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赞美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书中序言所讲,《优秀是教出来的》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细读此书时,那种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欣喜,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那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启示,那种对教育的反思和进取的决心油然而生
其他文献
在长期条块分割、学科分割、任务分割的中小学校管理惯性下,学科教师往往致力于学科教学,鲜有关注学科德育,对学科德育的认识也通常停留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学科教学 德育”的层面。尤其是科学课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知识教学特征,更是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重灾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渐次深入,从科学教育人文价值的复归到提高科学素养之课程宗旨的明晰,及至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呼之欲出,促使科学教师逐渐正视学科教
摘 要 以体验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建设,应立足儿童生活,以阶梯式的活动目标与内容,激活主体生活经验;以多样化的体验形式,丰富主体情感;并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张扬儿童个性,促进主体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体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6-00-03  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辆探求未知的旅行车,那么教学目标就是方向盘,它引领课堂教学从出发点到归宿点,完成教与学的双向任务。《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只有教学目标合理的预,才会有成功的立。反观当今的品德课堂,很多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诸多误区,目标预设与教学行为的言与行不一致,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品德课堂教学目标存在哪些误区?避免这些误区有什么对策?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课例
“小马驹”是魏晓琼校长对每一位天马学子的爱称。她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具有独立生命特点的个体,要发展基于潜能的特质教育,就应做到“人尽其才,人人成才”,让每一个“小马驹”都尽行千里,尽其材用。  2018年,魏晓琼来到天马小学,在对学校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对学校办学理念进行再梳理后,确立了“马驹千里尽其材”的办学理念,制定了“脚踏实地 志在千里”的校训,开展以“学业合格起步有学识,人格阳光积极有素养为基
摘 要 全媒体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视角,建立机制设计理论与全媒体时代德育工作的关联,根据该理论,分析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在资源分配、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方面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变革思考。  关 键 词机制设计;全媒体;学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4-00-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与接收方式发生了深刻
武汉洪山,是近年快速发展的城市区域,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居住人口爆发式增加,原有的洪山教育态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百姓对教育的强烈诉求。正是在这样的城市发展当口,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建校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在名校如林的武汉市区声名鹊起,引起社会和同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十二年一贯制的武汉成丰学校。了解得知,其校长郑立平原为山东省特级教师、知名校长,为追寻梦想,办一所理想中的“不
摘 要 道德与法治首先是一门道德教育课程,这是课程的基本性质;其次是一门智力教育课程;再次是一门公民教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价值主要是引领做人,其次是引导做事。如何演绎这门课程?一方面,教学要服从理念和规律,重视反思和评价,注重体验和实践;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层次性、实践性,引导学生思维的情境化、结构化。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定性与定位;功能与价值;课程演绎  中图分类
摘 要 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习素材,创编学习活动,延伸课堂学习,可引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态度等数学学科素养。  关 键 词 学科德育;小学数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学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3-00-02  小学数学特别强调遵循儿童
刘霞在《教师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的伦理审视》一文指出,教育是一個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为应对人工智能对师生关系的伦理挑战,必须建构师生精神共同体,形成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一,建立基于“教师”“智能机器”“学生”三方互动融
读毕蒋保华老师主编的《小学学什么》,心下惶惶然。如今的我们——这些小学教师,在教什么?我们是否真能为社会锻造英才?  《小学学什么》一书呈现的是“过去的小学”。这“过去”,基本集中在20世纪的30年代至70年代。书中的作者大抵是内地和港澳台的学者们,他们各自应蒋保华老师所约,写下了近半个世纪里的小学生活。这些迥然不同的小学生活,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各具时代烙印。  成年人回忆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