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仿编儿歌激趣初探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im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语言教学中的仿编儿歌对于扩大幼儿知识面、培养能力、熏陶情感、启迪美感等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作为幼儿语言教育内容之一——仿编儿歌,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没有音乐表演的欢乐场面,也没有美术教学的操作乐趣,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的现象,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幼儿学习仿编儿歌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总结了如下有效方法来激发幼儿学习仿编儿歌的兴趣,以期与大家共勉。
  一、内容激趣
  内容激趣,指利用仿编儿歌教材内容本身特点引发幼儿学习兴趣。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内容对幼儿心智发展,性格养成,习惯培养等都有很大影响。我认为内容的选择要做到:
  (一)内容健康、科学化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健康、科学的儿歌仿编题材,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陶冶情操。反之,则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果。所以,教育者们要慎之又慎,应该选择健康向上、科学的内容,选择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利的内容,摒弃对幼儿发展有害的、伪科学的内容,把好教材内容选择的关口。
  (二)内容通俗、适龄化
  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此,教师应根据中班幼儿“最近发展区”选择一些篇幅短小、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与仿编的内容,从而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三)内容生活、趣味化
  注重生活化。幼儿的经验来自于生活,而仿编儿歌则是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再现,生活化的儿歌使幼儿觉得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能提高幼儿仿编活动的兴趣。
  注重趣味化。孩子们感兴趣或关注的热点要更多的引起教师的重视。中班的幼儿对动物十分感兴趣,我就选择动物题材的儿歌来进行仿编。一些诙谐幽默的儿歌,更加能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他们往往在欢笑声中就轻松创编了属于自己的儿歌,如《颠倒歌》、《打喷嚏》等,孩子们在仿编《老虎坐上火箭炮》时,乐此不疲。
  幼儿能把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有趣味的儿歌仿编题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另一种形式的语言鲜活地表达出来,这大大降低了仿编难度,提高了仿编兴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二、语言激趣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与幼儿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
  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幼儿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给幼儿带来快乐;老师果断奔放的语言,给幼儿激情;老师谦虚谨慎的语言,使幼儿真诚。 作为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应该掌握并运用语言技巧,用艺术的语言去吸引幼儿注意,调动幼儿情绪,从而引发幼儿仿编儿歌的兴趣。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语
  导入语,是指教师开始上课时对幼儿所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语言。导入活动是教学的起始环节,起着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引出内容、带入情境的作用。能使幼儿很快地步入智力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活动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导入语直接影响着活动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让导入语在仿编儿歌教学中,发挥引人入胜的魅力呢?我认为:
  1.导入语的设计要根据中班幼儿已有经验,善于设计幼儿感兴趣的语言,才能把他们带入到儿歌仿编情境中来。
  2.导入语言要色彩鲜明:根据中班幼儿身心特点,教师设计的导入语言要活泼、生动、幽默、风趣……适时可配以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语调、动感的肢体语言。如学习儿歌仿编《数一数》,教师出示各种小动物时,夸张地说:“看,谁来和我们做游戏了?(神秘的揭去盖在动物图片上的布)哇!原来是××呀!”“虎、鹿、猪、兔、鼠”,一下子就引起了幼儿的求知欲,继而激起幼儿学儿歌、编儿歌的兴致。
  幼儿园的导入语是架在师幼间的一座桥梁,如运用得当,就如同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会引导幼儿竞相“登堂入室”,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
  (二)标准生动的示范语
  示范语,是指教师特意针对幼儿讲出的,供幼儿学习、模仿的示范、榜样性语言。首先,教师范读儿歌时发音要正确、标准。心理学研究得出: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健期,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他们缺乏语言的识别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示范,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其次,教师示范朗读儿歌时,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
  (三)灵活恰当的引导语
