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形·“线”感·“面”育——小学中段美术“点·线·面·式”写生教学的策论研究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写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教师缺乏教法,学生缺乏观察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展开“点、线、面”式教学法,应运于小学中段的写生教学设计及教学研究,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写生,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点、线、面”式教学 写生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直面现状:小学中段美术的写生现状分析

(一)追求速成,造型固化

这种缺乏儿童个体思维的“概念化样式”是长期以来成人给予孩子的一种强行灌输。孩子几乎不经自己大脑辨别、分析,就照抄成人概括、简化的图像,这是儿童绘画“假”、“僵”的根源所在,成为制约儿童视觉审美的一个因素。这些“样式”根深蒂固存在于孩子的脑中,比如树就是绿的,天空就是蓝的,以至于不想观察、不会观察。

(二)缺乏梯度,教学无法

“写生”的培养要经历图形积累、运用和创造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实则是毫无根据和目的的“观察”,学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看,缺乏效率,难以落笔。长期以往,最终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材参考别人的作品,难以学会运用写生的方式进行表现。

(三)呈现单一,缺乏乐趣

在写生课中,教师大都以欣赏作品图片和布置作业为主,讲述中也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看,而对于写生创意本身的探究不足,且内容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没有真正了解写生的观察方法,也无法体会写生带来的乐趣。

(四)内容虽广,缺乏连贯

经梳理,小学中段的写生内容有《我们爱劳动》《爷爷奶奶》《奇石》《家乡的古塔》《亭子》《房间的一角》,可以发现,写生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尽管内容涉及到人物、风景、建筑等,但内容的连贯性、递进性、整合性欠缺,学生不能形成系统的学习。

二、价值追寻:提升学生写生技能的价值与意义

(一)通过“点·线·面”式写生教学,巩固基础

学生写生的表现需要一定的美术学习基础,基础较弱的孩子进行写生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写生教学时要分梯度,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首先解决造型问题,在能准确把握造型的基础上,在进行观察,并丰富画面,表达自己。

(二)通过“点·线·面”式写生教学,提升趣味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会好好学,并呈现出好的效果,因此课堂的趣味性就尤为重要,通过“点·线·面”式写生教学,让美术课堂变得不再单一,一种内容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喜好,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表现,增加课堂趣味,也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感受写生带来的乐趣。

(三)通过“点·线·面”式写生教学,探究多元

走出教材,从局部到整体。既要做到美术自身学习领域的内在融合也要做到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运用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施探究:“点、线、面”式写生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一)基于视觉,“点”出造型

1.引导学生,重”点“观察

当学生沒有学会观察时,他只凭自己的感觉去画,不会根据眼睛看到的东西去表现,就会出现“不知道画什么”“不知道怎么下笔”“怎么画出来的一点都不像”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会观察,能够用写生的方式表达出自己肉眼看到的景象。

2.教授有法,重“点”突破

课堂上,教师经常不知道如何进行写生教学,只会跟学生说“把你看到的东西画下来”,学生就会产生困惑,该看什么?如何下笔?教师在前期讲述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取景,了解你要写生的对象的风格和特点,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多元评价,重“点”落实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课堂的最后5分钟,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加强学习记忆,欣赏别人的作品,取其精华对比自己的作品,改进完善。

(1)积分制自评:根据造型、空间、画面丰富性、协调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依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画面进行一个评判,相应得到几分。

(2)多对比互评:全班的作品进行展示,每个人可以挑选自己有兴趣的几幅作品进行对比,互相说一说对方的优点以及能改进的地方。

(二)“线”线相连,创作生感

写生课程中,有人物、风景、建筑等等,在这些内容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尤为重要,比如人物写生《爷爷奶奶》、建筑写生《我家的厨房》、风景写生《家乡的古塔》,这些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是有故事、有情感的,激发情感,再进行创作。

1.讲故事,添情感

当你要表现这个内容的时候,你和他之间有什么故事呢?发生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你要如何通过画笔表达这个感受。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并感触,将情感表现在写生创作中,不同的线、不同的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心情、个性、能力,每一幅都会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2.添背景,生趣感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与各类美术活动;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审美经验;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等。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结合自己以前所看到的景色及一些听过的故事,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石块、石刻、造像、绘画等文化遗迹,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从美术角度和用美术表现方式去进行探访活动、写生活动,用美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培养欣赏、尊重、热爱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

3.擅取舍,生美感

现场写生和照片写生都可以作为写生的方法,由于学生的人数、上课时间所决定,大部分的写生可在教室里上更为有利,因为照片写生就成为写生的好办法之一。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让学生选择画,也可以特定一副内容让学生画,不同的写生方法得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一。照片写生加大了教师的前期教学准备量,教师需要对所画的内容、画的角度等先进行思考,再对大量的图片进行筛选,最后将符合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精美优质的图片呈现给学生。

(三)触类旁通,布局谋“面”

面是学习的全面,跨学科的学习,触类旁通,放射、逆向——思维的发散。通过写生让学生能运用多种工具、多种创作形式、多维度地进行艺术表达。作为教师,主要任务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各式各样的绘画语言的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美术表现语言进行运用,让学生以更充分、更准确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展示自己的个性。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探究,如何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学生学得更主动,教师教得更积极。不仅增强学生更方面的技法,更是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美育让内心更加丰盈。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数学学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数学学科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小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促进小学生智力的成长发育。所以在本次论文研究当中针对于《圆锥的体积》实验探究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展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用于共同探讨交流。关键词:数学实验;实践探究;数学学习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一、小学数学实验对教学工作的促进意义探讨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讲,其并非是一门单纯的理论学科,在其中需要穿插实践操作的过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在提高小学生学
期刊
期刊
摘要:在高中英语作文反馈中,大部分课堂采用方式是教师反馈,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但由于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参与度低、学生非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将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有效结合,还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写作教学效果。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同伴反馈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英语课标(2020年修订)》提出了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六个要素,其中语言技能包括的有听、说、读、看、写这五项技能。但是英语写作作为高中英语学习者必须要掌握
期刊
摘要:阅读和写作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部分,而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语文教学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但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并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导致现如今取得的语文教学成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究和思考,采取恰当的方式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接下来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研究,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运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