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脂肪球膜的特性、开发及在模拟母乳脂肪球结构中的应用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是包裹在天然乳脂肪球外部的3层膜状结构,然而牛乳基和大豆基婴儿配方奶粉缺少MFGM,脂肪球结构与母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添加外源MFGM以及制备与母乳脂肪球结构接近的婴儿配方奶粉成为了近期的研究焦点.本文综述了MFGM的相关特性和生产开发途径,以及牛乳MFGM在仿母乳脂肪球结构乳液和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体外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实验以及啮齿动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仿母乳脂肪球结构乳液和婴儿配方奶粉能够促进婴儿脂肪消化并且改善脂质代谢过程.
其他文献
食物油炸过程中,来自食物和煎炸油的各种成分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产物,最终对油炸食物的食用品质和煎炸油的使用期限产生影响.在这些产物中也存在种类较多且含量不可忽视的有害成分,其中与食品成分相关的主要有丙烯酰胺和杂环胺等伴生危害物.这些有害成分的产生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油炸条件,如煎炸油种类、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和添加外源抗氧化剂等措施来加以控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食物油炸过程中丙烯酰胺和杂环胺的形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旨在为寻找抑制食物油炸过程中伴生危害物产生的新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控制并降低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研究与开发优于传统药物的天然植物源活性成分,探讨其降血糖作用及机理,对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降血糖中成药的成分和作用效果,围绕非挥发性和挥发性两类植物源降血糖活性物质,主要从实验模型、降血糖作用与机理3个方面对多糖、皂苷、多酚、生物碱等非挥发性活性物质和植物精油、部分单体成分等挥发性活性物质进行了阐述,为植物源降血糖活性成分在糖尿病防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培育肉也被称作生物培育肉、培养肉等,因其可以绕开动物饲喂为人类提供真实动物蛋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解决未来人类肉品生产和消费困境的有效方案之一,具有极高的潜在商业价值.然而,作为一种新型肉类食品,全球的监管体系尚无任何相关的监管经验,亟需从头建立覆盖从培育肉生产到消费全流程的监管政策体系;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每年的肉品生产和消费数量巨大且增速迅猛,具有发展培育肉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因此,我国需要从国家层面提前统筹规划相关监管体系,以应对科技不断进步给食品监管提出的新挑战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法和闪现剖面(flash profile,FP)法,对6种祁红样品(3个级别的祁红毛峰和3个级别的祁红工夫)的香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表明,QDA法中10名优选评价员建立16个祁红香气描述词,应用PanelCheck软件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发现其中10个重要香气属性词可以很好地区分样品种类差异及优次;FP法中18名未经培训的消费者评价员,共产生了51个描述词并进行强度排序,利用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 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最多(13种);醛类和醇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4.53%~70.55%和27.72%~57.91%.贮藏期间卤牛肉色泽变暗,弹性降低,贮藏后期香气逐渐减弱,异味明显加重,可接受度降低,主成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卤牛肉样品.相关性分析发现,分别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菌柄和菌盖中的游离氨基酸及5\'-核苷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盖中呈鲜氨基酸及呈鲜核苷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菌柄.结合凝胶过滤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纳升级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鲜味成分含量多的菌盖进行鲜味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共鉴定出3条鲜味肽,分别为FKDLGEENFK(1225.598 Da)、KMDDFAAFVEK(1357.622 Da)和LVNEVTEFAK(1148.608 Da).通过滋味稀释分析实验,确定3条肽的
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脂质氧化的发生,现有研究表明,脂质氧化能影响肉制品中杂环胺、N-亚硝基化合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生成,这些物质的积累会降低肉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并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肉制品中脂质氧化的机制及氧化产物的反应活性、脂质氧化对肉制品中上述4类有害物质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控制措施,以期从控制脂质氧化的角度出发为肉制品安全性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为明确传统酸水乳饼和发酵型乳饼的特征呈味物质,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对传统酸水乳饼和发酵型乳饼中的特征呈味物质(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进行测定,采用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判定特征呈味物质,同时进行感官评价;并且结合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分析特征呈味物质与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谷氨酸、组氨酸和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油酸、亚油酸的TAV大于1,对乳饼的滋味有着重要贡献.在感官和呈味物质组成方面,2种工艺加工的乳饼明显区分开.发酵型乳饼的总体滋味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传感技术与免疫分析相结合的一种快速定性或定量检测待测物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应运而生,其更灵敏、更轻便、特异性更强,在蛋白质检测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原理,并对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蛋白质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大豆蛋白分子质量大、结构较紧密、油滴吸附速率较慢,因此乳化特性较低,不能满足其在现代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需求.改善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挤压预处理、酶解改性和挤压预处理联合酶解过程对大豆蛋白乳化特性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大豆蛋白在不同改性过程中蛋白构象的变化、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乳化特性的改善情况,为研究挤压-酶解过程改善大豆蛋白乳化特性的机制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