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高危NH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效果

来源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剂量免疫化疗联合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年轻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行大剂量免疫化疗获得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后接受一线ASCT巩固治疗的初诊NHL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男性14例,女性1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5(19~57)岁;B细胞来源23例,T细胞来源5例。Ann Arbor分期Ⅱ期3例,Ⅲ期5例,Ⅳ期19例,原发中枢1例,其中合并骨髓侵犯者6例。移植前14例病人疗效评估为CR,14例病人评估为PR。28例病人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及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尚未达到,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8.6%和92.9%,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大剂量免疫化疗的临床疗效。CR病人的2年PFS率较PR病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19,P=0.006)。结论 大剂量免疫化疗联合一线ASCT对于年轻初治高危NHL病人疗效较好。移植前获得CR的病人与PR病人相比能获得更好的PFS。
  [关键词] 淋巴瘤,非霍奇金;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自体;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733.4;R4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1)04-0593-04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淋巴瘤的90%[1],侵袭性NHL经典的治疗方法是CHOP样方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B细胞淋巴瘤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2-3],T细胞淋巴瘤如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可联合西达本胺治疗[4-5]。然而对于年轻高危NHL病人来说,以上方案复发率较高,复发后即使行二线化疗联合挽救性自体移植,仍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6]。国内外一些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强化疗后骨髓或外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可作为侵袭性NHL的一线巩固治疗[7-8],但其疗效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9]。本研究对28例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巩固治疗的NHL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大剂量免疫化疗联合一线ASCT治疗年轻高危NHL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1年12月—2018年1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初治NHL病人28例。入选病人均有aaIPI积分≥2分、双打击、双表达或有骨髓及中枢累及等高危因素,于完全缓解(CR)期或部分缓解(PR)期接受一线ASCT治疗。均行淋巴结活检和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学等检查,采用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标准[10]诊断及分类,并行病理学复核检验。按Ann Arbor分期标准[11]进行临床分期。
  1.2 移植前治疗方案
  B细胞淋巴瘤病人采用R+DAEDOCH方案(美罗华+依托泊苷+长春新碱+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或R-Hyper CVAD方案(美罗华+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法玛新+地塞米松)化疗。T细胞淋巴瘤病人采用CHOPE方案(PTCL加用西达本胺,NK/T细胞淋巴瘤加用培门冬酶并联合放疗)治疗,原发中枢NHL病人予R+MA方案(美罗华+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化疗。4个疗程后评估病情,未达PR的病人改用二线化疗方案如GDP等挽救化疗。ASCT前中位治疗疗程数为5(3~9)个。
  1.3 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保存
  所有病人均应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化疗方案:17例应用足叶乙甙原液泵入,11例原方案化疗。于中性粒细胞<1×109/L时开始给予G-CSF皮下注射,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上升至5×109/L左右时开始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应用MCS+便携式血细胞采集仪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至单个核细胞(MNC)>3×108/kg、CD34+细胞>2×106/kg时停止采集,-196 ℃液氮冻存。
  1.4 移植方案
  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方案(卡莫司汀+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B细胞淋巴瘤加用利妥昔单抗,卡莫司汀不能获取时换用司莫司汀)。预处理结束后24 h从锁骨下静脉置管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给予对症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应用G-CSF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必要时应用血小板生成素(TPO)。造血重建的标准为在脱离输血支持的情况下,连续3 d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ASCT结束后,部分病人进行维持治疗:T细胞淋巴瘤病人服用西达本胺(每次20~30 mg,每周2次),B细胞淋巴瘤病人服用来那度胺(每次10~15 mg,每天1次,持续14~21 d,每28 d为1个疗程)。
  1.5 疗效评价和随访
  造血重建后每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移植后28 d复查骨髓常规,移植后8~12周复查PET-CT评估疗效。ASCT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至ASCT后5年。随访截止至2019年12月。总体生存(OS)时间为从病人移植结束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从开始治疗之日起至疾病进展或末次随访的时间。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人一般临床特征
  本文28例病人,男14例,女14例;发病中位年龄45(19~57)岁;B细胞来源23例,T细胞来源5例。初诊时Ann Arbor分期Ⅱ期3例,Ⅲ期5例,Ⅳ期19例,原发中枢1例;合并骨髓侵犯者6例,有B症状者10例。移植前14例疗效评估为CR,14例评估为PR。除1例原发中枢NHL病人外,其余病人无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病人自诊断至ASCT的中位时间为7(5~10)个月。   2.2 治療安全性
