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中考习题的选用一直困扰着老师,精心选择题目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根据中考的要求选题需要知道中考题的命题立意。下面我谈谈想法。
一、南京市中考试题分析
1.全面体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髓和新教材的特点,凸显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导向和对中考命题的指导作用。
2.紧扣教材内容,突出对双基的考查。试题着力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反映新教材的变化之处,对化学核心、主干知识进行有效的、重点的考查。
3.重视能力考查,突出对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特别重视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4.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二、化学试题的选材与考查点分析
例1.陕南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HON)、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选材】初中化学教材
【考查点】试题以陕南茶叶为情境,涵盖了物质分类、元素组成、微观构成、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等知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认识化学物质,同时考查了学生信息获取及运用相关信息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图】编写本题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生活及今后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基础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思想方法。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是初中化学最显著的设计理念。本题正是基于此理念设计而成的。
例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生石灰,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
(3)电解水时,用________检验右图B试管中的气体。
【选材】初中化学教材
【考查点】本题通过判断生石灰与水的反应考查水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通过辨析工业和生活中硬水软化的不同,考查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通过对电解水实验图中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判断继而推出气体性质考查气体的检验方法。同时考查学生辨析概念及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意图】结合题干信息,引导学生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例3.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若要制得较纯的H,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________。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选材】初中化学教材
【考查点】本题以酸的通性的考查为情境,将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物质的反应及溶液的酸碱性与指示剂显色的情况融为一体。一方面考查盐酸的挥发性、实验现象预测、化学方程式书写、酸具有通性的本质原因。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比较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发现规律,找出本质。试题突出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意图】引导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时,既要重视物质的共性,又要关注物质的个性。从试题命制形式上来讲,以图示形式给出,直观呈现,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例4.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中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填序号)。
A.Ba(OH)溶液 B.CaCl溶液 C.Ca(OH)溶液
【选材】初中化学教材和生活、生活实际
【考查点】本题以餐桌上的燃料“固体酒精”为命题素材,根据固体酒精中的三种成分(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首先探究酒精的组成中有碳元素,其次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意图】按照一个科学探究相对完整的要素进行命题,通过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反思交流—拓展应用等步骤呈现,使学生答卷的过程成为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本题从知识层面上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气体、常见酸、碱及碳酸盐的鉴别;从技能层面上考查简单有机物的燃烧、物质的检验、除杂及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从能力层面上考查对资料信息的筛选、提取和应用,分析、推理、质疑、归纳、概括、反思、评价;从思想观念上考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不变的观点和鉴别物质的基本思路;从命题技术上本题是通过背景资料固体酒精,设计了比较新颖探究思路,同样是考查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但是有别于以往的模式。
三、结语
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既继承了以往试题的特点,又年年都有新变化,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万变不离其宗,它都依托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正视中考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意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多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分析掌握知识点分布及考查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南京市中考试题分析
1.全面体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髓和新教材的特点,凸显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导向和对中考命题的指导作用。
2.紧扣教材内容,突出对双基的考查。试题着力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反映新教材的变化之处,对化学核心、主干知识进行有效的、重点的考查。
3.重视能力考查,突出对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特别重视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4.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二、化学试题的选材与考查点分析
例1.陕南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HON)、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选材】初中化学教材
【考查点】试题以陕南茶叶为情境,涵盖了物质分类、元素组成、微观构成、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等知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认识化学物质,同时考查了学生信息获取及运用相关信息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图】编写本题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生活及今后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基础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思想方法。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是初中化学最显著的设计理念。本题正是基于此理念设计而成的。
例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生石灰,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
(3)电解水时,用________检验右图B试管中的气体。
【选材】初中化学教材
【考查点】本题通过判断生石灰与水的反应考查水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通过辨析工业和生活中硬水软化的不同,考查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通过对电解水实验图中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判断继而推出气体性质考查气体的检验方法。同时考查学生辨析概念及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意图】结合题干信息,引导学生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例3.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若要制得较纯的H,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________。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选材】初中化学教材
【考查点】本题以酸的通性的考查为情境,将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物质的反应及溶液的酸碱性与指示剂显色的情况融为一体。一方面考查盐酸的挥发性、实验现象预测、化学方程式书写、酸具有通性的本质原因。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比较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发现规律,找出本质。试题突出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意图】引导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时,既要重视物质的共性,又要关注物质的个性。从试题命制形式上来讲,以图示形式给出,直观呈现,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例4.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中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填序号)。
A.Ba(OH)溶液 B.CaCl溶液 C.Ca(OH)溶液
【选材】初中化学教材和生活、生活实际
【考查点】本题以餐桌上的燃料“固体酒精”为命题素材,根据固体酒精中的三种成分(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首先探究酒精的组成中有碳元素,其次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意图】按照一个科学探究相对完整的要素进行命题,通过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反思交流—拓展应用等步骤呈现,使学生答卷的过程成为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本题从知识层面上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气体、常见酸、碱及碳酸盐的鉴别;从技能层面上考查简单有机物的燃烧、物质的检验、除杂及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从能力层面上考查对资料信息的筛选、提取和应用,分析、推理、质疑、归纳、概括、反思、评价;从思想观念上考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不变的观点和鉴别物质的基本思路;从命题技术上本题是通过背景资料固体酒精,设计了比较新颖探究思路,同样是考查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但是有别于以往的模式。
三、结语
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既继承了以往试题的特点,又年年都有新变化,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万变不离其宗,它都依托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正视中考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意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多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分析掌握知识点分布及考查的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