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如何练就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通过视觉观察和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思想。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感知过程。因此,观察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处处留心,事事练达。青少年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那些看似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人、事、物则漠然视之。所以要养成平时留意生活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将对事物的一般日常态度转换为观察的态度,凡事都以观察的目光去看一看。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生活速记”,或开展“小记者”活动,这些都能促使学生去观察,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以观察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2.细微之处,练就真功。有些事物比较复杂,它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不能一目了然,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细致观察才能达到目的。而处在少年期的学生,观察事物往往粗疏、肤浅,是走马观花式的。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应加强观察的目的性和持久性的教育,即所谓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如果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懂得了浮躁心态会对观察效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自然也就懂得要认真观察了。
  
  二、加强语文课堂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怎样加强语文课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呢?
  1.要建立一个与语文教材同步的观察训练序列。这个序列应该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相互衔接,而又有各自明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这个序列的设计应该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例如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结合记叙文的教学,一般应该从单一的、静态的观察逐步过渡到群体的、动态的观察,应该由定点观察逐步过渡到移步观察,应该从学习观察的顺序逐步过渡到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稳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有点像美术中由静物素描到动态写生,像射击中由静态靶子到飞碟靶子一样由易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次观察活动成为整个训练序列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真正发挥每一次观察活动应起到的作用。
  2.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本次观察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学生明确了目的和要求,才会集中注意力,有效观察所指向的方面。为此,教师要事先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本学期的计划,确定本次观察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任务;
  (2)根据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确定具体的观察内容;
  (3)给学生讲明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并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其他准备工作。
  3.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要求的能力。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多的是靠平时自我进行的。这就需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善于不断地给自己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并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例如要学生写“观察日记”,教师就应该在观察目的和要求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一般来讲,学生自我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应该与语文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保持同步。
  
  三、养成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述的习惯
  观察事物,如果只看在眼里——内化,不能用语言把观察的情形和感受表述出来——外现,那就达不到语文观察的要求。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尽量挑选最确切的词语,或形容,或比喻,或描述,或说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特级教师于漪很注意让学生在语言方面上进行观察,同学们说:“每当我们看到什么景色,我们都停下来观赏观赏,想着用什么词儿来形容一下,或者打个什么比方。早晨当你走进公园,那嫩绿的树叶上的露珠在太阳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活像滚动的一粒粒珍珠……”
  如果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必然会同时得到提高。
  
  四、教给学生观察的知识、方法
  1.结合阅读教学,讲解知识、方法。有不少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的经验和方法,教师应以这些文章为重点,把作者观察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学生。
  如朱自清的《绿》就是这样的文章。作者观察梅雨潭,视线的转移从平视、俯视、环视、仰视再到平视,自然合理,很有顺序;在看到的梅雨亭、梅雨潭、三面的山、空中的云等物中,以观察梅雨潭为重点,目的明确。
  2.结合实际观察,给予实地指导。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观察的对象和学生的水平,给学生具体的指导。针对观察顺序,如观察建筑物,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次序观察,还是按照由主要部位到次要部位的次序观察,抑或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或者从外到里的次序观察?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应结合其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指导。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也就形成了独立观察的能力。
  3.结合作文实际,纠正观察问题。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与观察能力的强弱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作文了解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水平,纠正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是一篇学生的观察日记:
  “今天,我到公园里玩。春天来啦,很多花儿开了。一棵棵梅花树都开花了,花儿很好看。”
  从这则日记看,这个学生抓住了春天花开的特点,并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梅花上,但可惜没能调动多种感官全面、细致地观察梅花。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又去公园观察。日记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又去公园看梅花。梅花淡红,有好几层花瓣衬着金黄色的花蕊,非常好看。春风吹来,花儿轻轻地抖动,好像在跳舞!满园的梅树连成一片,远远看去就像粉红色的云彩。”
  通过比较这两则日记,明显看出学生的进步。它说明从作文中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去做必要的反复观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  王爱華,江苏南通人,大学本科学历。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担任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南通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8年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教研先进个人,先后还被评为南通市首批学科带头人、南通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226”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
期刊
诗歌最早用于歌唱抒情,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诗歌特有的鲜明节奏、和谐音韵,只有通过读者朗读或朗诵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诗歌教学,要书声琅琅,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基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诗歌教学理应注重披文入情的有声朗诵。“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诗歌语言含蓄、跳跃、意象蒙漾,朗诵是最佳的理顺方法。 
期刊
《蚁国英雄》与《生命桥》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篇文章。无论是教材编者选用、改写与组合意图,还是《语文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建议,其解读策略都是思想性解读,这也是当前语文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的主流倾向。但当前语文教学积弊的根源亦在于此,因为思想性解读及其教学,恰恰是非语文的教学。如果要让语文回归正途,必须让文本解读从思想性解读回归审美解读,并在审美解读的根基之上重组教学内容。  
期刊
初为人师,便记住了孟晓东老师。江苏省首届中青年教师语文评优课一等奖的桂冠,《红花草》《白杨》《跳水》《蛇与庄稼》……一系列经典的课例,使他成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明星教师,成为许多青年教师的偶像与榜样。  后来,参加区品牌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极为幸运,我的导师就是孟晓东老师。此时的他已是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区教育局副局长。导师一次次走进我的课堂,我也有了更多地聆听他教学、讲座、指点的机会,因此拥有了一
期刊
最近语文教学大呼“转身”,我所理解的“转身”并非要彻底转变语文教学的方向。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增长了诸多语文因素。课堂教语文,教会学生学语文需要的不是改变而是思想意识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切合。我想语文教师站稳语文教学立场才是“转身”的真正含义。低年级阅读应着力于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解词能力的渗透、字词句的朗读、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初步自主读懂课文的能力。  我们常说课文是例子,我在教学
期刊
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优效教学。最近,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关于《我们都有一双手》的作文教学,对于如何让作文教学从有效走向优效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有目的地选材——有效走向优效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范围就有多大。笔者所听《我们都有一双手》的选材首先就是遵照了“有生活”的
期刊
一、语文课堂的一点现实忧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一线语文教师为摆脱课堂教学“少慢差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语文课堂图片有了,音乐有了,学生诸如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活动有了,启发式教学也似乎落到实处了。总之,课堂呈现了全新的面貌,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细想起来,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整齐划一的节奏,解决问题如同屠宰,水热了、刀快了,一抓一个,语文教学不应当是屠宰场吧。  实际上,课程改革
期刊
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着教学设计。这种思考方式很容易使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拥有者”“传授者”的潜在意识不断得到强化。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是“引导者”“鼓舞者”和“帮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更具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样的新人只有从小就学着探究,才能养成探究的习惯、兴趣和
期刊
“教育即生长”,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最大特性是“生长中”。多年来,我坚定地践行着我的“生长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张,遵循儿童的生长方式和规律,改善课堂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和因素,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生长张力,使儿童不断地自我生成与建构,得到符合其个性的、合适的、连续的生长;期望自己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让
期刊
一、聚焦课堂,亟待智慧引领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不无隐忧地发现,不少教师的一些做法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与浮躁。  1.循循善诱成为“课堂杀手”。虽然循循善诱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但其实它也完全可能成为“课堂杀手”。课堂上,有些教师用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