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前我们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过程。

关键词:创新思维;物理教学;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中小学的创新,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发明发现什么人类尚未发明发现的东西,而是为了培养创新精神、能力和人格。”因此创新思维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呼唤,而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时代的呼唤,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呢?

人的思维都有偷懒的习惯,人们往往会因为前面有类似的情况,而不加思考地做出判断。或者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錯误经验和片面认识而陷入一些思维的误区,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们也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而陷入思维误区,所以,教师要常常帮助学生们找出误区,分析误区产生的原因,帮学生走出思维误区,走向光明,走向成功。在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障碍,据我分析障碍的产生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因果关系错位

物理现象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呈现的,如何读懂这个背景,读懂其中的潜台词,建立起因果联系,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任何一个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探究性实验结论的总结,学生最容易犯因果关系错误。在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和数据时,应指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出发,尽可能全面考虑各观察点的变化,分清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二、条件缺少或错误

我们知道,很多探究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因此,在总结结论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实验的控制条件。

例如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了控制小球到达平面上的速度相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所以许多学生就容易总结出错误的结论:“当物体的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而实际上我们控制的是物体的运动速度,而不是高度。所以正确的结论应是:“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同样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不能掉了“压力一定”的条件,更不能将条件错误地描述为“重力一定”。所以我们在总结结论时,是从实验目的出发,找到实验中的因果关系,同时注意实验被控制的条件,不要简单地重复实验现象,要将实验现象上升到理论性的结论。

三、思维定势的左右

1.由生活经验产生

例如,汽车不发动不会运动,自行车不蹬最终会停下来,因此得出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推桌子没推动,学生普遍认为是推力小于摩擦力;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始终会是阻力;物体距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越小;小孔成像时,小孔是什么形状成的像就是什么形状;等等。

2.由实验印象产生

例1:如下图所示,把一木块立在底板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静止时,车上的木块将如何?

解答此题时,由于学生在学习惯性时,教师做过“小车遇障碍物突然停止”的演示实验,实验中木块立即向前倒下,许多学生对此实验印象十分深刻,故而想当然地认为木块立即向前倒下,但此时,因为木块立在光滑的小车上,没有摩擦阻力,小木块会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如何化解创造性思维遇到的障碍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浅显的建议:

(一)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巧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时,演示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把实验小车分别放在毛巾上、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在平滑的玻璃板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让学生大胆猜想,假若在理想情况下,在没有阻力下,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即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通过想象,突破了现实条件下不能进行实验的难点,通过想象更有利于潜能的开发,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飞跃,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在教学物理概念、规律、结论的时候,我们应将现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小结、分析、讨论,然后“升华”成一种结论,对结论进行多个侧面以及应用上的分析,总结出概念或规律的所有内含和外延,体会物理思维方法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逻辑性。

(二)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创新思维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新时期对教育的挑战和呼唤,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责任。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2]冯容士《革新实验手段,贯彻课改理念》。

[3]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在高中英语作文反馈中,大部分课堂采用方式是教师反馈,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但由于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参与度低、学生非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将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有效结合,还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写作教学效果。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同伴反馈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英语课标(2020年修订)》提出了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六个要素,其中语言技能包括的有听、说、读、看、写这五项技能。但是英语写作作为高中英语学习者必须要掌握
期刊
摘要:阅读和写作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部分,而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语文教学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但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并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导致现如今取得的语文教学成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究和思考,采取恰当的方式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接下来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研究,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运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写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教师缺乏教法,学生缺乏观察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展开“点、线、面”式教学法,应运于小学中段的写生教学设计及教学研究,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写生,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关键词:“点、线、面”式教学 写生 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一、直面现状:小学中段美术的写生现状分析(一)追求速成,造型固化这种缺乏儿童个体思维的“概念化样式”是长期以来成人给予孩子的一种强行灌输。孩子几乎不经自己大脑辨别、分析,就照抄成人概括、简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