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本真 缅情怀 致敬改革开放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进行叙述和阐释的一门基础学科,而育人为本又是历史本真教学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情感引领,使学生通过历史本真教学形成持续健康的价值观发展,培养积极向上的史学情怀,是历史课堂所坚持的价值追求。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课堂环节组织等,都要紧密围绕落实“真情实感”来展开,让历史本真课堂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本真;情怀;价值观;历史教学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波澜壮阔、成就辉煌的改革开放既是历史,更是现实,历史未来的主角尤以青少年学生为重。如何在日常课堂中,让现代学生真切体会到改革开放的现场感,从而真实发挥历史教学的资政育人、情怀育人功能。笔者带着这样的思考,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为例,立足“历史”“转折”“伟大”题眼,探索真知、真学、真识课堂,以期用本真教学唤醒、激活学生对历史的真情实感。
  一、回望历史瞬间,用真知返璞情境
  史料是获取史实的唯一载体。提供给学生翔实、全面、客观的史料,是历史课堂不可或缺的真知源头。当前“00后”的高中生们,对改革开放40年的身边历史感知可谓熟悉又陌生。要让现在的孩子真切理解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征程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我們的课堂就必须真实地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史料,在还原历史的全貌过程中,引领学生立体地感知历史、创造历史。
  1.纯朴史料里的原汁原味
  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文字史料。但如果通篇的史料呈现过程都是满屏的文字,学生的思维就会停滞,从而导致再精彩的原版实录也会因单一的情景勾勒而制约教学效果的达成。
  为此,在“复原”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重大会议召开的历史必修性和重要性时,一段《共和国脚步》的纪录片视频,很直观地把学生带回到那个扭转时局的关键时刻。视频史料,尤其是纪实性较强的纪录片,以它独有的真实感而深受师生喜爱。但如果把历史课变成一播到底的录像课,就会弄巧成拙。因此,视频的适度截取观看后,我为学生们介绍了一位现年64岁的张丽华女士。因为40年前的她曾是京西宾馆会议科服务二组的一名服务员,让这位亲历者告诉学生们:“……(当时)会场里面的人坐得满满的,人和人挨得很近,主席台也特别长,领导的表情也都很庄重……出于健康的考虑,他的随员已经限制他的烟量了。”但是在会议休息室,张丽华却看到,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却避着随员偷偷相互递烟,“或许有助于思考吧!”而庄重、思考的氛围体验与分享,让学生们对这次重大会议的接触,不再因时间距离而模糊,反而多了许多真实与悸动。
  2.另类史料的真人真事
  为了让学生触碰到更高清的史实,教师就需要营造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有效情境。但要避免情景创设沦为“伪活动”和“无效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致的同时,设置冲突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我们最常用的与传统认知相冲突的史料、相互对立的史料、持不同立场史家的史料,则是很不错的选择。
  在理解农村改革核心举措这个重难点知识时,请出“中国农村改革专家”,被习近平总书记、王岐山等中央领导人尊称为“精神教父”的杜润生老先生,并通过他的一段回忆录,呈现了“要社会主义还是人民群众”的矛盾冲突。
  当时农口有一位老干部,为人正直,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包产到户问题上,这位老干部和万里发生了争论。
  老干部:包产到户,没有统一经营,不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宜普遍推广。
  万里:包干到户,是群众要求,群众不过是为了吃饱肚子,为什么不可行?
  老干部:它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
  万里: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
  老干部:我要社会主义!
  万里:我要群众!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执?社会主义怎么会和人民群众相矛盾呢?最后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一系列的疑惑,可以在问题的不断碰撞中剥茧抽丝,学生也可以在真实的认知情景里,通过分析解读而对“包产到户”有生成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深入解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本质上依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因此并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并因其易于调动农民积极性而得到群众拥护。这样的真实学习过程,是学生非常需要的。
  二、领略转折魄力,以真学提升情感
  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巨变到底能认知到什么程度?如果是结论性的机械记忆,只会内耗比能力更重要的动力,即逐渐丧失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要尊重和忠实于历史研究的原则,凸显史实在形成历史认识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和地位。
  1.尊重学生立场的本相史事
  历史教学中,我们无法真正复原历史,但可无限接近历史的本相,感知历史真实。只有不断靠近根本,才利于获取真知,才是真学、可取的认知学习观。
  在学习“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课之前,笔者不禁反思,自己身为安徽人却还没去过小岗村,如何能够把最真挚的情感在课堂中与学生们分享呢?于是笔者决定利用清明小长假亲自去一趟。教学中,当笔者为学生们展示从“大包干纪念馆”冒雨拍回来的图片与资料时,教师的语言是生动形象的,学生的状态是积极认可的,教与学的认知过程是真实互动的。现代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忆苦思甜”或“苦大仇深”的震撼,他们呼唤“明明白白我的心”的通感共识,而这些都是对教师能否真实站稳课堂的实力考核。所以,立足学生的视角和情感基础,教师做个有心人,关注日前腾讯推出的《纪念海南特区30周年》实时沙画视频,新鲜出炉的热乎劲把对外开放变迁演绎得栩栩如生,学生会在目瞪口呆中心悦诚服、叹为观止。   2.逻辑批判思维的唯物史证
  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所接触的各类史料,进行多元、相互的唯物史证,既是对其学科能力基本素养的检测,也是预判学生是否掌握真学要领的标尺。
  比如在解析“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时,可以为学生再次呈现“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的一段材料。
  杜润生这样总结五个“一号文件”的历史使命:“中国农业的进一步改革,受制于城市国有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即对于中国农村改革,一切‘便宜’的项目已经出台,不触动深层结构,再不能向前进一步了。”
  这段史料辩证地论证了城市经济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阅读认知,真实明白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客观历程。至于城市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可通过抛出对“个体户上了党报”案例的激烈批判激发思索:一方面是这家卖扁食的个体户生意红火,一方面是“当时的国有企业,连修個厕所都得报主管部门批准,计划好买油的钱不能用于买盐,实际上是政府的一个生产单位,正在面临政企分开的改革”,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正是对“如果在竞争中,国营、集体商店被个体户抢了生意,究其原因,不外是吃大锅饭思想、官商作风严重”的根源探究及揭示。
  三、品味伟大初心,悟真识播种情怀
  学习“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最后的落脚点不仅仅是对中国开启这段新时代的历程了解,还要认真细致地去品味题眼中“伟大”的内涵。不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气定神闲地拨乱反正的气魄、小岗村生死文书的敢闯敢为,还是对外开放点面结合的胆量与智慧,整体课堂结构铺成开来,学生是否感知到这份源远流长的“伟大”情怀,又是怎样把这份情怀根深蒂固地埋藏在内心、真心之中的?
