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作为一个美学名词,属于美学范畴,它的确切含义,至今仍众说纷纭。然而无论哪一类幽默,其共性都是具有可笑性,但这种笑绝不是庸俗的说笑,也不是为笑而笑,而是一种有趣的、能打开人们智慧之门的笑。
  教师的幽默教学,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适时地进行幽默教学,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以下就激发兴趣,解难答疑,煸动激情等三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一、幽默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对现实的一种认识倾向。它使人们对某种对象给予优先注意,并产生向往的心情。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把课讲的有趣有味,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的欲望、热情和动力。
  比如在讲课前,讲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或笑话等,就会使课堂教学横生几多妙趣。
  1 在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时,笔者就讲了个这样的故事:“一日,欧阳修出游,碰上一位自命不凡的大诗人李黑。李黑见到路边有一棵树,便诗兴大发,吟道:‘路边一棵树,两个大丫权。’一时没了下文。欧阳修听得后,便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李黑一听即刻连连叫好。一会儿又看到河边跑来一群鹅。又诗性大发。吟道:‘远处一群鹅,扑通跳下河。’欧阳修听得一笑,后见他又没了下文,不由随口吟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李黑听后大喜异常,便又吟道:‘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到这儿不等他苦思,忙接上两句:‘修(羞)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
  大家在笑声中,领略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2 苏轼是北宋成就很高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却一生仕途坎坷。他为人豁达,又不忘造福各方百姓,因而有很多趣闻逸事广在民间流传。上课前笔者给大家这样讲:一日,东坡正修养静坐,见好友高僧佛印来访。便笑道:“近日参悟,颇有心得。你看我现在修行的境界如何啊?”佛印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答道:“神清气爽,满面红光,乃一尊佛也。”东坡听了得意非凡。这时佛印又道:“大居士看我怎样?”东坡一听心下暗喜,数次被他捉弄。这次机会可来了。便缓缓答道:“我看——。你是一,你是一——雄——粪!”说罢哈哈大笑。佛印但笑不语,临行时却留下一幅字。见了苏小妹。东坡谈及此事乐不可支。小妹听后若有所思,待看到佛印那幅“心中有佛”四个字时,便笑道:“兄长,这次你又上当了!”“啊?!”“佛印看你是佛,那是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佛印是粪,那是说你心中有粪啊!”。
  阵阵笑声中,人生智慧亦包含其中。
  
  二、幽默教学能够释去学生心中的疑问
  
  鲁迅先生是众所周知的幽默大师,其见解独到。思想深邃,语言精辟,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科学、幽默、诙谐的语言对材料进行生动活泼的分析和讲述,巧妙地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融为一炉,对启发学生思维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1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其中题目与中心紧密相关。笔者是这样来给大家解释的。先激疑:“忘却”和“记念”是一对矛盾。怎么理解呢?“记念”是为了“忘却”?忘却了又怎能记念呢?是不好懂。再解疑,俗话说得好,“光记吃,不记打”。不是说“记”的是“吃”,“忘”的是叶丁”吗?同样。在这里“忘却”和“记念”的各自对象不同。另一方面,“忘”和“记”看似矛盾,实又有其统一的一面。比如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晚上有宴请,在星级酒店,好事啊。因而有的人,好好为肚子留着足够的地方,狠狠地“饿”上一顿,以待晚上可以大吃一回。这不妨叫做:为了“吃好”的“挨饿”。同样文中记住的是“悲愤”,忘却的是“悲哀”,而化“悲痛”是为了激发更大更强的“力量”,以争取革命早日学生回答成功,来作为对烈士的最好的纪念。
  2 在孙犁的《黄鹂》中“黄鹂”具有特殊的含义。那怎么来理解呢?可以先问大家在奥运会等大型活动中都放飞什么鸟?学生回答鸽子。那为什么不放鸭子呢?(笑)鸭子不会飞。那怎么不放飞老鹰或鹦鹉呢?(笑——疑)哎,对了,鸽子是和平的象征。那么同样黄鹂美不美呢?美!作者对黄鹂迷恋不迷恋呢?迷恋!作家是不是用文字来表现一切真善美的呢?是啊!那黄鹂羽毛又漂亮、声音又动听,可不可以理解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都具有特殊的含义呢?可以!其实在这里黄鹂就有了象征美好事物的特殊含义。经过这么来回一折腾,大家就在嘻嘻笑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 在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穿插了这么一则笑话:一秀才夜里被蝎子给蛰了,忙喊:“贤妻,速燃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可连叫几声,却不见有动静。是啊。他的“贤妻”正在一边琢磨,也“咬文嚼字”呢,是啊,她是闹不懂啊。而秀才疼得实在受不住了,便大嚷道:“老婆子,快点灯!我让蝎子给蛰着了!”于是,同学们在哄笑中对迂腐的“咬文”的可笑,就很容易弄明白了。从而进一步给大家讲明:所谓的“咬”还应看对象、分场合、讲效果。以下就自然地进行导课了。
  4 在饯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中,笔者为了说明“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时,就举了多年前那首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而在现在一些孩子眼里倒成了“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十元钱交给妈妈”。这是不是“一切”都比古代进步了呢?我看倒是这些天真的孩子受社会负面的影响,变得自私、虚伪、狡猾了。
  
