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庆市是依托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其经济结构较单一,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研发资金集中于资源型企业,地方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于生产系统模型建立的大庆市技术创新体系包括5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油气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中,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系统的开放性。
  [关键词] 大庆市;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生存系统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3-0018-05
  资源型城市是因资源而建、依资源而兴的资源依托型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资源日益枯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亟须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以谋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在于改变以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技术创新是突破资源约束的根本手段,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1]。而建设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需要依托区域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带动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大力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外关于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创新过程和运行机理[23],尚未针对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系统进行研究。国内对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王元月和纪建悦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4]。张承谦、王云飞和胡晨从技术、融资、人力、信息和创新政策、社会中介服务等方面,对资源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撑体系进行了探讨[5]。李柏洲、薛凌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和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的结构及构建策略[6]。董秀荣对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的运作流程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7]。田红娜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应培育基于创新网络的创新体系[8]。常瑛和赵俊平提出了完善大庆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910]。
  已有的研究论证了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系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并初步构建了理论框架,对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提出的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普遍没有突出资源型城市的特征,而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城市技术创新系统;二是没有深入分析技术创新体系中,各创新行为主体在功能上的差异性。鉴于此,本文拟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针对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特点,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创新行为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
  二、大庆市技术创新体系的现状
  大庆市是依托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建和发展起来的城市。目前,城市经济仍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随着石油可采储量的日渐减少,城市面临着“矿竭而城衰”的威胁。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及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大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离不开完善、合理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大庆市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大庆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
  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庆油田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石化公司等资源型企业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较强、创新活动活跃。这些公司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技术创新机制。同时,大庆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大庆市16个各类专业科技园区进驻企业2000多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2家。但是,大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较弱,创新人才和资金严重不足。2007年,大庆市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51家,其中7家大型企业的科技人员有19047人,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967%。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月第29卷 第3期 高翠娟,等:油气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技术创新的支撑机构。大庆市有高等院校8所、科研院所及分支机构87个,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和知识支撑,但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还比较少;科研机构的力量比较薄弱,而且专业比较狭窄。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以来,大庆市建立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情报所和专利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但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技术创新的环境。大庆市的特点是先有企业后有政府,资源型企业受中央政府垂直领导、自成体系。大庆市政府依托高新园区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选择试点企业,根据其产业发展方向和提出的研究课题,组织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合作,主要采取委托研究、联合中试、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合作,大力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2009年10月,大庆市高新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东北三省首家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
  (二)大庆市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大庆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大型的资源型企业为主体,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研发资金集中于资源型企业,地方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中小科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大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大庆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比较少,并且由于受单一的经济结构的限制,科研院所往往是专业性机构,难以提供全面的先进技术支撑。由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起步较晚,因此,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能力较弱。此外,由于受地理环境限制,大庆市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比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要差。   尚未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庆市技术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联系方式简单,产学研合作主要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资源型企业、中小科技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难以有效集成创新资源,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地方高校和资源型企业的知识、人才等技术创新资源没有发挥系统效应,科技中介机构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技术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不强。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庆市缺乏与外界的资金、人才以及项目等资源的交流。资源型企业与外部的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较多,还从国外引进了部分具有先进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而中型工业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与外部联系则较少。
  三、基于生存系统模型的大庆市技术创新体系设计
  (一)生存系统模型的核心思想
  生存系统模型(VSM,Viable Systems Model)是英国学者Stafford Beer 于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传统组织结构时提出的一种组织设计模型,该模型将组织作为一种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系统进行组织设计和诊断[11]84107。生存系统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多样性平衡(Variety balance)”思想和递归分解(Recursion)思想[12]。Beer认为,每一个可生存系统都包含着一些更小的可生存系统,这些更小的可生存系统可以用与它的上层控制系统相同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单一层次的生存系统模型主要包括5个子系统。系统1由具体执行各转化过程的运作部门构成,它们之间能够进行相互沟通,并且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与所面临的环境进行多样性平衡。系统2是一个信息沟通渠道,负责系统1内部沟通、系统3对系统1的监测和稽核以及系统1共享资源的统筹。系统3代表结构和控制,负责为系统1建立规则、分配资源、划分权力和责任,为系统4和系统5提供界面。系统4负责监测外部环境,确定企业能够保持生存能力的未来需求。系统5是战略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平衡组织各部分需求,以保持组织的整体性。总体而言,系统1、2、3主要关注组织目前要完成的任务;系统4关注组织未来的发展;系统5负责制定战略决策,平衡系统1、2、3与系统4,保持组织的整体性[11]84107。
