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今文学”与近现代经史转型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2322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前后,"今古"之见支配民国史学界,顾颉刚有意发起新一轮的"今古文论战","超今文学"逐渐成为学界焦点。胡适提出"回到廖平",重审廖平以礼制平分今古的合理性;钱穆以史事澄清秦汉学术演化轨迹,解决近代今古文之争,反对于经说中强求异同;钱玄同、顾颉刚进一步将今古文问题史学化,从"辨伪"与"析学"的层面明确主张超越经今古文问题;廖平门生蒙文通、李源澄发展经史分流观,以"理想"与"陈迹"区分今古,实践以国故整理科学。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学界"超今文学"的学术纠葛为线索,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展现近现代经史转型过程中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融汇各家超越经今古之争的方法与宗旨,或利于反思进而丰富时下史学研究,使史学研究成为确立文明主体性的源头活水。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需要选取一个指标来检验司法改革成效,检验人民群众的司法改革获得感,检验司法公信力的高低,那么这个指标就应该是“每个案件是否体现了公平正义”。一切司法制度的完善,一切司法改革措施的实施,最终都必须落到一个终极目标上,这个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8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又推出一个全新的重磅研究报告——《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进入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Q1区,WAJCI指数为2.356,在世界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第56,在中国同类期刊中排名第5。
2018年12月8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等承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三届公共服务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本届研讨会以“公共服务与改革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菲律宾国立大学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界代表和从事公共服务实践的政界人士,共计1
2018年11月10日上午,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2018)在杭州开幕。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国际法理论创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此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指导,浙江大学主办,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百余名国内外一流学者和杰出实务界代表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宇主持。
指称语的使用受到认知可及度、语用指称意向以及语言本身的语法、语篇因素的影响。以母语者使用倾向为参照,通过测量语篇实体的可及度,深入探讨指称语的选择过程,可发现汉语学习者自指偏误的成因如下:多余偏误主要出现在可及度较高时,输出话题链存在困难,而可及度较低时,对语篇线索的指示作用认识不到位;缺省偏误多见于可及度较低时,未能利用情节标记准确判断语篇连贯度,而可及度较高时,未能识别指称意向增强所带来的语用效果。汉语以零句为根本,述谓语具有指称性,学习者需恰当、灵活地使用指称语。
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8版)已于近日发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再次人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榜。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新旧思想交织冲撞,许多现代游记放眼世界、记录时代、审视现实,蕴含着深挚的家国情怀。五四运动给传统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该往何处走?许多现代知识分子走出国门,远游异国他乡探寻答案。这种"游"不是闲适、洒脱的游玩,而是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的游走。他们或出访,或考察,或游学,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经济状况,探索国家民族的出路。
▲(采访者简称为▲,下同):新中国即将迎来它的60岁生日。您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专家,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60年来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历程及其内在逻辑。我想这一梳理对于我们深化中国模式的研究,应该是大有裨益的。●(被采访者简称为●,下同):好的。新中国60年是不断探索中国国情和寻找快速发展模式的60年。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马克思关于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性、联系和区别的原理为指导,针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实践,在宏观调控上不应忽视五个方面的问题:解决金融信贷失衡需要重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比例失衡,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扩大消费需求必须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扩大就业的关键在于振兴新型公有制经济,必须坚持在对外开放中的独立自主。
信念伦理是否可能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解答信念义务悖论。已有的解答方式有五种:直接意志论者的解答方式是否定信念非自主性论题;非意志论者否定了意志控制论题,这既可为否定信念伦理提供基础,也可为其他解答方式预留空间;间接意志论者认为信念伦理无须预设直接的意志控制;相容论者认为信念伦理无需任何形式的意志控制;否定的意志论者致力于揭示信念获得与信念消除之间的非对称性,此观点可以在预设某种意志控制的框架内为信念伦理提供有限的空间。反思这些不同的解答方式可知,直接意志论是错误的,间接意志论足以保证信念伦理的正当性,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