  三、幽默教学能够煸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主要表现在对真善美、假恶丑共有的情绪体验上。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就必须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灵。而幽默教学可化“死水”为“活水”,变“隔膜”为“相融”,避免师生之问产生心理距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在和谐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在课堂上,师生间的问候。有时就给他米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或“免礼—平身”。大家先是一楞,继而一笑,课堂气氛就活了。
  2 讲课前,有个教学环节是说话训练,自己美其名日“明星梦工厂”:在接下来的提问中。则戏称为“超级宝宝大比拼”。有一次,有位同学回答过于紧张,笔者就说他是个“超级宝宝”——“超级紧张宝宝”。众生笑。
  3 在提问时,对有些同学南面的同桌是女同学的,便戏称为“南同桌”一开始还真把大家给蒙住了。
  4 《石钟山记》中有“南声函胡,北音清越”,由此一变,便成了“男声含糊,女声清越”了。并以此用在提问时,对大家的回答要求和称赞上。如这位同学回答的真是“女声清越”啊1
  5 防控“非典”期间,针对卫生整理方面的问题,正好用上两个成语造句:有的宿舍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则是令人“荡气回肠”。其中用意,大家都意会而言传,又由言传变为身体力行了。
  6 有时课上有同学因疲劳而打瞌睡,笔者便解嘲道:“我在讲台上,讲得是不堪疲惫,而大家在讲台下听的却是‘疲惫不堪’。众生听之一笑。也就解除了睡意。于是便多了份理解,多了些注意。
  应当指出,在教学中,因为受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教师使用幽默语言也就受到限制。要以学生“懂”为原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自然恰当地使用,而过度只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必须建立在自己学科的基础上,必须以百川归海为目的。否则,一味追求趣味性,便会成为无聊的插科打诨,坠入庸俗与荒诞。从而失之轻浮。
  让我们把语文课开放搞活,用幽默教学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其他文献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就已经写尽了,所以宋人在词这种文学样式上,使之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繁荣,成为我们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花间”到宋词的过渡  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唐入宋的过渡。在这一阶段,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这在两人的作品集(晏殊《珠玉词》,欧阳修《近体乐府》)已看出。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张先创作了若干慢词,
期刊
乡土文化资源进入课堂是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人是作为文化的存在而存在的,但长期以来乡土文化没有进入农村学生的学习课程之中,乡土文化本应有的尊严没有得到体现。学生每天学习与现实生活关系并不十分紧密的课程,学生的生活实际被忽略,这对人的尊严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危害。学习城市化倾向课程的结果是农村学生自己看不起自己乡村人的地位。一方面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专家、出版商、学者、教育家面前地位低下;另一方面,他们
期刊
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运用,往往不太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忽视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小群体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塑造,这直接导致中职学生在人文素养领域的品质和观念缺失,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和人格教育优势的语文课程可以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事实上,语文教学的确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只是需要语文教师不懈地努力挖掘。那么中职语文课程在塑造学生健
期刊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教学的总纲领,教学设计方案主导着教学的节奏和走向,对学生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设计,从增加信息量、强化思维、扩大交流量、增加课堂活动等角度,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一、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事实上,教学过程主要是由教师掌控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要进行有效的充实,确保学生在课
期刊
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应该说“不迁怒”是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修养,但是古代的闺中怨妇、天涯游子、谪居诗人、悲情离人是管不住自己那不可遏制的情思的。他们把离情别绪、悲苦愁怨迁怒于眼前的春花秋月,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和抚慰。也使“迁怒诗”成为古典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闺中怨妇的思情    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
期刊
春天的脚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她踏着北国的白雪,她披着南疆的薄雾,她沐浴着东方的细雨,他轻抚着西域的微风,茵茵地向我们走来……  她所走过的地方,就会有莺飞草长,就会有鸟语花香,就会有欢歌笑语,就会有诗情飞扬。  有人喜欢金色的秋叶,有人挚爱火热的骄阳,那茫茫的林海雪原,更是令人情迷神往,然而,人们最爱的还是明媚的春光。  春光咋放,万物更新,2011年元旦、春节相继来临,值此新春佳节之际
期刊
我们看重离别,是因为分离常常会在我们心灵间划上一道伤痕;我们不忘缺月,是因为月光的那一端总有人会为不圆满而叹息;我们怀想未来,是因为总有那么几件不如意的事困扰着现实中的自己……正是面前的点点瑕疵,让我们有了一种生活的真切感,并对未来的美好多了一份憧憬和希冀。  有人说悲剧让人铭记更久,是因为悲剧更容易刻骨铭心,它在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灵上烙上的印记已不是一丝瑕疵,而是一道深堑。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遭遇上
期刊
师: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作文作为语文的“大块头”历来备受重视,“得作文者得语文”,甚至可能得高考。特别是高三的学子非常希望自己的文章赢得高分。但是众口难调,作文要想符合每一个阅卷老师的审美心理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能从总体上去把握。只要做到以下四点,我们的高分就能实现。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阅卷感受谈一下看法。  生:曹老师,哪四点?  师:卷面,结构,立意,语言。  生:这四点,我们老师以前也讲过,但
期刊
宋代的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过这样两旬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就是,渠水如此清澈见底,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汩汩流出,不断注入。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要想写得真实感人,富有新意,就要有一个长流长新的源头,那就是生活。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积累,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充实。  平时批阅学生的作文,发现大多作文内容不是题材单一,就是中心不明,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
期刊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 学生写作心态及现状分析  2004年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的《金山宣言》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作了如下捕述:“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中、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人意反应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约65%的学生把作文当做一种负担,怕写作文:约53%的学生认为写作文最大的困难是“无米下锅”:约58%的学生认为作文形式单一,应试作文多限制思维:约5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