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wmy0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一名教师的不懈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获,而且使其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通过课堂这一开展教学的核心阵地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呢?
  叶澜教授提出一堂好课要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归根结底就是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去除纷扰繁杂的装饰。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实现其本色回归。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以最简化的手段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呢?
  
  一、简化教学手段。夯实基础知识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引进了课堂,并深受老师们的青睐。诚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体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运用过度则会把语文教学引入一个新的误区。例如识字和写字教学,初中语文课堂对此基本是一带而过,用投影或幻灯片的形式在学生面前露一露脸就过去了,没有展开与提示。但我们需要的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因此,只是蜻蜓点水般提一提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而且,中国的书法充满着艺术魅力,如果只是简单地运用电脑的标准字体呈现。学生就无法感受其艺术性,毕竟那是没有个性的,只是标准产品而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手在黑板上书写出优美的汉字,并对此稍作提示、讲解,让学生不仅能牢牢掌握字的读写,更能深深地爱上我们祖国的文字,对练习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写出一手漂亮的字,笔者认为,那才是一位语文老师的真正追求。
  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还必须做到扎实、有效,用最简单的手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其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摒弃浮华表演。发展基本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优美精彩的画面展示。热热闹闹的课堂讨论,激烈有序的正反辩论等等。确实,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但学生真正感悟、品味到的又能有多少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课堂的配角。陪着其他同学凑热闹罢了。我们欢迎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那样就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过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我们的教育初衷呢?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基本能力。例如:品析语句,笔者认为,仍离不开朗读,仍记得曾经那朗朗的读书声是多么令人迷醉,可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课堂的热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手段,它是不可替代的。通过读,可以读出祖国语文的博大精深,读出语文的美妙神韵,读出语文的神采飞扬,怎能将它舍弃!再如口语交际,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堂创没出特定的情境进行演练,记得在教学“做一名小记者”的时候,笔者只是让同学们看了几个记者的采访片段,然后再结合课文采访贝聿铭,学生非常积极踊跃,采访时设计的问题能做到切实、到位,而贝聿铭的扮演者也回答得相当精彩。相信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口语能力应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整个过程却是简单淳朴的。
  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需要发展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摒弃浮华表演,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都扎扎实实地受到训练,切切实实地得到提高。因此。语文课堂要立足“语文”,更要回归到“语文的本真”;真正做到扎扎实实教语文,踏踏实实学语文。
  
  三、面向全体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叫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也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好比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凭借这把金钥匙,学生不仅在学校能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更能在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后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从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而且需要不断强化,因此,在课堂上,无须摆设过多的花架子,更不能让课堂成为一部分学生的课堂。例如关于读:默读、朗读、诵读,在不同的文体教学中要有不同的体现,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怎么读、读什么、从中需要读到什么。比如文质兼美的散文,要让学生养成赏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情感、读出感悟。再如阅读篇幅较长的小说,要让学生读出速度,边读边标注。关于写作:在每堂课都可以让学生写写,可以是学后感悟,可以是人物评析,可以是模仿练笔等等。让学生知道只要想写,就可以写。而且还能写好。相信只要把每一个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去做,我们每堂课将都会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实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自能”境界,实现“教”与“不教”的转化,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其根本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有序地开展预学、探讨、分析、小结,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用最简明的教学语言,用最简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让增长知识和才干,实现语文课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成为为生命奠基的殿堂,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返璞归真!
其他文献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教学的总纲领,教学设计方案主导着教学的节奏和走向,对学生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设计,从增加信息量、强化思维、扩大交流量、增加课堂活动等角度,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一、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事实上,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掌控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要进行有效的充实,确保学生在课
期刊
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应该说“不迁怒”是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修养,但是古代的闺中怨妇、天涯游子、谪居诗人、悲情离人是管不住自己那不可遏制的情思的。他们把离情别绪、悲苦愁怨迁怒于眼前的春花秋月,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和抚慰。也使“迁怒诗”成为古典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闺中怨妇的思情    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
期刊
春天的脚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她踏着北国的白雪,她披着南疆的薄雾,她沐浴着东方的细雨,他轻抚着西域的微风,茵茵地向我们走来……  她所走过的地方,就会有莺飞草长,就会有鸟语花香,就会有欢歌笑语,就会有诗情飞扬。  有人喜欢金色的秋叶,有人挚爱火热的骄阳,那茫茫的林海雪原,更是令人情迷神往,然而,人们最爱的还是明媚的春光。  春光咋放,万物更新,2011年元旦、春节相继来临,值此新春佳节之际
期刊
我们看重离别,是因为分离常常会在我们心灵间划上一道伤痕;我们不忘缺月,是因为月光的那一端总有人会为不圆满而叹息;我们怀想未来,是因为总有那么几件不如意的事困扰着现实中的自己……正是面前的点点瑕疵,让我们有了一种生活的真切感,并对未来的美好多了一份憧憬和希冀。  有人说悲剧让人铭记更久,是因为悲剧更容易刻骨铭心,它在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灵上烙上的印记已不是一丝瑕疵,而是一道深堑。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遭遇上
期刊
师: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作文作为语文的“大块头”历来备受重视,“得作文者得语文”,甚至可能得高考。特别是高三的学子非常希望自己的文章赢得高分。但是众口难调,作文要想符合每一个阅卷老师的审美心理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能从总体上去把握。只要做到以下四点,我们的高分就能实现。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阅卷感受谈一下看法。  生:曹老师,哪四点?  师:卷面,结构,立意,语言。  生:这四点,我们老师以前也讲过,但
期刊
宋代的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过这样两旬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就是,渠水如此清澈见底,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汩汩流出,不断注入。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要想写得真实感人,富有新意,就要有一个长流长新的源头,那就是生活。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积累,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充实。  平时批阅学生的作文,发现大多作文内容不是题材单一,就是中心不明,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
期刊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 学生写作心态及现状分析  2004年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的《金山宣言》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作了如下捕述:“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中、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人意反应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约65%的学生把作文当做一种负担,怕写作文:约53%的学生认为写作文最大的困难是“无米下锅”:约58%的学生认为作文形式单一,应试作文多限制思维:约56
期刊
幽默,作为一个美学名词,属于美学范畴,它的确切含义,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无论哪一类幽默,其共性都是具有可笑性,但这种笑绝不是庸俗的说笑,也不是为笑而笑,而是一种有趣的、能打开人们智慧之门的笑。  教师的幽默教学,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适时地进行幽默教学,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以下就
期刊
“学贵于思,思缘于疑”。无疑则无思。质疑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当引起广大教者的重视。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而智慧之花的绽放大概就在于遇事应首先问个“为什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倘若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创设疑问,那么它将是指引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航标,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更是开启学生思维
期刊
背景    时下,在许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个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为了使课堂显得学生活动丰富,有的教师将动画片、课本剧引入课堂,而实际效果只是徒添了笑料而不能引起深思;有的教师不管什么体裁、题材的课文,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搞机械式的一问一答;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让学生多说话而割舍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