  引导语,是指教师针对幼儿困惑、迷茫、不易理解时,常采取的一种语言指引策略。幼儿的学习以无意性为主,无论是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还是对儿歌仿编学习内容不理解时,都要依赖教师的引导语。如果教师的引导语使用不当,就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在儿歌仿编教学中,教师运用引导语要注意:
  1.教师的引导语要有指向性。要以幼儿不理解处、困惑处为指向,用简洁、明了、易懂的语言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切忌因仿编儿歌教材不熟悉,思路不清晰而产生随意性、盲目性。
  2.教师的引导语要随机、灵活。应根据预设和生成的课程,根据幼儿仿编儿歌时具体出现的问题,灵活、适时的引导,将学习活动步步深入,自然地过渡到下一阶段,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四)振奋人心的激励语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激励是一种教学艺术,在仿编儿歌教学中使用激励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激励的事实要具体。
  如我们经常夸幼儿“很好!”“你真棒!”然而他们不知到底“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这种模糊的激励语起不到任何指导幼儿行为的作用。此时,我们应清楚而具体的告诉他们说:“你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很好!”“你能认真思考,编出好听的儿歌,真棒!”这种清楚而具体的激励方法,能使幼儿明确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什么行为是老师所期望的,能使幼儿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2.激励的态度要真诚。
  要注意语态和语气,如果教师态度不诚恳或心不在焉,会使幼儿不易接受,甚至“反感”。反之,教师的态度真诚,如语言富有感染力,有双“会说话”的眼睛、“春风般”的微笑、爱抚的动作:摸摸头、拍拍肩、竖起大拇指……这样,幼儿易受感动,从而真正发挥激励的功效。
  3.激励语切忌盲目滥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将同一刺激长久、持续的作用于同一个体,该个体将不再作出刺激带来的应有反应,这种行为称之为“习惯化”。因此,教师要根据事实情况,恰当的给予表扬激励,切忌滥用激励语,以免造成“激励语习惯化”的尴尬局面。
  三、教具激趣
  在中班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具的合理使用能更好地展示活动内容,使课堂变得生动,气氛变得活跃,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
  (一)手偶演示
  操作性强的手偶,形象可爱,能快速的感染幼儿,使其融入美妙的儿歌情境中来。于是我利用手偶的教育价值,吸引幼儿注意,使幼儿在愉悦氛围中创编儿歌。
  (二)图标指引
  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一目了然,条理清晰的图画标记,可以帮助幼儿再现经验,也可以帮助幼儿降低仿编难度。如在教学《小手变变变》时,我按儿歌内容逐个出示图标:毛毛虫、花蝴蝶、小白兔、小螃蟹、大老虎。生动形象的图标非常直观,易记易诵,深受幼儿喜爱,孩子们创编出: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呀爬……变成花蝴蝶,飞呀飞呀飞……变成小白兔,跳呀跳呀跳……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很快掌握了创编内容,清晰的图标显示,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课件欣赏
  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幼儿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引导、刺激的独特作用,从而使幼儿拓展经验,拓宽思维。
  一首儿歌,如果它的内容并不容易让孩子联想和模仿,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儿歌《比尾巴》中那么多动物的尾巴,有的孩子见也没见过,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将儿歌中提到的各种动物尾巴先找好,利用PPT制作好课件,给孩子一个新鲜的感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活动结束后的几天里,我一直看到孩子们在模仿儿歌中的情节,进行创造仿编。——实践表明,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不仅给教学带来了活力,充实了愉快教学的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有意注意,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形式激趣
  形式是教育的载体,形式通常通过各种活动来表现。《纲要》指出: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各种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让幼儿摆脱相对枯燥乏味的教学,为仿编儿歌教学营造了宽松、融洽、有趣的氛围!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的本领记忆最深刻。所以,我经常采用“游戏激趣法”:如学习儿歌《小树叶》时,我手拿大把树叶,站在高处,把树叶洒向孩子,让孩子在和树叶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树叶落在了身体的什么地方,然后又让孩子拿着树叶自主游戏,感受树叶飘落的情景。在游戏中自然引发儿歌:“小树叶,飘呀飘,飘在我的头顶上;小树叶,飘呀飘,飘在我的肩膀上。……”孩子们接着编出了“小树叶飘呀飘,飘在我的小手上……飘在我的衣服上……飘在小小池塘里……”变成了一首编不完的儿歌。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仿编儿歌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把握幼儿的内在动机、心理需求,创设良好的仿编环境,运用灵活多变、活泼有趣的仿编方式方法,让幼儿把仿编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连接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仿编儿歌的兴趣,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其他文献
