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探讨CysC变化水平是否能反映CRT植入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善程度。方法对本院16例植入CRT/,E,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时间均〉6个月,平均随访(20.08±12.78)个月。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定义为术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缩小≥15%。结果16例中有效10例(62.5%)。有效组术后CysC水平明显降低[(1.54±0.38)对(1.22±0.29)P〈0.05];与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CysC在CRT术后1个月即出现明显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术后各个时间点随访参数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有效组术后6个月相关参数均明显优于无效组,但只有CysC在术后1个月即与无效组存在明显差异,且随时间延长,其差异越明显。随访时间≥6个月时,CysC水平的降低幅度(ACysc%)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缩小幅度(ALVEDV%)呈线性相关(R^2=0.792,P〈0.05);无效组术后CysC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ysC水平的变化与ALVEDV%无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血清CysC是一个有效地、较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指标能更早的、可以常规用来监测CRT对于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指标,可以更好地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再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