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预测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叶酸受体探针标记的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预测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CTCs检测的9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74例,女22例。年龄40~87岁,平均62岁。上尿路肿瘤(肾盂癌、输尿管癌)13例,膀胱癌83例。1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初发病例77例,复发病例19例。单病灶组68例,多病灶组28例。肿瘤T分期:Ta期(非浸润性)29例,T1期(浸润固有层)42例,T2期(浸润肌层)16例,≥T3期(肌层外侵犯)9例。采集患者禁食≥8 h后的外周血3 ml,裂解、离心后加入免疫磁珠,再加入叶酸探针标记,最后进行扩增,计算每毫升血液中CTCs拷贝数值(CNC)。分析CTCs表达情况与病理结局的关系,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CNC为12.3±7.3。≤62岁组CNC为10.8±4.2,>62岁组为13.7±9.2;初发病例CNC为11.5±5.3,复发病例为15.5±12.2;年龄(P=0.135)及发病次数(P=0.087)对CNC没有影响。病灶单发组CNC为10.5±5.2,多发组为16.5±9.7;Ta期CNC为8.2±2.3,T1期为12.0±4.4,T2期为16.4±6.8,≥T3期为19.5±16.6;病灶数(P<0.001)和病理T分期(P<0.001)与CNC有显著相关性。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1)、CNC(P=0.02)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T分期可以作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2)。

结论

CTCs检测可以用于预测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采用叶酸受体探针标记的CTCs可以用于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使用含天然放射性物质的3种布料所致人体的皮肤年当量剂量与年有效剂量。方法首先利用γ能谱仪测量3种布料样品中所含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然后利用蒙特卡罗软件建立理论照射模型,基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男性参考体素模型计算器官剂量及有效剂量,从而对人体的皮肤年当量剂量和年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在四周包裹和上覆盖的估算模型中,样品质量从135 g至7 197 g变化范围内,这些布料所致成年男性
目的对比Monaco计划系统中3种通量平滑度参数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例,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高、中和低3种通量平滑度(高组、中组、低组)进行VMAT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量和机器跳数。结果3组计划相比靶区的D95、Dmean、CI和HI等参数差异均
Zinner综合征临床少见,且症状隐匿,青少年时期常无自觉症状,患者往往在中年时被诊断,其常见症状主要是血精、射精困难、反复的肉眼血尿等。本文收集了4例Zinner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确诊后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别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恢复良好。目前,推荐将MRI作为诊断Zinner综合征首选检查方法。治疗上,无症状患者推荐观察随访,有症状患者推荐采用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
期刊
期刊
对于晚期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依然是耐受铂类化疗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尿路上皮细胞癌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基于临床研究结果,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纳武单抗(Nivol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单抗(Durvalumab)和阿维鲁单抗(Avelumab)已被批准用于转移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治疗。免疫检查点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研究对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以尿道起始部为切入点的腹腔镜腹膜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均于术后第1天晨停膀胱冲洗,术后无出血、感染、膀胱痉挛、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不影响性功能。结果显示该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可行的且是可重复的,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腺体彻底的优点。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