  1.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契合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要达成自发的以史明鉴意识的觉醒,就必须找寻学生本体认知与现实导向之间的契合点。在历史距离越来越远,现实速度越来越快的冲突下,更需要历史课堂铺设必要的纽带,要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不是过去故事的重复,而是眼前生活的镜子。
  一首《春天的故事》已经不为今天学生所熟知,朗朗上口的歌词不仅没有增添亲近,反而徒增距离。然而,一幅“从雄安质量忆深圳速度”的地图却可以提升学生的敏捷度。因为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设立国家级新区的热点新闻,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身边事,这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相信此刻,燕赵大地上这一个“春天的故事”正拉开学生心中“由历史厚度向现实憧憬”的帷幕。
  2.聆听历史与人生的对话
  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以史为鉴的研究者,从而启迪他们学史明志。生成灼见史识,让历史为未来主人翁们的完美人生服务。然而,纵观千年文明长河,历史的坎坷曲折、华夏的波澜不惊,无不以正反示例,提供经验或教训。如何避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掌难鸣,如何消除“明哲保身”的大愚若智,让中华儿女可以在历史的激流勇进中,滋养人文知识与情怀,提取科学精神与方法,促进薪火相传的人生进取。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告知学生,要将“伟大”塑造成为中华儿女的一种高贵品质。曾经血溅国门的屈辱愤懑,今日八方来客的笑看风云,扭转乾坤的是国人日益坚挺的脊梁,是维护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增强民族自信、促进民族复兴的伟大蜕变。
  时至今日,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契机,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家国情怀史学素养要求。学生们应该始终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份真情实感,保持一份青年学子的热血沸腾。而历史学科正是这样一门饱含深情的学科。为此,历史教学的课堂要以本真润泽心灵,切实以真知、真学、真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身临情境、触动情感、播种情怀。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对情感教育的关注度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在小学英语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受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全部性因素,老师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入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就小学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本文借助数字化课堂观察工具,对一节作文讲评课进行数据采集和观察分析,提出以语块学习加强写前输入、以反复操练强化刺激反应,以批改反馈提升表达质量的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写作教学;二语习得理论;课堂观察  写作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如何有效组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是摆在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2019年苏南一模考试刚结束,刘丽云老师以一模考
【摘要】新制度主义认为一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不仅需要技术内部的推动,更需要社会外部的动力。技术只有融入社会进程之中,才能获得发展;同时,社会对技术的需求也拉动了技术的进步。文章探究了明代特有的社会情景下造船技术的演进途径,梳理了造船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最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研究明代造船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明代造船;理论;技术  一、新制度主义关于技术演进的基本理论  科学
【摘要】学校地处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是壮族聚居的地区,壮族人口占95.7%,拥有着丰厚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新江镇的优秀本土文化处于失传的边缘。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本土优秀文化教育,让本土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本土优秀文化;研究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
探究学习法也称发现法、研究法,它与建构学习法一样,与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六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方法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等学者。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因此该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
【摘要】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革新从未停止,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化语言。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升国民素质势在必行。高中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对高中生的英语素质教育。  【关键词】阅读理解;高中英语教学;生命线  一、引言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那样简单,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它的学习过程是复杂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
【摘要】古诗词大多精练简约,意境深远,方寸之间展现风云变幻。诗词作者惜墨如金,因此思维往往是跳跃性的,会省去很多内容。离开想象,便无法真正走进诗歌的意境中,自然就觉得“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了。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对古诗词中的形象进行再现加工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离不开有趣鲜活的想象的。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生;想象力  古诗词大多精练简约,意境深远,方寸之间要展现风云变幻。诗词作者惜墨
【摘要】教师使用线性课堂教学模式,对单元主题不够关注,缺乏单元层面的知识统整理念和教学实践,导致学生不能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综合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单元统整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各个知识点,从单元层面将所有核心知识统整教学,统整思考,统整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元统整;小学科学;教学目标  小学统整教学是立足于小學科学单元视角有效统整一系列知识内容的教学模
【摘要】中国民用航空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对空中乘务与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担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系统化,发挥教育对民航服务业的引领及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作用,从而适应高速发展的中国民用航空业。  【关键词】中国民用航空业;发展趋势;空中乘务;人才培养;素质  目前,我国空中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与模式虽趋于成熟,
【摘要】品德是做人之本,是教育的灵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数学课堂就有了灵气,品德教育也有了实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获得哪些品质,要让德育和数学教育同频。  【关键词】小学数学;品德教育;思想教育  数学是接近生活的教学,对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让学生“五育并举”,其中德育应渗透到其他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