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山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要回老山,我心里怦怦直跳,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28年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多少次梦到那片红土地,多少次梦里回老山,近日终于成行。
  上午10点,我携妻带子从济南机场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昆明机场。接着,我们又乘坐几小时长途客车到达文山自治州。第二天清晨,我们一家人坐上从文山开往麻栗坡县城的公共汽车。车内,男女老幼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战争离人们相去甚远,而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老山战场。客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行驶着,不时还有上下车的乘客。我的心里非常焦急,心里默默地希望司机您快点开,汽车再跑得快一点。就这样,转过一山又一山,经过一寨又一寨,驶过一站又一站,近四个小时才到达麻栗坡县城。走出汽车站,满眼望去变化巨大,原来的一条马路一盏灯,如今高楼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好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来不及欣赏县城的美景,我们一家人租辆车前往老山主峰。路上,出租车司机疑惑不解地说:“人家都到风景名胜的地方去观光旅游,你们却跑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真是让人不理解。”我认真地说:“名山大川固然美好,却代表不了这英雄的老山。我们一家人来这里,主要是故地重游,让孩子来受受教育,知道什么是战场,懂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的。现在的孩子吃不愁、穿不愁、花不愁,不知道幸福的生活是咋来的,一点也不珍惜生活。我有两个孩子经常玩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这,我们两口子经常吵架,孩子迷恋游戏,真是没得办法。”司机师傅脸上现出的无奈,让我这做父亲的有着同感。他看了我一眼,钦佩地说:“您让孩子來这里受教育,好啊。”我用余光瞥了一眼儿子,儿子的脸上洋溢着一股自豪。是啊,在这和平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是吃着面包、喝着牛奶成长的,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风雨,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式生活。现在的孩子如何学习、做人和生活,应该是我们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反思的,20年后我们的孩子该成为什么样的人?20年后能否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20年后该如何……


  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驶,我的心却飞到了老山阵地上。出租车司机看着我急切的样子,用手指着前边说:“马上进入老山了。”顺眼望去,果然在路边的一块水泥板上写着“发扬老山精神,振兴社会经济”。此老山非彼老山,让我感到格外的陌生。28年前,那山,那水,那寨子,主要是阵地、堑壕、弹坑、裸露的红土地,加之山上的小树和无名的小草。如今,高耸入云的大树、绿油油的玉米地、茁壮成长的甘蔗林、飘着芳香的香蕉树等,布满了路两旁,布满了山上的沟沟坎坎。只见坐在红砖瓦小楼的屋檐下悠闲喝茶的老农,背着书包放学回家嬉笑的学生,骑着摩托呼啸而过的年轻人,穿着民族服装的彝族姑娘……这哪里是当年的战场,这哪里是炮火纷飞的边境,简直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卷。一会儿,我们进入了阵地,我凭着对当年阵地的山势地貌,确定了662.7高地,找到团部指挥所,原来森严壁垒的防空洞,现已变得破旧不堪,洞门口前的空地已种上了玉米,路旁的树上还拴着一头水牛,神态优哉游哉。再上前望去,一块画着骨髅的牌子上写着“雷区,严禁入内”的醒目大字,提醒着过往人员。儿子不解地问:“进入雷区了吗?”我点了点头 。儿子不无担心地说:“可要小心点,要不真被地雷炸着。”我笑着说:“没事的,路上已经没有地雷了。主要是山上还是有一些的,提醒人们不要盲目上去,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地雷,导致生命危险。”我想,这就是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后遗症。
