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丹漠洞地狱入口处的血腥宝藏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爱尔兰基尔肯尼市的北方,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溶洞叫做丹漠洞。公元927年,维京海盗来到这里,对躲在洞内的居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使这里成为了整个爱尔兰最黑暗的地方。
  1999年,一位导游在丹漠洞发现了一个镶嵌着绿宝石的银镯子,随后又发掘出了几千枚古钱币、一些银条、金条和各种首饰……丹漠洞从此成为世界闻名的藏宝洞。
  
  位于爱尔兰东南部的基尔肯尼市是爱尔兰最小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座著名的古城。早在公元6世纪,此地就已经有人定居,并修建了修道院和教堂。如今,风光旖旎、拥有众多古迹的基尔肯尼市成为了爱尔兰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每年都有数十万游客来到基尔肯尼,但是,游客们必定参观的地方并不是保存完好的城堡或者教堂,而是一个叫做丹漠洞的地下洞窟。
  丹漠洞是整个爱尔兰最著名的溶洞——内部空间巨大,地形复杂,有许多较小的洞穴纵横交错。公元928年,挪威海盗来到基尔肯尼进行抢劫,并对躲在丹漠洞内的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让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洞穴成为了整个爱尔兰最黑暗的地方。
  
  溶洞其貌不扬,却出土大量人骨
  
  丹漠洞位于基尔肯尼市北方约10公里处,与爱尔兰其他地方的洞穴一样,它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溶洞,形成于约300万年前。洞穴的入口长约12米,宽6米,像一个“天坑”。尽管入口不大,但洞穴内部却很深邃——最深处离地表约45米,里面还包含了一条长约500米的通道,将众多小洞串连起来。
  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丹漠洞被描述成为“一个巨大野兽的嘴”,被认为是令人恐惧的地狱入口。因此历史上极少有人靠近洞穴,更没有人进去一探究竟。直到18世纪,才有游客、地质学家以及考古学家开始进入洞穴进行探险和研究。
  当地人给丹漠洞的入口起名为“仙女楼”,传说如果一个人朝这里扔石头,仙女会将石头打扫干净。从洞口再向前进,便来到一个叫“兔穴”的区域——这里的地面上覆盖了一层沙子,很像是兔子挖洞后留下的痕迹。进入溶洞的深处,会发现丹漠洞与其他溶洞并无不同,洞内布满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和石笋,其中最大的一根石笋被称为“交叉市场”,它不仅体型巨大,还很罕见地呈分支交叉状。
  当然,仅仅是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还不足以让丹漠洞成为整个爱尔兰最著名的溶洞。1940年,一群考古学家深入丹漠洞进行考察,仅仅在一个小洞穴里就发现了44具骸骨,大多都是妇女和老人的,甚至还有未出世的胎儿的骨骼。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爱尔兰。很快,更多的骸骨陆续在洞里被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
  
  1000年前的海盗大屠杀
  
  考古学家对丹漠洞所发掘的骸骨进行了鉴定和研究,证实了一个在当地流传已久的传言。公元800~1066年之间,来自北欧的维京海盗常常对英国、爱尔兰海岸及欧洲大陆的城镇、修道院和教堂等目标进行攻击。他们行为残暴,让人望而生畏,为了活命,居民常常被迫交出所有的钱财以及粮食。
  爱尔兰因为距离维京海盗的“老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距离较近,长期以来饱受海盗袭击之苦。由于丹漠洞里不仅空间巨大,而且地形复杂,基尔肯尼的居民一直都把这里当成躲避海盗的藏身之地。公元928年,海盗再次来到爱尔兰,对基尔肯尼一带进行洗劫。与以前相同,为了在海盗的洗劫中活命,居民们在海盗袭来前纷纷逃往往丹漠洞避难,他们幻想海盗抢完城市的东西后就会离开。
  不幸的是,这一次丹漠洞的秘密被海盗发现了。在基尔肯尼一无所获的海盗,将愤怒洒向了无辜的居民,在丹漠洞里开始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海盗进入洞穴,把所有发现的人都杀死——据考古学家估计有1000多人。然后海盗并没有深入洞穴去搜索那些藏在更深处的人,而是在洞口守了大半个月,这使那些原本逃过一劫的人也因感染疾病或饥饿而死。
  为了纪念丹漠洞发生的悲剧,1973年爱尔兰政府将这里定为国家博物馆。不过,由于长期荒芜,洞穴竟然成了蝙蝠的家园。政府清理了蝙蝠之后,还在洞内安装了楼梯、电灯等装置方便游人参观。从此,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洞穴,并纪念那些惨遭屠杀的人们。
  
