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生本课堂”的非凡魅力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安县敦厚镇梨塘教学点门庭若市,当地慕名而来的听课者络绎不绝”。一个“只有3个年级,75名学生,3位老师”,校舍简陋的教学点,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教师前来参观学习呢?吉安市教研室的一位同志说:“梨塘教学点刘忠民老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生为本,近年来他执教的三年级教学质量均拔得了全县农村小学的头筹。”敦厚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说:“梨塘教学点升上来的学生,个个都是香饽饽,不仅学习好,能力更强。”
  在我的印象里,反映教改经验的通讯一般会把视角对准那些重点学校、名牌学校、窗口学校。而这一次,《江西教育》的记者们却把犀利的目光投向了农村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教学点,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雨花激活春江水》这篇通讯以独特的视角、平实的叙述,彰显了农村教学点一位普通教师平凡中的不平凡。
  刘忠民老师在“生本课堂”教学实验上,有何非凡?
  
  1.革故鼎新,教师角色变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角色的功能,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然而,现实却是“学生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答作答······教师是每日课堂生活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叶澜语)学生几乎没有多少自主活动、自主思考的空间,教师的主导地位处于绝对的强势,这绝对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转变教师角色。
  刘老师“在农村工作将近30年”,“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但总难以收到实效”。2007年,为走出低效课堂的困境,他反思教学,上网学习,以革故鼎新的勇气,革除那些久改不革的积弊,狠下决心,转变角色,处处“以生为本”。在“课堂上,不替学生说他们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他们能做的事;学生能学懂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能讲明白的,就尽可能让学生去讲。”敦厚镇中心小学的肖玉英老师说:“刘老师一个人包一个年级,还教得那么轻松,上课讲得少,学生学得快乐,不留课外作业,课堂上要效果有效果,考试时要分数有分数。”这是教师角色转变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呀!
  
  2.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变了。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各个学校都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为目标,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然而,要实现课堂教学增效目标,必须坚持转变教学方式,坚持“以生为本”, 以学施教,顺学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真正由“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
  刘忠民老师认为,课堂增效,不转变教学方式,就没有出路。他冲破思想上的樊篱,敢为人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实施指导预习、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在说中用心去想、去体会”。他“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学生预习中遗漏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面批、点拨。直到学生把问题当堂弄清弄懂为止。”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变了,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者、探求者。班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劲头十足,“在展示汇报中不甘落后,为小组、为自己争光”,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以前附近有些村民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现在都不送了,有的还回来了,今年比去年又多了好几个学生”。这些是教学方式转变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呀!
  据悉,今年暑假,吉安县乃至吉安市的中小学都在学习、推广刘忠民老师的经验。可见,“生本课堂”的非凡魅力是不可抗拒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相信,刘忠民老师的“生本课堂”实验会在更加广阔的田野上生根、开花、结果……(本文作者系江西省著名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廖肇银
  E-mail:wuyin2@126.com
其他文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西安市第五十八中学姚俊老师执教的《走进京剧》一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主线,加入以点带面的教学手法,给听课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在这堂音乐课中,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做到了水乳交融,是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片段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脸谱画)  生:脸谱。 
期刊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黄德忠的一节常态课“认识平年和闰年”,让人惊叹的是师生精彩迭出的问题碰撞。这堂课,预设的问题是精彩的,生成的问题同样是精彩的,教师善待这些“问题”并精巧运用这些“问题”资源更是精彩的、智慧的。下面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问题预约精彩  师:一个小朋友2004年出生的,到了2005年,爸爸妈妈觉得宝宝的生日快到了,就开始操办起过生日的事来,可是忙到最后,在日历上怎么也
期刊
1.如何处理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试行后,大到高考、中考,小到学期考试仍困扰着教师,如何处理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开的心结。如何看待现行的考试,应该怎样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期待什么样的考试(包括对形式、内容)、怎样改革学科的教学与考试、平时教学如何针对中考和高考的导向调整教学等,可选择其中的一点发表意见和看法。  2.如何看待教师流动。为体现教育均衡发展,不少地区实行教师流动,对教育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体悟。”此要求教师能真正落实到阅读教学的不多。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进行对比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代思,以读代悟,真正让学生懂得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生情,感受到慈母情深意更浓。让听课者感觉如品一杯甘甜香醇的美酒,余味缭绕,回味无穷。  【片段】  1.慢镜头的对
期刊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师生相互碰撞、探讨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课前没有预料的“意外”。教师如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处理这些“意外”,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处理不好,让课堂逊色;处理得好,令课堂生辉。笔者曾听到一堂教者巧妙利用“意外”,激化“意外”,化“意外”为精彩的公开课,最终使课堂大放异彩,赢得满堂喝彩。  【教学片段】  师:你眼中的范进是一个什么
期刊
“直线、射线、线段”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初中阶段几何学习的起始课,学生在小学已经具备一些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若按照常规思路处理教材,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教学这节课时,陈老师以同学们熟悉的广州亚运会为素材引入新课,通过精心设计个性化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展现自己,帮助他们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片段
期刊
有效的动手操作,应当是动态想象先于实物操作(或画面展示)。数学教学如果过分依赖动手操作,或者直接、简单地呈现动手操作的过程,反而妨碍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形成,不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笔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旋转”一课,真正见识到钱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态想象的过程,用足、用好动手操作的素材。现撷取三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片段一】在动态想象中激活经验  师(出示5幅小鸭卡通画■
期刊
本报讯 (记者 廖肇银 通讯员 李向阳)2011年10月18日上午,一年一度的高安市第四小学“墨香节”在金秋十月如约而至,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墨香。校门口,上面写着“美丽校园,翰墨飘香”的电子屏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走进校园,迎面文渊楼上“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等标语及兄弟学校的祝贺条幅随风起舞。在走廊旁、花坛边,52块长2米、宽1.2米的展板似两条长长的溪流在校园
期刊
本刊讯 ( 通讯员 龙长发 )走进定南县鹅公中学,树木郁郁葱葱,花池草木错落有致,一块块饱含特色文化的石雕犹如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层次分明的园林式绿化,让人赏心悦目,学校的档次、品位在颇具特色的校园绿化中尽显出来。一位常年创业在外的鹅中校友回到母校,看到母校的变化,不禁兴奋地说:“简直都不敢相信,母校变化那么大,变得这么美了!”  近年来,定南县鹅公中学非常重视校园绿化建设,把绿化工作
期刊
“瑞狮”俗称彩狮,是定南县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迄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代的发展,定南瑞狮表演也和其他许多传统文化一样,面临失传的困境。为了让瑞狮艺术发扬光大,从2010年3月开始,定南县第二小学将“瑞狮”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们从小了解和掌握“瑞狮”的来历和表演技艺。图为定南县采茶剧团一名艺人在指导学生表演“瑞狮”。(吴伟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