  经过一道S形拐弯处,根据地形和山凹的风貌,我觉得这里应是我战斗的迫击炮阵地,就急忙让司机停下车,看了又看,用步量了又量,其地形与原来没有多大的变化,只不过现在200多平方米的地上生长着一些农作物。我确认这是当年曾经浴血战斗的阵地,触景生情,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和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
  部队到达云南省麻栗坡县后,由于我连装备的12.7毫米双管高射机枪不能在山岳丛林战中充分发挥作用,上级把我们连队改为军工连。而我们班被充实到100迫击炮连通信班,主要任务是为连架设前后方阵地线路,确保连队通信畅通。那天,连长对我们通信班的人说,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快速掌握通信的技术,到时我考你们。连长的话掷地有声,不容置疑。我们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七上八下没个底数,只有一个字,“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对于即将上阵地的官兵来说成了一句真理。何况,我们这些战士都没有经历过战争,战场到底是个啥样?都只是在电影里看到过。于是,我和每一位上前线的战友,都抱着为国捐躯血洒疆场的信念,提前写好一份遗书。临战训练是艰苦的。每天清晨,我和战友们背起线拐子在崎岖难行的盘山公路上进行架线、排故障等训练,待到连队集合吃饭时,人已经大汗淋漓,犹如从水里捞出来的。晚上,按着连队的要求,进行夜间训练。南方的蚊虫毒蛇较多,经常身上被蚊虫叮咬,加之天气阴雨不断,道路泥泞难行,不慎掉到山下也是常事。
  两个月后,我们开赴一线阵地。到阵地后,根据连长的指示,我和一位战友重新架设一条备用线,以预防被敌军炸断,确保线路畅通。那天架线时,炮弹不时从头顶上呼啸而过,听到炮弹的爆炸声,心里格外害怕,架线的速度比平时快了一倍。在通过百米生死线时,我和另一位战友背着线拐子,一边跑一边快速固定线路。当我们气喘吁吁地跑到前沿观察哨时,还没坐定喘口气,敌人连续三发炮弹呼啸而至,发发炮弹落在观察哨所顶上,震得泥土哗哗往下掉。停了一会儿,敌人再没有炮击我观察所。趁这个间隙,我们试了试线路,已经畅通。指挥排长见状,当即命令我们两个抓紧时间回到迫击炮阵地。犹如听到大赦令,我们想也没想,又飞速跑回连部。曾经第二次上战场的副连长见到我们俩后,拍着我们的脑袋关切地说,我以为你俩完了哩。我的战友开玩笑说,马克思不要我们。那天,周围的连队看到越军连续三发炮弹打到观察哨上,都以为观察哨要报销了。谁知,竟安然无恙。   这事过去半个月后,连队根据阵地的任务又把我分到炮兵班。我二话没说,来到迫击炮班,和一名老兵负责一门迫击炮。说来也怪,在平时需要两三个月学会的技术,现在仅十几天的工夫,就能根据指挥员的命令熟练操作。一开始发射炮弹时,耳朵震得流血,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那是十月份的一个傍晚,我们阵地值班的迫击炮按着前沿观察所的口令,“六发急速射”,迅速装填炮弹打击越军。突然,阵地上爆發出地动山摇的声音,火光冲天,呼救声不断。我想都没想立即冲出猫耳洞,却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只见阵地上药包火花四溅,人躺了一地,炮弹散落了一片。六七个战友躺在血泊里,有的痛哭,有的呻吟。一同入伍的战友杨会中急忙向我招手,我拿起急救包和止血带跑到他的身边,蹲下为他包扎,他两条腿已经炸飞,下肢残端仅有十厘米血肉,摸上去像豆腐似的,鲜血直流。我迅速撕开急救包,凭着战前学的自救互救知识,快速为他包扎。随后,我又为躺在一旁的高志亮包扎。他身上几处伤口不断向外涌鲜血,右胳膊炸掉半截儿,我迅速把他的半截胳膊包扎好。与此同时,其他人也在争分夺秒地抢救受伤的战友。约一刻钟的工夫,团里的急救车把所有的伤员运往后方进行抢救。那一夜,阵地上死一般的寂静,连队官兵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中。第二天,从后方医院传来的消息,我们的一位老班长壮烈牺牲,其他伤员都已转危为安。