  生存系统模型不仅强调各运作单元之间的联系,而且注重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通过制定规则和秩序,以监督考核的方式实现组织控制。整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适用于各种组织类型。生存系统模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系统,其基本思想契合了创新对组织结构的要求,对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基于该理论构建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创新主体之间以及创新主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激发更多主体进行创新,并保持其持续的创新能力。
  (二)基于生存系统模型的大庆市技术创新体系
  基于VSM构建的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包括5个子系统,见图1。
  1.创新实施主体
  技术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开展基础研究的主体,资源型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是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这些创新主体自身也是可生存系统,应构建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些创新主体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并且要加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在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系统中,要充分发挥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中小科技型企业与资源型企业的联系,提高资源深加工行业和延伸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信息沟通渠道
  资源型企业、中小科技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协作创新,需要畅通的沟通和联系渠道。科技中介机构通过为技术创新提供各种服务来实现这一功能。科技中介机构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情报所、专利事务所、大学科技园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重点不仅要放在中小科技企业,更要针对资源型企业开展大量的服务创新,将资源型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
  图1 基于VSM的大庆市技术创新系统3.协同创新机制
  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突出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建立健全资源型企业、中小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技术购买、人才引进、设备和软件购置、信息传播等各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实现知识、技术、人才、信息和资金等创新资源的流动。各创新主体分别在经济原则、技术原则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的规范下实现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扩散。
  4.技术创新政策
  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要以关注技术创新体系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制定鼓励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各种政策措施。这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不仅要对区域内的科技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中小科技企业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而且要对资源型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激励资源型企业加强与区域内部的高校进行协作创新,引导资源型企业将其所属的专业研究机构对中小科技企业开放等,从而提高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5.技术创新战略
  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政府决策部门要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规划,指导区域技术创新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技术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系统要建设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不仅各主体之间要加强联系,各创新主体、政府和科技中介机构更要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区域外的技术市场、企业、金融机构等的联系,通过知识、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交换,形成开放的交流机制。
  四、大庆市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的保障措施
  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创新规模扩大、创新数量增加和创新效率提高,最终目的是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使上述基于生存系统模型建立的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作用,驱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及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政府要发挥引导和激励创新的作用
  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市场竞争不活跃,创新主体缺乏创新活力。要提升资源型城市的创新能力,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性、引导性、保护性和协调性政策,建立和完善创新引导机制;从技术创新的投入、转化和产出各阶段对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提供政策支持。选择制约接替产业发展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建立相应的行业技术中心,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和前瞻技术的发展,为接替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二)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技术创新服务中介体系是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技术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创新主体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支撑体系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技术创新信息中心,完善技术成果库、专家库、产学研数据库等,为创新主体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新源信息、统计数据和专业技术信息等。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发展与接替产业相关的行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中试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
  (三)提升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高度依赖技术创新能力。由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存在一定的后发优势,存在着利用外源型技术创新成果或渐进型创新成果发展接续产业的可能性。无论利用何种创新成果发展接续产业,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资源型城市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融入全球或全国产业链,并向产业价值链的研发环节拓展,最终实现产业转型,这种转型形式同样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要大力提升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
  作为产业转型主要载体的中小企业研发,其能力弱、创新资源不足,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障碍,迫切需要获得外部的技术支持。而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了大量的研发人员和先进技术,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大力支持。因而,资源型城市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应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利于整合多家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集中力量进行研发,有利于弥补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风险大的缺点。
  (五)提高技术创新系统的开放性
  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系统应提高开放性。各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应加强与系统外部环境要素的联系。对于资源型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而言,在技术创新成果层面,不仅要关注获取外部有用的创新成果,还要注意对企业自身无法转化的技术成果借助外部的商业化渠道进行转化;在技术创新能力层面,要通过要素流动实现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创新过程层面,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合作创新,合作要真正参与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积累[13]。
  五、结束语
  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将封闭、分散的创新活动,逐步转变为开放、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生存系统模型具有开放的系统特征,基于生存系统模型建立的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不仅强调系统内部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而且强调技术创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资源交换。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密切分工合作,以及从外界引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实现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驱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丹,姚平.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创新协同驱动路径分析[J]. 管理现代化,2011(6):1012.
  [2] DAVID DOLOREUX, SAEED PARTO.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Current discourse and unresolved issues [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05 (27): 133153.
