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伴随人们终身.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有人将她比作花朵,因为她铺满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把生活装饰得更美”.音乐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学校音乐教育也应做到:将学生带进广阔时空,不只是课堂;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不只是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是成绩.rn一、以“日常生活”为源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参与体验rn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儿童是自然之子,音乐对于他们来说,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流露,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教育,不应将儿童束缚在狭小的由音符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束缚在课堂书本里,而应展现音乐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例如,在传统教学里,《国歌》一课中的三连音这一节奏,往往是依靠教师讲授,强化训练,甚至以数学图形辅助讲解,弄得学生满脑子数学逻辑而缺少音乐的感知.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中最爱玩的“扫机关枪”游戏引入,那么一下子,整个教室就活跃起来了,“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每个角落响起,不一会儿,教师边玩“扫机关枪”边走向钢琴,在低音处弹起了“哒哒哒哒哒哒(三连音)……”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哒哒哒(三连音)……”的节奏了,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念准了三连音,而且体验到了三连音像密集的炮火,联想到了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场面.紧接着教师配上相应的画面和音响,创设了跨越时空的历史情境,学生仿佛进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唱到三个“起来”时,学生自行设计了这样的情景:第一个“起来”象征南方的人民起来了,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起立,第二个“起来”象征比方的人民起来了,另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起立,第三个“起来”象征全国人民都奋起抗日.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如“旋律上行,要用渐强表示……”之类苍白的讲解.学生早已表情凝重,全体起立,有的握紧了拳头,有的手挽起了手……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并体现在他们的歌唱表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