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朗读 情深意更浓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体悟。”此要求教师能真正落实到阅读教学的不多。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进行对比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代思,以读代悟,真正让学生懂得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生情,感受到慈母情深意更浓。让听课者感觉如品一杯甘甜香醇的美酒,余味缭绕,回味无穷。
  【片段】
  1.慢镜头的对比读:以读代思。
  师:还有哪些地方,哪些文字让我鼻子一酸?
  生: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这句话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请同学们慢读。(生读)
  师:这句话写得相当特别,谁发现了?
  生:这句话写了三个“我的母亲”。
  师:没错。整整写了三次,来,我们一起来读。感受感受这三个“我的母亲”。(生读)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
  生:我的母亲。
  师:把话说完整。
  生: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
  师:谁转过身来了?
  生: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师: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母亲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对呀,按理说,“我的母亲”这个词语应该放到句子的最前面,而它却放到了句子的最后面,奇不奇怪,特不特别?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它的特别。(生读)
  师:按照常理,三次“我的母亲”只要说一次就过了,且应该放在句子的前面。(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们读一读。(生读)
  师: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体会体会,有什么不一样?看过电影吗?
  生(齐):看过。
  师:看到过电影上的慢镜头吗?这两句话中,哪一句带给你电影中慢镜头的感觉?(上一句)我们来读一读慢镜头的感觉。(生读)慢镜头干什么的,慢镜头就是让你看得更仔细一些,看得更真切一些,看得更形象一些。我们闭上眼睛去看一看“我的母亲”。
  2.快镜头的对比读:以读代悟。
  师:还有哪里,令我鼻子一酸?
  生: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孩子们,刚才那句话带给你的是慢镜头,我相信这句话带给你的感觉应该是快镜头。谁来读一读快镜头的感觉?(一生读)
  师:是的,这是一种快镜头的感觉,你不光用嘴巴在读,还用身体在读。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这是一种快镜头的感觉,我们一起读,读出快。(生读)
  师:请问,这一句话当中哪个词语带给你快的感觉。
  生:立刻。
  师:几个“立刻”?
  生:四个“立刻”。
  师:整整四个“立刻”,一个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三个不够,四个!孩子们,“立刻”是什么意思?找找同义词。(生举出:马上、立马、立即、快速等)
  师:“立刻”有那么多的同义词,我们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几个,使这句话在用词上变得更丰富一些。把它改过来,我们来读一读。(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改不改?
  生:不改。
  师:不改?不会吧,意思完全不变,用词更丰富,为什么不改?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读)
  师:改吗?(生齐:不改)为什么?什么感觉?
  生:四个“立刻”给我们的感觉像在同一时间把这四件事情全部干完了。
  师:厉害!好眼力,好感觉!是的,四个“立刻”给我们一气呵成的感觉,给我们就像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有这种感觉吗?我读四个“立刻”,你们读其他的。(师生共读)谁来读一读这种感觉,一气呵成的感觉?一刻都不能停。(生读)
  【赏析】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至理名言,也是众所周知。王老师的整堂课就是反复地“读”,学生在他设计的对比朗读中充分感悟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感受了母亲工作的艰辛。在读中体验着情感,在读中表达、宣泄着情感,层层推进,如剥茧抽丝,绵绵不断。从慢镜头的导析导读,到快镜头的多次试读,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反复地变化。通过对比朗读,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展现,体会到慈母情深意更浓,从而使学生从文字的阅读中完美地感受了母亲爱的伟大与深沉,不知不觉沉浸于荡气回肠的情深深、意浓浓的感受中。从王老师的课上,我们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才情智慧以及对语文教学的透彻认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其他文献
钱金铎老师的教学大家给出了各种赞誉。细细品味之后,我觉得“朴实”两个字更适合他,朴实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演绎,然而朴实的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教育追求……纵观钱老师的教学我不得不说,朴实也是一种艺术。听了钱老师执教的“交换律”一课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后,重新审视这节课仍觉得有诸多精彩是现在盛行的教学过程中所不具有的,现将部分教学环节整理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  [片段一] 朴实引入却行之有
期刊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展示一]诗歌朗诵会  一、活动计划  1.准备朗诵材料: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课本中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读过所喜爱的。  2.确定朗诵形式:可以小组合作参加班级的朗诵会,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
期刊
最近,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进修学校组织获得“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的几位教师开汇报课,课题是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与证明(二)”的复习课。具体要求是对本章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帮助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证明的方法与思路、证明表述的规范等有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笔者听过后,感受颇多。现就本节课的部分教学片段加以赏析,并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片段一 活动与思考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一个正方形,你能证明
期刊
近年来,余江县立足县情,举全县之力,强力扶持和发展眼镜、雕刻、微型元件、循环经济四大特色产业,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县财政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型工业县的转身。2011年3月,省委书记苏荣作出重要批示:总结余江县科学超常规发展的经验,在全省各新闻媒体集中同时宣传,以进一步推动全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县域经济强劲提速,余江教育该如何乘势而上,实现与经济的同
期刊
《槐乡五月》一课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这一课,以愉悦的情绪引领、浓郁的语文味熏陶,从而感染了学生。尤其是对文中叠词的教学,语言提领之间妙趣横生,在语境建构之中穿梭自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  【教学片段】  师: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傻乎乎。生齐读)  师:“傻乎
期刊
[片段一]实践中初步感悟  师:内道一圈的长度应该怎样算呢?(学生动笔,汇报并板书“第1道:72.6×3.14159+85.96×2≈400m”)  生: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2条直道长度。(课件闪烁一圈的各段,板书关系式)  师:刚才,同学们算出了标准田径场最内圈跑道的长度是400米,所以第1道的起跑线就设在终点线上,那么第2道的起跑线应该设置在哪里才合理呢?  生:应该比第1道往前再移一些。 
期刊
有幸聆听特级教师张敬义主任执教的《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有神清气爽、如沐春风之感。张老师的指导可谓不露“斧痕”,而全体学生早已“千帆尽过”,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生发真切的读书体验,顺利达到读书内化的至美境界。  【片段一】  师:同学们读文章要会想象,小脑袋还要会画画。其实,课文描绘了三幅画面,请大家扫读课文,看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了哪三幅画面。(生说,概括:挑水图、洗澡图、淋浴图)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西安市第五十八中学姚俊老师执教的《走进京剧》一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主线,加入以点带面的教学手法,给听课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在这堂音乐课中,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做到了水乳交融,是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片段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脸谱画)  生:脸谱。 
期刊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黄德忠的一节常态课“认识平年和闰年”,让人惊叹的是师生精彩迭出的问题碰撞。这堂课,预设的问题是精彩的,生成的问题同样是精彩的,教师善待这些“问题”并精巧运用这些“问题”资源更是精彩的、智慧的。下面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问题预约精彩  师:一个小朋友2004年出生的,到了2005年,爸爸妈妈觉得宝宝的生日快到了,就开始操办起过生日的事来,可是忙到最后,在日历上怎么也
期刊
1.如何处理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试行后,大到高考、中考,小到学期考试仍困扰着教师,如何处理考试与教学的关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开的心结。如何看待现行的考试,应该怎样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期待什么样的考试(包括对形式、内容)、怎样改革学科的教学与考试、平时教学如何针对中考和高考的导向调整教学等,可选择其中的一点发表意见和看法。  2.如何看待教师流动。为体现教育均衡发展,不少地区实行教师流动,对教育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