  本文28例病人均采集到足够的外周血干细胞,均成功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7~11 d,血小板植入时间10~28 d。主要严重不良事件(Ⅲ~Ⅳ级)包括药物副作用(皮疹、腹泻、恶心、呕吐)4例、骨髓抑制14例以及相关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无移植相关死亡。
  2.3 疗效和预后分析
  本文28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33.5(16~96)个月,中位PFS和中位OS时间均未达到,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8.6%和92.9%。ASCT前PR组和CR组NHL病人的2年OS率分别为85.7%、100.0%,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076,P=0.150);2年PFS率分别为57.1%、100.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7.419,P=0.006)(图1)。移植前CR组14例病人2年内均无复发和死亡,1例在26个月后复发。移植前PR组14例病人中有6例在2年内复发,其中2例死亡,其余4例经CAR-T、来那度胺、伊布替尼等治疗后再次达到CR或PR,迄今存活。CR组与PR组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0、42.9%,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7.636,P=0.016)。
  3 讨 论
  NHL异质性强,预后相差很大,治疗仍存在困难。有临床研究表明,R-CHOP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仍有30%~40%的病人出现疾病复发难治[12]。CHOP和CHOP样方案作为T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仅为30%[13]。研究发现,对于高度侵袭性NHL,仅通过经典的放化疗很难使生存率提高,大剂量免疫化疗联合一线ASCT巩固治疗对于高危NHL是一种可行方案[14]。但对于aaIPI评分范围、结外侵犯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如何界定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病人才能够使一线ASCT在OS、PFS方面获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国内多项回顾性研究支持一线ASCT可以改善NHL预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显示,一线ASCT巩固治疗,病人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3.8%和89.8%,提示对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线HDT/A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15]。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对初治年轻中高危/高危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显示,一线ASCT可以使前期化疗疗效欠佳的病人生存获益[16]。张欣等[17]的研究也显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病人若前期治疗未达CR,ASCT可以使病人进一步获益。国外研究对此观点不一,有研究显示前期大剂量免疫化疗联合HDT/ASCT治疗2年无失败生存率较非HDT/ASCT组明显升高[18];但也有研究表明,与一线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相比,一线ASCT巩固治疗在整体生存率方面的益处无法证实[19]。关于一线ASCT治疗效果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仍需要大量的临床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来进行验证。
  本研究对28例年轻初治高危NHL病人进行大剂量免疫化疗联合一线ASCT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20-21],我们将具有aaIPI积分≥2分、双打击、双表达或有骨髓及中枢累及等高危因素的初治NHL纳入研究,病人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8.6%和92.9%,较文献报道的单纯大剂量免疫化疗疗效明显提高[12]。与本课题组2015年发表的难治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挽救性自体移植的研究结果(3年OS率和PFS率均为62.5%)相比,一线ASCT能够明显提高NHL病人的OS率与PFS率[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研究表明,大剂量免疫化疗后ASCT前PET阴性(即CR)的病人预后较好[2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移植前状态对PFS的影响,结果显示,ASCT前CR病人的2年复发率较PR者降低,2年PFS率较PR病人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病人2年O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样本量过小、随访时间较短,后续我们会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进一步研究。
  NHL的自体移植预处理方案目前以BEAM±R为主,本文28例病人中有4例用司莫司汀替代卡莫司汀,移植过程中未见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卡莫司汀组与司莫司汀组移植后造血重建、OS与PFS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提示司莫司汀和卡莫司汀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口服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安全有效[23-24]。本研究中部分病人在一线ASCT后进行维持治疗,自造血恢复后3个月开始,23例B细胞淋巴瘤病人中有7例服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维持时间1~2年,均未复发。西达本胺治疗T细胞淋巴瘤被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等多个国内外指南推荐[25]。T细胞淋巴瘤移植治疗后复发率明显高于B细胞淋巴瘤,在移植之后5例T细胞淋巴瘤病人中有4例服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治疗8~12个月未复发,而1例未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的病人在ASCT后12个月复发,应用西达本胺获得再次缓解。虽然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能进行统计学处理,但初步的临床观察提示来那度胺及西达本胺用于ASCT后维持治疗可能使病人临床获益。
  综上所述,大剂量免疫化疗联合一线ASCT对初治年轻高危NHL病人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移植前CR状态的病人与PR者相比移植后复发率更低,且能获得更好的PFS。一线ASCT后来那度胺、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可能使病人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ARMITAGE J O, GASCOYNE R D, LUNNING M A, et al. Non-Hodgkin lymphoma[J]. Lancet, 2017,390(10091):298-310.