所谓幼儿科技小制作,就是指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用纸、布、泥、线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让幼儿在动手动脑、做做玩玩中理解习得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探索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和现象,激发培植最初的艺术审美的一种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幼儿科技小制作中的功能与价值,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制作的快乐、习得有益的经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启迪孩子的智慧与灵性呢?笔者认为科学合理地
期刊
设计意图:  随着生活富裕,人们的餐桌丰盛了起来,人类猎奇的心理让一些珍稀的野生动物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然而这样的行为却给生态平衡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如果继续愚昧下去,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代也许只能从图书上看到狼、虎、豹这些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刻不容缓,保护意识需从娃娃培养。由于大班幼儿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有了透过想象思考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这次大班科学活动,旨在萌发孩子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期刊
1.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像源源这样的宝宝,或许在自己做错事之后,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源源,你是不小心的,对吗?”“你觉得怎样做会更好呢?”“老师知道,你下次会小心的!”……类似这样简单明了的语言,孩子容易理解接受。如果从老师嘴里说出来,孩子也可以感受的到老师对他的包容。当老师理解了孩子,我想孩子的反
期刊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区域游戏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些需要多种玩具材料来感知探索、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益智类游戏受到了他们的普遍欢迎。  但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经费的不足,教师综合素养的相对不高,困扰着大班幼儿区域益智游戏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丰富和发展区域益智游戏,使之成为幼儿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的平台,就成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从材料、游戏
期刊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游戏。但是,在成人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不被成人认同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玩,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  在幼儿园,这样的现象也是经常存在。每天请孩子去洗手的时候,总是很长时间也没见孩子从卫生间里出来,而且卫生间的地面、水池台子上,还有镜子上都是水。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全过程。有一天上午,我悄悄地走到卫生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同时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也逐渐走入了幼儿园的教学中,其强大的交互性、兼容性、功能性备受幼儿园教师和孩子的欢迎,幼儿园的教学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等技术,是一
期刊
某心理学家曾经用气球对儿童的自尊心作了形象的比喻:“一个没有气的气球毫无价值,然而气充得太满会容易胀破;只有气充得不多也不少,才会兼具观赏性与安全性。”也就是说,自尊心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与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但自尊心并不是越强越好,适度的自尊才是自信的基石。因此,当孩子的自尊心过于膨胀时,我们还是适当给他“泄泄气”吧!  1.耐心倾听,心理疏导。源源用哭闹对老师表示“抗议”,其实这也是孩子对自尊心
期刊
讨论情景:  源源是我们小班的一位小男孩,聪明可爱,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他。可是,每当他做错了事,老师只要轻轻说他一句,就会生气,甚至会狠狠地睁大眼睛瞪着你。这不,刚才他喝水的时候,接了满满一杯,撒了一地。我就对他说:“源源,接太满的水,会弄湿衣服的,也不安全,容易伤到自己和同伴,如果一杯不够,我们可以再喝一次呀。”说完,我就把他杯里的水倒了一些给其他小朋友。却见源源头一转,跺着小脚,气呼呼地回到了座
期刊
《小人国》是张同道导演历时三年拍摄的一部被称为“真实记录幼儿园孩子内心世界”的纪录片。该片选取北京郊区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作为拍摄对象,记录了一群2—6岁孩子的真实生活。该片曾获四川电视节国际最佳长纪录片“金熊猫”大奖,2009年在全国公映。  一、《小人国》的拍摄背景  《小人国》拍摄的是李跃儿开办的“巴学园”。张同道导演之所以选择此园作为记录对象,主要源于巴学园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期刊
又下雨了,唉,夏天的脸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骄阳似火,现在却是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刚带5岁的女儿来到楼底下不远处的小超市里买东西,没带伞,只能“寄人篱下”一会儿了。不过,还好,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说停就停。这不,约摸十分钟,雨停了。  没想到,雨停了,女儿却异常兴奋,自己要买的东西也不顾了,刚刚还攥紧在手里,现在往我手里一丢,自己就一路小跑走在前头。“宝贝,走路仔细点,别踩在水洼里!”我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