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巧压缩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缩语段在近四年中考过三次,是语言表达题中考得比较频繁的一种题型。也是考生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不知如何“去粗存精”的难点。笔者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摸索出压缩信息的“三步法”,个人体会是可操作有实效的。
  第一步:找出筛选标准。
  筛选标准是压缩信息的依据,即根据什么标准来压缩。一般说来,筛选标准在题干中会有明确标示。
  【示例】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2007年江苏卷)
  ①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②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③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④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⑤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⑴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⑵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5个字)
  


  ⑶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本题的压缩标准在题干中明确提出:“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但也有部分压缩题在题干中没有筛选标准,这时必须根据文本概括中心大意作为筛选标准,并成为答案的首句。
  【练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
  有人说杨朔的散文好就好在他真诚地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拥抱现实,感悟人生,又是那样如诗如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所以才对读者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经久不衰。然而杨朔把养蜂的蜂房说成是“养蜂大厦”,把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困难时期的情形,说成是社会主义祖国“最新最美的画卷”,这也是事实。难怪有人说,对当时严重的“左”的错误,一些握笔者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解析】本题题干非常简单,“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其他再无任何信息,这时应设定筛选标准即段落大意,“对杨朔的散文褒贬不一”,因此答案的第一句话为“对杨朔的作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第二步:删除冗余信息。
  在做压缩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反弹琵琶法”,即删除冗余信息,保存有效信息,以减少信息的容量,便于概括、压缩。
  【示例】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2007年江苏卷)(见前)
  这一语段一共五句话,根据筛选标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第二句话是说肿瘤的转移,属于冗余信息,第五句话是总结,不在过程之列。这样三个过程分别用三句话—①③④表述,大大减少信息容量,概括的准确率会有效提高。
  特别要注意的是冗余信息是相对的,不同的压缩标准产生不同的冗余信息。
  【练习】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08江苏)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里的“评价过程”和“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是复指关系,二者只能取其一,筛选标准为“三个重要词语”,“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就成为冗余信息,答案为“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如果筛选标准为“两个重要词语”,“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就成为冗余信息,那么答案相应地变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第三步:概括、整合信息。
  【示例】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4分)(2004年江苏卷)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本题在题干中给出筛选标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可以找出陈述对象为三组人,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尚钺。他们的学说可以分别概括为范文澜、翦伯赞持“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郭沫若持“中国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尚钺持“魏晋封建论”(中国从魏晋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
  根据不超过50字的要求,采用排比的修辞将答案技术为:
  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连标点在内共49个字)
  江苏三次的语段压缩题,其语段都是社科、说明类的,所以方法比较固定,同学们根据三步法反复操练,可以取得很大的成效。
其他文献
必做题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设集合 ,则 =.  2.椭圆 的离心率是 ,则两准线间的距离是.  3.如图,在一个边长为3 cm的正方形内部画一个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向大正方形内随机投点,则所投的点落入小正方形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4.一组数据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6和4,则 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5.已知向量a和b的夹
期刊
第一节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Do you let your kids travel alone?  —______!  A. Possibly notB. Absolutely not  C. Not reallyD. Not exactly  2. When you are dealing with so many patients, mist
期刊
(必做题部分)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命题“ , ”的否定是.  2.若椭圆 的离心率为 ,则实数 .   3.已知 ,且 为虚数单位,则 的最大值等于.  4.试写出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使得其解集 满足 ,则该不等式可以是.  5. 某班有48名学生,在一次月考中,单科成绩数学优秀者有30人,英语优秀者有24人,若
期刊
高考古诗鉴赏历来是个教学难点,我们要在复习中明确这道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了解考查类型,掌握答题对策。    一、鉴赏语言类    1、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一般问题:诗中某词或某句是什么意思?表达出什么情感?  答题对策:知道基本答题步骤:(1)字面意义(2)景象或情感。  例1、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
期刊
2009年,江苏卷将把附加题分值直接计入总分,文学名著题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而“名著阅读简答题”分值有10分之多,较之于多项选择题,难度有所提高。这一块内容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在复习和答题时要注意哪些要点?下面我们通过南通一模试卷当中的“名著阅读简答题”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    【真题回放】    名著阅读简答题(10分)(2008 ~ 2009年南通市第一次调研试卷附加卷第23题)  (1
期刊
【试题特点】    2008年全国18套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细细研究,凸显了以下特点:  1.常规题型占据主阵地。试卷中常规题型有:扩展题、仿句题各3套,连贯题、图文转换题各5套,概括题6套。   2.题型设计贴近生活、开阔视野。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考卷走进“大语文”。全国卷Ⅱ第18题,欢迎嘉宾的开场白;福建卷第17题,填写“端午节晚会”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广东卷第22题,概括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
期刊
语文(5-25题)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万石君罗文①传  苏轼  罗文,歙人也。资质温润,缜密可喜,隐居自晦,有终焉之意。里人石工猎龙尾山,因窟入见,文块然居其间,熟视之,笑曰:“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于岩穴耶?”乃相与定交,磨砻成就之,使从诸生学,因得与士大夫游,见者咸爱重焉。  武帝方向学,喜文翰,得毛颖②之后毛纯为中书舍人。纯一日奏曰:“臣幸得
期刊
翻检历年来的文言翻译题,考生始终得分不高;可以发现他们答卷上都写满了字,但就是不能得分。3月刚刚结束的苏锡常镇一模考试情况,也是如此,苏州大市抽样均分不到4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得分偏低呢?从实际的阅卷情况看,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未掌握应试时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和技巧。那么,在考场上该如何高效、正确地应对呢?  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翻译句子时千万不要孤立地只研读本句,要能联系上下文,先大概疏通全文
期刊
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起连接上下句功能的短语,但大都数学生对这些短语的功能及其用法概念肤浅,在写作中有时不能正确区分和加以运用。结果写出的文章语法上似乎正确,但缺少连贯性,使整个语篇读起来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惯用短语的使用,并注意其在语篇中的功能作用。现结合《牛津高中英语》课本和其它工具书,对这些短语的功能作用作一浅析。    一、表示详述关系    详述是对前一句子给出进一
期刊
必做题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已知函数 是偶函数,则m=.  2.已知 是第二象限角, 则tan = .  3.已知 R,且复数 是纯虚数,则a= .   4.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对于任意向量a、b,都有|ab|≥ab成立;  ②对于任意向量a、b,若a2=b2,则a=b或a= -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