  忽然,一只小鸟从空中鸣叫,打断了我的思绪。于是,我们离开阵地继续行驶。一会儿,车子驶过一个V字形路口,迎面出现一座营房。白色的墙壁上写着:“树老山兵形象,展边防军风采”。经打听得知,这里驻扎着某边防团的一个连队。一名战士荷枪实弹招手示意停车检查,进行登记后,方才放行。这位战士告诉我们,这里离老山主峰不到一千米的距离。我记得,当年这里根本就没有路,只是一条堑壕通向主峰。很快,车子开到了老山主峰。一下车,战斗英雄李大权头戴钢盔、手握钢枪的烈士铜像映入眼帘,庄严肃穆。在他背后的房顶上赫然竖立着四个镏金大字“老山主峰”。多亲切的字眼,我们今天终于登上老山主峰。
  老山主峰,海拔1442米,是个极其重要的制高点,谁占领它谁就可以控制对方20公里的纵深地带。老山主峰和越南的大青山、小青山相对立。拥有老山主峰,对我军是何等的重要!如今,老山主峰共驻扎着一个排,排里安排周班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一家人。来到老山主峰的纪念室,室内摆放着一丈有余的老山地区作战模型,鲜明地标志着我军与越军当时兵力的部署。我顺手拿起指挥杆给儿子指着我战斗的阵地和当时最残酷、最激烈的阵地前沿,儿子不停地点着头。纪念室墙上挂着的展板,分为这样几部分,有上级领导深入前沿阵地的关怀,有官兵在阵地的艰苦生活,有激烈战斗的场面,有后方人民的大力支援等等。接着,周班长带我们到老山登记室。我打开留言簿,上面写着原部队番号、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等栏目。从这本登记簿上,我看到来老山主峰参观的大都是原来参加前线战斗的官兵,既有退休的老首长,也有在位的领导;既有现役的官兵,也有转业退伍的工人、农民、企业家,还有慕名而来的各界人士,等等。周班长指着留言簿,示意我留言。一介无名小卒咋敢留言,可好意难违,我拿起笔认认真真地写下 “发扬老山精神,做革命传人”。站在一旁的儿子看了后,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留言后,班长引着我们沿着潮湿又长满青苔的堑壕拾级而上。走过十几米堑壕,两边有几个猫耳洞。听说这就是猫耳洞,儿子低头钻进保安钢搭成的人字形猫耳洞,拍了一张照片。我心里清楚,这样的猫耳洞是相当高级的,和当年我们住的猫耳洞比,真是相差天地之别。即将走出堑壕,周班长这样说:“您知道这个堑壕有多少台阶吗?”我摇了摇头,周班长接着说:“有223个台阶,而这每个台阶标志着一个烈士。当年,李大权等223名烈士就是为了争夺老山主峰而牺牲在这条不到百米的路上。”今年清明节,连队发动战士采来野花,一个台阶放一朵鲜花,以纪念夺取老山主峰的223名烈士。对这么短的路,这么多烈士,儿子满眼疑惑,我说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走出堑壕,只见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写的“老山精神万岁”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老山主峰,当即,请周班长为我们一家拍了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随后,周班长引导我们攀上老山和平亭。他指着亭子下的四米处说,那就是越南的土地。儿子大为惊讶,这么近?是啊,为了争夺这不足100平方米的老山主峰,李大权等223名烈士壮烈牺牲在这里。可想,这山头的象征意义了。
  站在亭子里,凭栏远眺,山上的几处村寨点缀其中,盘山公路犹如一条玉带缠绕在山腰间,山下的盘龙江滚滚而过,洁白的云彩在脚下缭绕,好一幅西南边陲的美丽山水图。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心里感慨万分,禁不住摸了一下栏杆。一个蜂子毫不客气蜇了我的手心,我的手肿胀疼痛难忍。我想,这是我来得少的缘故,蜂子也欺生。走下亭子,沿着堑壕,周班长带着我们来到中越界碑。于是,我们一家在界碑旁照了一张照片,以示纪念。照完相后,我们沿堑壕而下,看到当年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镌刻在巨石上,比如《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小草》《我爱老山兰》《热血颂》等,我禁不住唱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血与火的年代,热血沸腾,激情豪迈。
  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铃声,打开手机只听到一个朋友的声音,问我在哪里?中午一块儿吃顿饭。我告诉对方,我在八千里外的老山主峰,对方以为我在开玩笑,半信半疑。为了证实自己,我只好发了一个视频,对方才打消了疑虑。随即,给我发了个短信,谁还到这些地方去?是啊!现在谁还到这些地方来?我想,总有一些人要来的。因为在这里,有青春的梦想、青春的热血、青春的赞歌和青春的价值,更有不老的老山精神!