  [2]KANG J, YOON S, SUH C. Relevance of prognostic index with β2-microglobulin 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the rituximab era[J]. Blood Research, 2017,52(4):276.   [3]BEYGI S, SADASHIV S, REILLY J B, et al. Frontline treatment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elderl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trials in post-rituximab era[J]. Leukemia & Lymphoma, 2018,59(12):2847-2861.
  [4]王杰松,何鸿鸣,杨瑜,等. 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30(12):15-18.
  [5]SHI Y, DONG M, HONG X, et al.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ivotal phase Ⅱ study of chidamide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J]. Annals of Oncology, 2015,26(8):1766-1771.
  [6]宋玲玲,史春雷,张希远,等.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J]. 齐鲁医学杂志, 2015,30(4):439-441.
  [7]NIITSU N.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y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10,92(2):231-237.
  [8]KANEKO H, TSUTSUMI Y, FUJINO T, et al. Favorable event free-survival of high-dos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higher ris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J]. Hematology Reports, 2015,7(2):5812.
  [9]王希,夏冰,张翼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8,26(6):1841-1846.
  [10]SWERDLOW S H, CAMPO E, PILERI S A, et al. The 2016 revi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J]. Blood, 2016,127(20):2375-2390.
  [11]LISTER T A, CROWTHER D, SUTCLIFFE S B, et al. Report of a committee convened to discuss the evaluation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Hodgkin’s disease: Cotswolds mee-ting[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989,7(11):1630-1636.
  [12]李丽燕,付蓉.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靶向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19,46(11):581-585.
  [13]皇荣,范磊. 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J]. 白血病·淋巴瘤, 2018,27(12):712-715.
  [14]DAMAJ G, CORNILLON J, BOUABDALLAH K, et al. Carmustine replacement in intensive chemotherapy preceding reinjection of autologous HSCs in Hodgkin and non-Hodgkin lymphoma: a review[J].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2017,52(7):941-949.
  [15]WU M, WANG X P, XIE Y, et al. Outcome and prospective factor analysis of high-dose therapy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8,15(9):867-874.
  [16]易樹华,刘薇,吕瑞,等. 增强剂量免疫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9例初治年轻中高危/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35(6):546-550.   [17]张欣,许宏,史雪,等.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分析[J]. 青島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54(3):362-366.
  [18]CHIAPPELLA A, MARTELLI M, ANGELUCCI E, et al. Rituximab-dose-dense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high-dose chemotherapy plus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in high-ris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CL04): final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study[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7,18(8):1076-1088.
  [19]STIFF P J, UNGER J M, COOK J R, et 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as consolidation for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369(18):1681-1690.
  [20]YOON J H, KIM J W, JEON Y W, et al. Role of frontline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young, high-ris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atients[J]. 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5,30(3):362-371.
  [21]YOON N, AHN S, YONG YOO H, et al. Cell-of-origin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determined by the Lymph2Cx assay: better prognostic indicator than Hans algorithm[J]. Oncotarget, 2017,8(13):22014-22022.