  洞内意外发现大量宝藏
  
  丹漠洞的故事还没有结束。1999年,一位导游偶然发现丹漠洞不仅仅是爱尔兰黑暗历史的纪念馆,其冰冷的洞穴中还隐藏了无数的宝藏。
  基尔肯尼的冬天十分寒冷,也是一年里的旅游淡季,这时丹漠洞通常会关闭一段时间进行维护和清洁。1999年冬天,一位导游非常细致地在丹漠洞内打扫卫生,他去了很多远离主要通道、平时疏于管理的小洞穴,仔细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在一个很偏远的小洞里,导游突然看到一块绿色的“纸片”粘在洞壁上。开始,他以为那是一张废纸,走上前细看时却赫然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纸片,而是什么东西从洞壁的狭缝中发出来的闪闪的绿光。他赶紧用手指往外抠,结果抠出一个镶嵌着绿宝石的银镯子。
  诚实的导游马上将发现报告政府,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丹漠洞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那个小洞的狭缝中挖出了几千枚古钱币、一些银条、金条和各种首饰,此外还有几百枚银制纽扣。
  毫无疑问,这些财物是属于那些被海盗屠杀的基尔肯尼居民的,他们在躲避海盗的抢劫时,将家里值钱的物品都随身携带,甚至把衣服上的银纽扣都解了下来,并在洞里集中起来藏在一个隐蔽小洞里。据考古学家推测,海盗之所以会屠杀洞穴里的所有民居,也许与他们没能发现这些财宝有关。
  这些宝藏在潮湿的洞穴里呆了1000多年,发掘出来后全都失去了贵金属应有的夺目光彩。幸运的是,在博物馆几十个专家工作了几个月后,所有艺术品和钱币都重现光芒。后来,这些宝藏全都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从来没有完全对外展示过。据接触过这些宝藏的考古学家透露,发掘出来的纽扣和金银制作的工艺品样式十分古怪,与以前发现的当地文物风格迥异,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对于宝藏的发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有这样的看法——在丹漠洞中被杀害的人现在可以安息了,他们为之丧命的财宝现在成了爱尔兰的国宝,将永远聆听世人的惊叹和赞美。
其他文献
大凉山腹地的美姑县被誉为“毕摩文化之乡”,有毕摩8000多人,他们被彝族人视为开出“心灵药方”的人,受到人们虔诚的仰视。在彝族文化中,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他们的作法仪式,被称为“作毕”。  毕摩身披法笠,手持法扇、法铃等法器作毕,他们念经施法,其“法力”会让已无生命体征的公鸡高声鸣叫,神秘莫测。他们还精通“看鸡蛋”算命方法,即将鸡蛋打入器皿内,
【摘要】随着科技、文化和教育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日趋广泛。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育新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实质,对大学生英语网络化自主学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究大学英语网络化自主学习的相应策略,为解决目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所存在一些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策略  【作
几千年以来,敦煌因为丰盛的水而晶莹明媚、富庶辉煌。但近30年来,缺水似乎又是敦煌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比如敦煌东边那个名叫新店台的村庄,虽然曾经一年四季都拥有清澈的湖水,但现在则到处是疙瘩沙丘,只有打机井才能抽出水来,春天狂风不断,风沙弥漫;夏天阳光暴晒,人人都不敢出门。  西去的疏勒河,东来的党金果洛河包围着这片土地,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两河交汇处的敦煌已被更大的沙漠、戈壁和盐渍所包围,正在成为
往后的岁月里,无数冒险家、淘金者跟随西班牙人的脚步在加州南部海岸四处寻找紫色沙滩,可始终一无所获。  在每天的涨潮时段,一排排巨浪互相推搡着冲向沙滩,由远及近,在岸边岩石上撞得粉碎,巨大的轰鸣声似乎要把人的耳膜撕破。  帕非佛沙滩上的紫色沙粒非常细腻,平均直径只有百分之一毫米,已失去了作为宝石的价值,正因为此,帕非佛沙滩才能免于盗挖,保留下完整的风貌。    帕非佛紫色沙滩与美国加州大名鼎鼎的“加
【摘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要学好英語,词汇是关键,因此,词汇是初中阶段学习英语的关键点,教师词汇教学质量的好与差,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运用。本文将词汇教学依托多种语用手段并结合实践课例,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多模;语用;词汇;效率  【作者简介】林兰花,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三明市初中
【摘要】在英汉机器翻译中,褒贬误译处理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保证英汉翻译的准确性,本文对英汉翻译中“褒贬误译”现象进行简要阐述,然后结合英语与汉语的文化根源,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英汉机器翻译中“褒贬误译”的有效策略,希望为英汉智能机器翻译未来路径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英汉翻译;智能机器;褒贬误译;文化根源  【作者简介】凌巧,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大多英语教师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到九年级,知识层面的东西应当纵深拓展,没有必要在课堂趣味性方面大动干戈,上课经常开门见山 ,语言平直。其实不然,从年级方面来看,虽然九年级是毕业年级,学习压力大、任务重,但他们依然需要在学习上激发兴趣,来缓冲这种繁重学习任务带来的压力,教师上课仍需做好“热身”工作。这里说的“热身”,主要指适时适度的课堂导入。实施九年级英语课教学的有效“热身”,笔者粗略地把它归纳为: 
汉武帝认为伊犁河是“神的特殊恩赐”,凭借生存在河两岸的“西极天马”,他夺得了更大的江山;近代地理学家认为,伊犁河流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结合处,不仅是“中亚人种博物馆”,还是民俗学的研究天堂;现今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人们,依旧不停歇地书写着传奇,比如那神奇的驯鹰术……  发源于天山西段的伊犁河,古称亦列水、伊丽水,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这条伟大的河,不仅赋予两岸流域绝妙的生态,也为两岸带来了璀璨的
【摘要】商务英语是特定商务场景下的语言交际。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建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并能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提高了课程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虚拟现实技术;商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李春景(197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校级项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
自我涉足户外运动起,就听说过在南北疆之间有一条穿越天山南北的夏特古道。这条古道历史悠久,沿线100多公里有蓝松白雪、冰川河流,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地带”。  夏特,清代称作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是伊犁通往南疆的捷径,当年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古隘道……实际上,除了这一简单的认识,我们对夏特古道沿线的各种复杂情况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