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课前说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关键词:说课 自由落体 教学设计
  【分类号】G633.7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东乡县民族中学的谢宝生,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Ⅰ) 的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就这节课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三个方面向各位评委汇报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自由落体运动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教材的安排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点在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化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先驱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a、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b、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b、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课本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引入,在问题情景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思考、敢于突破陈规、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同时通过前期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操、分析综合等能力。教师要组织好这些“旧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知识和能力能够逐步提高。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既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2分钟)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V = V t + at S = V t+ at V -V =2as
  b、△S= S2-S1=……=C
  2、新课引入(3分钟)
  1>演示1:将一张纸和一个小石块同时在同一高度同一地点释放;
  现象:重物先着地,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2>演示2:将纸片揉成一团在和小石块同时在同一高度同一地点释放;
  现象:几乎同时着地,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下落。
  提问:两次实验用的物体是相同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启发学生认识到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讨论:如果没有空气的阻力纸片和石块谁先落地?
  4>演示3:牛顿管实验a、未抽气时: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慢 b、抽出部分空气时: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加快,但仍比重物体下落慢.c、抽成真空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使学生再次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轻物下落慢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引入课题
  3、教学目标展示(大屏幕展示)(1分钟)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条件: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3>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重力加速度:a、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9.8 m/s ,粗略计算时可取 g = 10m/s 。
  b、方向:竖直向下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 = V t + at V = g t
  S = V + at H = gt
  V -V =2as V =2gh
  4、自学讨论(8分钟)
  5、自学检测:(大屏幕展示问题,主要是目标内容)(6分钟)
  6、后教:1>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纸带上的点迹利用△S= S2-S1=……=C判定)。
  2>加速度:利用△S= S2-S1=aT2,启发学生求出a=g=9.8
  3>规律推导 (6分钟)
  7、例题分析:(通过例题的讲解,熟悉规律,规范应用)
  当堂训练:(屏幕出问题,学生解答) (12分钟)
  五、小结:(围绕教学目标) (2分钟)
  七、布置作业: 1、测定自己的反应时间
  2、P45页2、3、4、5题
  3、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七、板书设计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3、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重力加速度:
  a、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9.8 m/s ,粗略计算时可取 g = 10m/s 。
  b、方向:竖直向下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 = V t + at V = g t
  S = V + at H = gt
  V -V =2as V =2gh
  作者简介:谢宝生(1981.3)男,汉族,甘肃省靖远县,工作单位:甘肃省东乡县民族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其他文献
一、用爱心为听障生撑起一片天空我们常常把孩子比做初升的太阳。那么听障生就是迟升的朝阳。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
目的:研究射频导管消融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疗效的预测因素,探究部分心电图特征与室性期前收缩消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射频导管消融的204例频发室早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54.4%;平均年龄48±15岁;术前平均室早次数22005±12735次/24小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人口基本
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方法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模拟真实场景的任务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具有的高级感知能力和强化学习算法具备的自主决策能力,在不需要对环境数据进行复杂的人工预处理情况下,能够让智能体从环境中直接进行自主学习。然而如何维持“探索和利用”的平衡成为深度强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采用在动作空间的抖动方式探索,导致决策效率较低,智能
摘 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它体现学生英语的综合技能,在英语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实际英语学习中,找出同学们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希望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知识问题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它包括语音、词汇、短语
目的评价持续低效血液透析滤过(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iafiltration,SLEDF)对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蜂蜇伤后AKI
“阻音”是指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行腔或拖腔中的转折点、着重点、收腔处,用口腔软腭后部和喉头阻挡气流,产生出的摩擦音。阻音是民族声乐重要的润腔方法之一。作者以经典民族歌
摘要 在我国中职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即“讲授法”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不能很好的被激发出来。“行动导向教学”即“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它们虽然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情境,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并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但这两种过程忽视了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准备不充分的问题,以至于学生们在专业理论学习能力以及依靠理论操作的实
新课程是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探索走向实施的标志。它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充分激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 “以人民为中心” 的政治立场,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当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 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 “美丽
提出了一种大电源向大负荷直供电系统中各发电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法,选择机组最佳的控制模式,在最佳控制模式下,通过实验依据机组负荷响应时间短、负荷变化率快的原则确定第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