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新课改要求。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有效应用,建立起师生间的交流平台,能够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本文简述了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并明确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前提,给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具体应用,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借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应用实践
前言: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收获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高中学习及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及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尤其重视学生思想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问题教学法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发问,并将结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要点进行充分的掌握,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挖掘、应用,发展学生智力,提升独立思考与解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且在此期间为学生创造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树立学生的提问意识。
问题教学法增强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为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解疑及答题中,领悟物理的美丽[1]。
二、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前提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是问题教学法应用的前提要求。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理解能力的前提下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模式及问题设置,如果缺少针对性,教学过程很难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的问题也难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并开展学习活动。如果教师在问题设置时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针对性,问题就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达不到训练目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所降低,适得其反[2]。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具体应用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在实际的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提问的动力,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探索解题意识,从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应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的提问,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质疑。
在备课时,教师要努力思考课程中有必要提问或是经常出错的环节,课堂上拿出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并提问。为了验证学生的思考效果,避免思考时间内学生走神等现象,在思考结束后,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则教师要提出问题进行学习验证。在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时,尤其是反复强调的问题,部分教师控制不住语气,会导致学生提问热情的降低,因此在对部分学生或问题进行解答时,要注重讲解语气。
2.根据教材特点,创造特定的问题环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特点,为学生创造特定的问题环境,能够有助于问题教学法在教学阶段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运用到整个物理课程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提问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物理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学习状态进行概念引入,通过问题的设置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热情,学生自主探索,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也会进一步提升。如在加速度概念的引入时,就可以设置高铁列车在10秒内以3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以及乌龟在10秒内的行驶速度由0加速到0.3cm/s,对此进行提问,二者哪一个速度大,哪一个速度变化大,此时学生就能够主观意识到“速度大”及“速度变化大”是两个概念。之后可以给出汽车及火车在加速度100km/h所应用的时间,之后提问对比二者谁加速的过程比较快,学生就此可以领悟加速度快慢的概念。
3.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序渐进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在教材中存在这大量的演示实验,且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材中的实验性内容更为针对、有趣及问题化。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的实验进行充分运用,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一定的思考。如在自由落体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金属片与纸片同时下落的假设,提问学生谁会先落地、为什么,随后教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之后改变纸片外形再进行提问求证。通过实验引出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以及不断的提问及思考,将学生带入到问题环境中,学生追随教师的思维在探索中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4.要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变
高中学习中的物理问题存在多变的特征,就是说相同的问题在加入或减去一个条件后就会转换成为另外一种问题,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时,对问题进行应变,突出条件的重要性,拓展學生思维,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同时也要将应变的思想传导给学生,学生在未来的独立解题中能够依靠应变思想,锻炼独立解题能力。如在单摆课程的学习中,在学生熟知掌握了单摆概念、单摆周期的前提下,额外对单摆增加电场,再要求学生求单摆周期。
5.对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的快速发展,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可以适当的结合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仿真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实验过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平抛运动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平抛视频,学生可以更快的进入教学情景,更好的理解平抛运动。同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体现出较为抽象的问题,学生对问题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有利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解题难度降低,学生的课堂兴趣也会提升[3]。
总结:问题教学法不仅是简单的提问与解答,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充分了解, 将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与问题设置。问题教学法结合了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交流、探索的平台,学生能在其中充分调动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丰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6 (1):73
[2]张树朋.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中学物理:高中版, 2015 , 33 (7) :1-1
[3]王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高考:综合版, 2015 , 33 (1) :1-1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 247100)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应用实践
前言: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收获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高中学习及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及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尤其重视学生思想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问题教学法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发问,并将结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要点进行充分的掌握,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挖掘、应用,发展学生智力,提升独立思考与解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并且在此期间为学生创造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树立学生的提问意识。
问题教学法增强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为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解疑及答题中,领悟物理的美丽[1]。
二、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前提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是问题教学法应用的前提要求。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理解能力的前提下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模式及问题设置,如果缺少针对性,教学过程很难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的问题也难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并开展学习活动。如果教师在问题设置时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针对性,问题就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达不到训练目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所降低,适得其反[2]。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具体应用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在实际的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提问的动力,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探索解题意识,从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应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的提问,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质疑。
在备课时,教师要努力思考课程中有必要提问或是经常出错的环节,课堂上拿出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并提问。为了验证学生的思考效果,避免思考时间内学生走神等现象,在思考结束后,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则教师要提出问题进行学习验证。在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时,尤其是反复强调的问题,部分教师控制不住语气,会导致学生提问热情的降低,因此在对部分学生或问题进行解答时,要注重讲解语气。
2.根据教材特点,创造特定的问题环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特点,为学生创造特定的问题环境,能够有助于问题教学法在教学阶段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运用到整个物理课程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提问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物理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学习状态进行概念引入,通过问题的设置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热情,学生自主探索,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也会进一步提升。如在加速度概念的引入时,就可以设置高铁列车在10秒内以3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以及乌龟在10秒内的行驶速度由0加速到0.3cm/s,对此进行提问,二者哪一个速度大,哪一个速度变化大,此时学生就能够主观意识到“速度大”及“速度变化大”是两个概念。之后可以给出汽车及火车在加速度100km/h所应用的时间,之后提问对比二者谁加速的过程比较快,学生就此可以领悟加速度快慢的概念。
3.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序渐进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课程,在教材中存在这大量的演示实验,且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材中的实验性内容更为针对、有趣及问题化。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的实验进行充分运用,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一定的思考。如在自由落体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金属片与纸片同时下落的假设,提问学生谁会先落地、为什么,随后教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之后改变纸片外形再进行提问求证。通过实验引出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以及不断的提问及思考,将学生带入到问题环境中,学生追随教师的思维在探索中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4.要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变
高中学习中的物理问题存在多变的特征,就是说相同的问题在加入或减去一个条件后就会转换成为另外一种问题,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时,对问题进行应变,突出条件的重要性,拓展學生思维,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同时也要将应变的思想传导给学生,学生在未来的独立解题中能够依靠应变思想,锻炼独立解题能力。如在单摆课程的学习中,在学生熟知掌握了单摆概念、单摆周期的前提下,额外对单摆增加电场,再要求学生求单摆周期。
5.对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的快速发展,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可以适当的结合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仿真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实验过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平抛运动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平抛视频,学生可以更快的进入教学情景,更好的理解平抛运动。同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体现出较为抽象的问题,学生对问题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有利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解题难度降低,学生的课堂兴趣也会提升[3]。
总结:问题教学法不仅是简单的提问与解答,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充分了解, 将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与问题设置。问题教学法结合了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交流、探索的平台,学生能在其中充分调动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丰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6 (1):73
[2]张树朋.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中学物理:高中版, 2015 , 33 (7) :1-1
[3]王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高考:综合版, 2015 , 33 (1) :1-1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 24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