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歌曲就是一种可以愉悦心灵,抒发情感,沟通思想的艺术表现方式。英文歌曲也是这样。不同的时期有着其代表性的英语歌曲,它们往往反映着当时的英美文化,因此英文歌曲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歌曲教学,不仅仅是英语歌曲的教学,它更是一种教学手段,歌曲学习将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教学内容通过歌曲的形式,教授给学生。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歌曲演唱技能方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中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即会唱英语歌曲15~20首,高年级要达到二级目标,即会唱英语歌曲30~40首,而且最好要能够有声有色地表演出来。这更强调了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其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由一组多元的能力构成的,不是单一的能力,即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能力,还应该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问题的潜力。根据这个基本认识,他把人的智能分为九种:“身体运动智能(Bod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自我反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自然环境智能(Natural-environmental intelligence)和生存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其中,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旋律的感悟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如通过作曲、演奏、歌唱、指挥来表达自己。学生音乐节奏智能的发展与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紧密相关。歌曲的美妙旋律可以给语言学习者带来美的刺激和感受,促进发展智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发展音乐智能的过程。而把歌曲和英语日常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
  2.二语习得理论
  1980年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广为接受的二语习得理论。其中包括五大假设:输入假说(In Put Hypothesis)、习得与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察假设(Monitor Hypothesis)、天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以及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从根本上说,它解释了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即阐述了为什么一些学习者愿学而其他学习者不愿学。Krashen解释道:要使最理想的学习发生,情感过滤一定得弱。一个弱的情感过滤就意味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情感过滤强,学习者就不会寻求语言输入,这样学生就不会自觉积极地学习。情感过滤的实际运用就是要让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有益于语言学习的积极的气氛,而歌曲教学正是一种使情感过滤变弱且能促进语言学习的方法。另外,输入假说(In Put Hypothesis)强调:1、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2、输入必须是有趣的、密切相关的;3、输入不是以语法为大纲的;4、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学生对于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进行吸收加工,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语言的输出能力。那么英语歌曲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且有趣味的输入,从而启动了语言习得机制。
  
  歌曲的选择
  对于歌曲的挑选,不可随意选取而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去挑选那些有欣赏价值、有教育意义、有吟唱可能的歌曲。
  1.层次性
  在选择歌曲时,教师应该正确估计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要避免歌词中带有过多的俚语或方言。挑选的歌词要有易有难,照顾大部分的学生,适时适度地加入一些讲解。这种唱中学,学中唱的方式既能激发听力较差的同学的兴趣,又能使水平较高的同学展示其才能。让所有的同学都能接受,且都有体验快乐的机会。
  2.趣味性
  歌曲内容有趣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动力,但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小学生,歌曲的内容,一般应该选择他们日常能接触到的、能随时使用的感兴趣的内容,如动植物、自然现象、日常用语、身体的各个部分、节日。歌曲的节奏,一般应选择活泼、曲调明快的,如Mary Had a Little Lamb(马莉有只小羊羔),Ten Little Babies(十个小婴儿)。
  3.适时性
  学生们在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对事物的感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时段选用不同的歌曲。双亲节来临时可选择歌颂养育之恩的歌曲,如Straw Hat(草帽歌);Father and Son(父亲与儿子);当圣诞和新年来临时,可选择Happy New Year(新年好),White Christmas(幸运圣诞),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等。
  4.表演性
  歌曲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唱英语歌曲时,适合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现出歌词的含义。这种边唱边动作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增强他们的节奏感,培养他们的表演交际能力。因此,为学生选择的英语歌曲最好是可以用动作表达的。比如,教数字歌曲The Little Babies(十个小婴儿)时,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势来表演,老师在讲台上边唱边做,学生在座位上模仿老师的动作。
  
