我国心脏外科的柳暗花明。而此时,我的病体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持续心房纤颤,心功能大幅下降……
  开胸换瓣势在必行!在术前的心导管检查中,我又被发现有两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已达95%,随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必须在换双瓣的同时搭双桥,手术难度猛然大增。此时医生踌躇,家属不敢签字。对此,我已有思想准备:只有"华山一条路",宁冒风险也决不坐以待毙,立令家属签字,鼓励医生按计划实施,战斗终获全胜。濒临熄灭的生命之火重新熊熊燃烧,我竟然复原为一个健康人。
  术后12载,我已年届八旬,诸多老年病如记忆力衰退、前列腺肥大、肾功能递减等都先后光临。除继续保持来之不易的战果外,我的主要精力随即转到老年保健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上。我订了几本科普杂志,选读有关文章,作读书笔记,听有关学术讲座,看病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虽然有点医学知识,但我从不自以为是、主观臆断、随意用药,相信科学,信任医生。
  从当年接到医生的"大限3~5年"的"判决"到如今,已过去半个世纪。回想起我这50多年走过的人生路,我把我的养生要诀归纳为以下几点:思想上乐观,精神上有情趣,生活上有规律,适度锻炼,保证休息。要精心培植一个温馨的家庭,结交几个知心的朋友,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个人爱好。我还永远铭记三句箴言,即"珍惜生命""学海无涯""知识就是力量",愿与热爱生活的人们共勉。
  
   点评:(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 尚孝堂)
  郭少军老先生患病及诊治经历,既体现了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的疾病性质和根治方法,也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
   风心病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疾病,而风湿热的发生主要与链球菌咽部感染密切相关,生活在寒冷、潮湿、贫困环境中的人们容易患该病。随着社会进步,曾经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风湿热和风心病,其发病率近30年来已有显著的下降。
  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是预防风湿热的初发及复发的关键。若发展成风心病后,其带来的危害莫过于心功能损伤,最终发生心力衰竭。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关键是不失时机地手术修复瓣膜,有效地保护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目前多采用瓣膜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若无条件而行保守治疗者,主要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来保护心功能。郭老先生科学地与疾病作斗争的态度令人敬佩,他摸索出来的经验也值得风心病病友们借鉴。
  
其他文献
之心:有人说,几乎每个男人都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发生早泄,今天的话题正与此有关。有位读者来信说:“我感觉自己性生活时射精很快,由于担心是早泄,就找了一大堆资料研究。但每本书里说得都不一样,有的说是不是早泄要看持续时间,而有的是看抽动次数,还有说要看双方的满意程度。我看得一头雾水,也不知信哪个好。”  陈廷:有些早泄是一眼就能看得出的:在阴茎勃起后,刚刚进入阴道而尚未抽动(甚至还没有进入阴道),就已
期刊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骨折中有1/3属于髋骨骨折   两成髋骨骨折患者最后将死于并发症     现状堪忧     发病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尚无确切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据有关文献报告,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国家,50~6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28%,70~79岁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达到40%,80岁以
期刊
日前,56岁的姜总工程师突然得了急性心肌梗死,幸亏及时送到医院,经过急诊抢救,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并在血管狭窄处安置了支架,病情才稳定了下来。令姜总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一向注重健康,每年都参加健康体检,从未发现患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好端端的,怎么会得冠心病呢?临近出院时,他来找我寻求答案,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姜:生活中我乃一介清瘦恹弱书生,亲朋好友听说我患了心肌梗死后,都大吃一惊。请
期刊
一、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合理治疗,包括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的补充及双膦酸盐等药物治疗,可以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折的发生。可以这么说,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无论何时均可显效,不仅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
期刊
日常生活中,各种损伤的发生日益频繁,其中骨折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骨折发生以后,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术治疗。那么,骨折患者究竟需不需要手术?不手术能不能把骨折治好呢?   33岁的程先生,去年10月不慎跌伤了左肩关节,在某家医院拍摄X线片显示锁骨外端骨折,上下错位1.5 厘米。医生说必须手术治疗,里面要上钢板,并且告诉他整个费用要花2 万元。程先生很惧怕手术,况且2万元也不是个小数目,于是他又去了另
期刊
近年来,有关资料表明,眼外伤是单眼致盲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户外活动增多,交通事故及意外事件增加,眼外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眼外伤可直接损伤眼球的组织结构,影响眼部外观和视功能,甚至导致眼球丧失。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眼外伤对恢复患者视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观点认为,如患眼伤势过重,伤后不易修复或无光感的眼球,不仅难以修复,而且还可能继发交感性眼炎
期刊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表现,对正常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治疗肌瘤的传统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会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非手术治疗肌瘤的方法取得长足进步,给不愿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期待疗法:患者不采取医疗措施,只要定期随访观察,期待绝经后肌瘤缩小、症状减轻。这一疗法适用于肌瘤较小、无症状,特别是接近绝经期的患者。因为绝经后妇女雌、孕激素水平明
期刊
生活中,常有中老年妇女抱怨脚痛,脚趾变形了,市面上卖的鞋都不能穿。现在,有许多青年女性也常抱怨脚痛,不能穿自己想穿的鞋。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脚善待不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没有一双强健有力的脚,不要说千里之行,连出门买菜也是一种奢侈。题头照片中的脚,大家可能经常在朋友和亲属中看到,这是最常见的脚畸形,医学上称之为拇外翻畸形。这种畸形多发生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10左右。除了外观畸形,
期刊
小张夫妇事业有成,虽然两人身体健康但年龄都已超过35岁。最近小张妻子怀孕了,夫妻俩满怀喜悦地去医院做产前检查,然而产科医生却告诉他俩,应该去看一次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门诊。夫妻俩感到有些疑惑,产前检查不就是产前诊断吗?  实际上,产前检查不等于产前诊断。产前检查是围产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是从怀孕中期开始定期对孕妇和胎儿进行健康检查和孕期保健指导,包括定期测量孕妇的体重、宫底高度、腹围以及血压,检查
期刊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男性在遭受着进行性排尿困难的痛苦,他们为每一次排尿而努力着,而这明显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种进行性排尿困难正是BPH(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  前列腺位于尿道起始部,是膀胱内尿液进入尿道的第一"关卡"。前列腺增生、增大可以挤压尿道,使得尿液经过尿道的阻力加大,出现排尿困难,具体可表现为: ①排尿需等待;②尿流变细且无力;③常有尿不尽感觉,特别是尿末常有余滴;④有时出现尿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