  [22]QIAO W L, ZHAO J H, WANG C,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18)F-FDG hybrid PET/CT for the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 prior to and afte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Hematology (Amsterdam, Netherlands), 2010,15(1):21-27.
  [23]杨融辉,李诗文,沈静,等. 来那度胺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26(1):120-123.
  [24]VU K, MANNIS G, HWANG J, et al. Low-dose lenalidomide maintenance after induction therapy in older patients with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9,186(1):180-183.
  [25]马军,沈志祥,朱军,等. 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 中国肿瘤临床, 2018,45(15):763-768.
  (本文编辑 马伟平)
其他文献
许多考虑停用抗癫痫药物(AED)的无癫痫发作患者希望停用抗癫痫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减轻经济负担,但是部分癫痫缓解患者停药后出现复发。在本研究中,对停药后癫痫复发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各模型的预测变量和推荐应用,希望为不同癫痫患者停药提供个体化参考。
目的:探讨欧米伽-3脂肪酸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随机分配到欧米伽-3脂肪酸鱼油组(每日包含720 mg EPA和480 mg DHA)和安慰剂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MCI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用气象色谱仪发分析血浆EPA及DHA含量。结果:干预8周后,鱼油组8周后MoCA评分[23.5 (21.50, 25.25)]较基线评分[23 (20.25, 24)]无统计学差异(P = 0.256),但量表评分有提高。安慰剂组8
Chemosens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o discriminate food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Food-like odors emitted by the pathogen Bacillus nematocida B16 for trapping its hosts and an olfactory si
教学团队本着“理论建模、可视仿真、创新实践、前沿挑战”的培养理念,重点落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强基计划”培养目标,对“光学系统设计”、“光通信技术”、“数学物理方法”等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群实施了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手段上,将抽象、复杂、繁琐的理论模型通过三维可视化仿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大学生更易于理解;在编程训练环节,对光学系统进行创新性设计和三维重构,培养大学生编程实践能力;在挑战性实践环节,构建光学实验的虚拟仿真平台,加强大学生创新挑战思维的启发.该教学方法对培养具有编程仿真能力和挑战性创新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黄斑水肿(ME)是其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对RVO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黄斑部格栅样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切割术、视神经切开术等治疗方法成为RVO-ME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现就RVO-ME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本刊讯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日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距离2030年碳达峰还有两个五年,共十年。“十四五”是第一个五年,也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国家能源局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推动碳达峰工作能够成势见效。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k W以上,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完成。
[摘要]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多与ARSA基因突变有关。近年发现其基因型与临床表现有关。其影像学诊断及治疗方面亦有新进展。  [关键词]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溶酶体贮积病,神经系统;脑苷脂硫酸酯酶;磁共振成像;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2.89;R97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532(2021)04-0621-05  异染性脑白质营
主要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土壤调查报告、专著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表层土壤的酸碱度、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做统计,按照1980—2000年、2001—2010年和2011—2019年三个阶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演变特征。结果显示,近4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表层土壤呈现了酸化的趋势,有机质、氮、磷、钾素含量波动较大,多数重金属元素表现出逐渐富集的特征。虽然近年的土壤环境质量在某些方面已开始呈现改观趋势,但潜在生态风险依然较强,土壤环境保护和修
目的:评价无创产前筛查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对35岁以下的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山东日照地区产检、年龄 【35岁,且完成了孕中期产前血清生化三联筛查(PTC)、NIPT的孕妇临床资料,共计1068例。对PTC和NIPT结果均显示高风险的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以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比较NIPT与PTC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1
文章试图探讨新时期女性电视栏目的叙事形态与传播文本的新趋势,围绕“他者”与“镜像”理论,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个案进行文本分析,解析该档综艺如何从女性叙事话语、男性视听窥视以及传播文本的重塑与规训中构建女性主体、又陷入男性文化宰割的“失语”,并通过具体情景图解,分析主流文化审美机制,引导大众传播与女性主义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