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的十个时代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高等教育的十个时代是指从哈佛学院建立至今这段历史,其时代特征体现在三方面:大学课程、学生生活、大学结构。本文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每个时代或者说每三十年的变化特征,探求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动态及其基本过程。
其他文献
许多国家的政府政策和学术工作都认同在世界范围的知识经济中,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作用与日俱增,高等教育和知识同时具有全球性、国家性和地方性的特点。高等教育由国家政府各个部门共同孕育,而且其模式受到社会投资方式的影响,跨境或者全球层面的高等教育活动逐渐增加,尤其是对于知识而言。通过研究变化中的全球高等教育图景,可以为政府和国家政策、大学发展战略及国际机构提供建议。
本文第一部分概括了欧洲和北美的博士生教育与训练正在变化中的政策背景,并指出目前这两大地区关于博士生教育的争论和关注点的异同。第二部分分析了博士生教育动机与目的之间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导致了基于研究型博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位显著差异之上的博士生教育模式的不同。第三部分介绍了大量关于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合作、项目及提议,以此说明目前变化的趋势。最后一部分得出了若干结论,特别强调知识生产已经成为逐渐兴起的知识经济中的一项战略资源,因此也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目标。这一进展将导致一些教育机构中对研究和研究训练的关注。
继以现象学、整体化和哲学为导向的教育人类学之后,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教育一历史为导向的人类学也日益兴起。它从对迄今为止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批判出发,突出强调其研究的双重历史性,同时也不忘对人类学的批判。属于历史教育人类学的重点研究范围的有:身体与感知、代际与性别、时间与空间。对其发展来说,历史与心态、文化性与跨文化性、跨学科性与跨国性这三个任务和研究领域极为重要。
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证了政府投资或者提供培训的正当理由,其中五个方面涉及受过培训的工人可能供给不足的问题,另外两个社会方面的理由是关注的不公平和经济学所疏忽的部分。除了对私人培训机构能力不足的补充外,这些论点中没有政府提供培训的成功案例。在培训表现出外部效益和为弱势群体提供技能发展项目时,对培训的公共资助理由是很充分的。单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培训是需要的,公共培训有效率且市场回应迅速是最为理想的。
本文对现有关于欧洲移民影响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综述,从移民对本土居民的影响以及对移民者自身的影响两个视角对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反思了不足之处,在结论部分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简称UIL)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一个非营利、政策导向、国际化的研究、培训、信息,文献服务和出版中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六个教育研究所之一,
“现代教育”概念直接与卢梭的教育理论联系了起来。人们常常认为,是卢梭“创立”了现代教育,或至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前辈。本文认为,“现代学术”或“实验教育”是在17世纪晚期的“古今之争”中加以讨论的。这场历史性的重要争论过后,教育和学术便与现代科学的开放经验联系了起来。与这种传统相对照,卢梭并不是一位现代作家。将他的教育概念作为19世纪末所谓“现代教育”或“进步教育”的基础,这实在是太矛盾了。进步教育的意象被儿童心理学、尤其是被认知发展理论所强化。卢梭克己自制的“消极教育”概念在很多方面与这些观点相对立。
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等,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
为了迎接来自内部和外部新的挑战,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形成和实施了一系列质量评估方案,但是现有的高校质量评估方法单一,不够全面和完善。鉴于目前缺少系统和持续的质量保障体系,作者对源于技术和工业的“质量”概念从内涵和外延做了明确定义;机构质量保障和项目评估应该相互补充,把独立的绩效监控手段和不同的评估方法结合,以此作为核心的质量保障工具,并加入一套体系化和连贯的管理系统之中。同时,高校质量评估应以效果为导向,充分考虑高校顾客之需要。
本文利用美国和德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比较数据,试图对导致制度变迁的三类因素的普遍性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这些因素是:机遇(或外因)、内因以及理性的人类预见。其中理性预见是引起制度变迁的因素当中最少出现的,笔者例举了制度创立者和政府对制度变迁的干预来加以说明,并讨论了这些干预的相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