  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前热身
  在每一节英语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合唱英文歌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这可以作为课前热身,营造英语氛围,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语上来。唱英语歌既能促使学生做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又能是学生随着节奏,不知不觉地学习歌曲中的单词、句型和语音。
  2. 复习旧知
  复习旧知识更是学生唱英文歌曲的好时机。优美、熟悉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到以往的日日夜夜,引发他们美好的回忆,曾经学过的单词、句子又浮现在学生面前。在每次完成新内容后,应该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记忆,避免遗忘。复习应该在愉快且有兴趣的情境下进行,避免单调的重复练习,可采用边唱边表演、边用教具边唱歌等方式。而复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前、课开始时、课结束前或者课外活动中。在选择复习阶段的歌曲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歌曲与新知识的联系性,为本课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3.讲授新课
  3.1语音教学
  英语语音是英语学习基础,又是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小学生爱说、爱唱。利用英文歌曲节奏和韵律来辅助语音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对英语句子的重音、节奏、语调的掌握,从而训练语言节奏感,增强语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语言旋律美和节奏美。例如:训练[ei]时,利用歌曲“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Johnny wants to play”。训练[ai]时,利用歌曲“Fly, fly, fly your kite. High in the sky! Up and down. Round and round. Let your kite fly high!”通过反复练唱,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语音。
  3.2词汇教学
  将歌曲与单词相结合,并且配上一些动作,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是非常有效的。而且,英语歌曲中的词汇经常是重复的。因此,利用歌曲能够更好帮助学生掌握词汇。例如:教字母是,利用“字母歌”;教数字时,利用“The Little Indians”;教星期与月份表达法时,可以利用“The Days of the Week”与“The Twelve Months”。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记住比较难记但常用的词汇。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的韵律添入新词,自编歌曲来辅助词汇教学。
  3.3句型、语法教学
  许多英语歌曲都蕴含着英语句型和语法知识,在教学中利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法和句型。例如:教现在进行时的句型时,可以用歌曲“Are You Sleeping?”;教“There be”句型时,用歌曲“Bingo”;教人称代词“I, you, she, he”及物动词“have”和“has”时,可采用歌曲“Table and Chair”等。
  4. 巩固扩展
  在巩固扩展阶段,我们可以对歌词内容进行扩展,将已学的词汇、句型编辑成歌。这些词汇、句型用学生喜爱的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在反复唱中复习巩固所学的句型,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歌曲扩展学生的知识,通过学唱英文歌,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了解,开阔眼界,扩宽知识面,
  
  歌曲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英语课首要任务是训练语言功能,唱英语歌仅仅是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之一,不应花整节课来教唱歌曲。应把欣赏歌曲,熟悉曲调,模仿跟唱,纠正发音,教唱歌曲等各个步骤贯穿于课堂教学各环节之中。歌曲教唱过程中应纠音正调,应突出教学重点词句。难读、难唱点应给予关注。
  2.歌曲中的读音有许多特殊处,例如连读,歌词音节的变音等,这些不需要过分强调,而是让学生自然模仿。
  3.英语歌曲中还有倒装、省略、复合句等语言现象,对于这些教师不必作分析,只需介绍歌曲大意。
  4.有些英语歌曲可适当在第二课堂里教唱,并可排练成表演唱,小组唱等形式。也可以作为发展兴趣活动课的内容。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理念,并把它置于四条基本理念之首,这是不同寻常的,那么,何谓素养?素养有“向来”之意,故“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由此观之,语文素养的含义,也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之意。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
20世纪80年代,国际数学界提出了数学开放题教学、数学开放性教学这样一些新颖的、具有创新特点的教学法。随后,这些教学法被引进我国,在数学教育界进行了实践教学和研究,尤其在数学开放题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研究数学开放性教学的文章还很少。笔者认为, 开放题教学与开放性教学相比,开放性教学则更根本。开放题只是一种载体,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的一种工具,其目的在于使教师学会开放性教学。然而,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开展了六十多年也探索了六十多年,先后使用了美术工艺、实用美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美术设计、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等专业或方向的名目。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设立工艺美术系,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专业,同时也为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步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些
分层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从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以获得最佳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班级授课制的平均主义传授知识方式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不能解决学生的“吃不饱”、“吃不了”问题。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则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缩小学生两极分化的差距,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企业来讲,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是对中央精神的贯彻,更是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湛江供电局将加快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工作重要切入点,坚持为湛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定位,以学习强素质、以学习推创先、以学习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供电可靠性B级金牌企业、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优秀单位、湛江市服务地方发展
当前的教育界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应该是减负增效。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理想境界,“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它要求学校加强管理,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因此, “减负”与“增效” 应是同时达到的教育要求。而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我认为主要的阵地是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身上。学校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在整个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新课改包含了很多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所以,它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深入细致地学习,还要将这许多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消化吸收为己所用,将新课改理念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核心,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