  [3] FRANZ TODTLING. Michaela Trippl One size fits all? Towards a differentiate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approach [J]. Research Policy, 2005 (34): 12031219.
  [4] 王元月,纪建悦. 资源型城市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系统的探讨[J]. 软科学,2002,16(2):1013.
  [5] 张承谦,王云飞,胡晨. 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2529.
  [6] 李柏洲,薛凌. 资源型城市创新系统的特点与构建[J]. 社会科学家,2008(5):5961.
  [7] 董秀荣. 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及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矿业,2008,17(2):36.
  [8] 田红娜. 基于创新网络的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6972.
  [9] 常瑛. 基于资源型城市特点建立和完善大庆市科技创新体系[J]. 科技与管理,2005(1):135136.
  [10] 赵俊平. 大庆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J]. 大庆社会科学,2007(1):7880.
  [11] 迈克尔·C·杰克逊.系统思考——适于管理者的创造性整体[M]. 高飞,李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 高军,赵黎明,李学栋. 基于VSM的组织设计[J]. 天津大学学报,2001,34(6):749753.
  [13] 高翠娟,王艳秋. 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因及策略[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65167.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以语言学为基础、服务于教育和教学的一种职业语言,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必须重视对教学语言的选择与使用。高校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是普通话和专业术语,同时还应包括必要的肢体语言。高校教师应通过生动、得体的课堂语言,灵活的授课方式,气韵贴切的表达,以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同时,还要通过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这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
期刊
[摘要] 苏轼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其文道观来看,“辞达”的文艺观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文道关系论,既肯定了文艺的实践性价值,也强调了文艺自身独立的价值;其次从其自然观来看,苏轼具有形而上本体意义的自然观,破除了性情抒发与艺术技艺之间的对立,强调了人的情感的重要性;再次,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观,熔铸成古代士大夫文化人格的典范。  [关键词] 苏轼;辞达;自然;超然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 任何管理理论都有其人性观基础。中国传统管理人性观主要围绕善恶问题而展开,代表性观点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和韩非子的性恶论、世子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无善无恶论四种。与西方管理理论侧重从“自然”的角度客观描述人性不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要从“道德”的角度对人性予以价值评价,为中西各具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根据。中国传统管理人性观对当代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
期刊
[摘要] 证券分析师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外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01—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分析师的关注使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区分审计意见类型,相对“非标”意见公司,分析师关注使得“标准”意见公司信息披露更加及时。该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理解,为分析师的外部监督职能研究提供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石油天然气行业作为国家能源支柱产业,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上市公司存在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载体不统一,且披露内容缺乏实质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相关规范之间不统一等问题。对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指引来具体引导、规范上
期刊
[摘要] 哈贝马斯形式正义理论一直是学者争议的话题。就该范畴是否严格符合政治哲学的定位、它与合法性理论的关系等问题,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理解。通过分析文本可知,哈贝马斯早期借鉴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并加入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建立起了极有创造力的“批判诠释学”。以之为方法论,他进一步构造出“商谈民主”理论,形成探讨实质正义问题“理想的言语环境”。这种语境下的“正义”,既有罗尔斯所谓“程序正义”特质,
期刊
[摘 要] 目前,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主要由一税、五费、两价款及一个收益金组成,该体系对中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资源税定位不清、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过低、探采分离、遗漏环境保护税费等诸多问题。在完善后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中,国家有四重身份,应从不同的身份出发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征收税费:权利金体现的是矿产资源所有者的身份,矿业权价款体现的是勘探投资出资者的身份,矿地使用费体现的是矿区土
期刊
[摘 要] 目前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是部分资产负债率和股权集中度过高。选取2010—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现金流量因子F1和成长能力因子F4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公司规模因子F2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优化石油石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应注重石油石化公司的现金流量能力、规模和企业的成长性。  [关键词] 石油石
期刊
[摘要] 为准确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及时调整就业政策,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滨州市和东营市1995—2012年有关数据,运用协整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转换系数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门限效应,即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变动较小(门限值小于-081)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影响并不明显;当该系数变动较大(门限值大于
期刊
[摘 要] 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刻地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这规定着美国的南海政策与政治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的政治文化是南海政策形成与发展的精神动力,规定了其南海政策手段的实用性,掩盖了美国南海政策的目标。所以,美国政治文化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美国南海政策的实质,从而对美国的南海政策具有更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 南海政策; 政治文化; 实用主义;美国例外论  [中图分类号]D870(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