  因为出租车司机师傅的时间有限,我们来不及细细回味,匆匆惜别老山主峰。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驱车来到麻栗坡县城革命烈士陵园。麻栗坡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城西北磨山上,整个烈士陵园占地50亩,园内安葬着全国20个省市、19个民族957名烈士。整个麻栗坡烈士陵园呈O形,广场上耸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上镶嵌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镏金大字。来到碑前,我把原准备好的香烟和酒拿出来,为烈士们敬上香烟,又斟上酒,一家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给烈士鞠了三个躬。说来也巧,原本比较晴朗的天空顿时下起了雨。我们围绕纪念碑转了一圈,在碑后看到这样一行字,“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硝烟散尽,枪声远去,神州处处莺歌燕舞,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而这些,都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那场战斗的人,我发自内心呼唤;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啊,不妨挤点时间,带着家人,带着孩子,到昔日的战场,到烈士陵园,去走一走、看一看,兴许您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真正懂得,我们应该怎样活在烈士的事业中。
其他文献
一  海洋季风卷走了这座城市的溽热,骤雨初歇后街市一片清新。绿色植物托着晶莹的露珠在欢笑,蝉重新登上高枝引吭歌唱,人们收起如花的伞,缤纷的夏季时装把长街装点得如同花市。  1989年夏,我就是在这样一个挺不错的日子,到军区某部组织处报到的。那时的我从基层部队抽调到军区某部帮助工作不久,满怀着能早点正式调入的希望。到组织处去,无疑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兴冲冲地奔走、上楼、敲门、入室,恨不得马上把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初冬的早上,解放军一三七师拖了大炮的汽车车队,沿着公路,向靶场匀速行驶。车队宛如一条奔走的游龙,带着多种活力和巨大能量,轰隆隆地碾轧过来。铺了细沙的国防公路上腾起一阵阵烟尘。北风吹起,这种威严和气势扩散开来,一种田野里陌生的,未被完全燃烧的汽油味道四散,这种味道与车中年轻士兵血气方刚的彪悍气味混合,与周围的沉寂安宁的环境有些隔,嚯嚯勇斗的气味和讯息,让近处的生物肃然一惊,它们赶紧
期刊
家国情怀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博览史书和文学名著的毛泽东同志发现,封建社会的这些史书和文章几乎没有一部是描写底层农民的,书中所记录和描写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文官和武将或者杀富济贫的侠客。坐在皇明椅子上的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如果一个朝代忽视了农民想什么需要什么,这个朝代是不会长久的,即便长久,也会伴随着农民起义、赋税抗争等不安定因素,搅得你魂不守舍。因
期刊
娘!  自打我牙牙学语就这么叫着,一直到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和弟弟依偎在她床头,哭喊着“娘、娘”把她送走。  几十年了,娘一直挂在我嘴边、想在我心里。记得小时候,顽皮的我整天在外面野,累了、饿了才回家,推开家门就满屋子找娘,娘见了,忙端出焐在锅里的饭菜来。上学了,每天回家书包没放下就喊娘,娘应了,才安心、乖巧地去做作业。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娘常在地里忙,我追到田头老远就喊娘。再后来忙了,不常回家,
期刊
我曾在梦境中,无数次与爷爷相遇。  他是我长久想象中的样子。长而稀疏的山羊白胡子,素净平易的面容上挂着恬淡的微笑。随风吹来,他翻飞的衣襟一定是青灰色的,像落魄嶺南的苏东坡一样,或者像极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的那种,被泪水打湿的青色长布衣衫的颜色。他的身上,还有非常好闻的气味,那是爱清洁的老年男子特有的气味。我是爱爷爷的,即便是幻化中的影子,他也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深处,合谐着我灵魂的心跳。  爷爷的
期刊
临近中国的传统春节了,应印度海军节的邀请,我们第21批护航编队抵达了印度维萨卡帕特南市。照例,我们搞了一台迎春晚会,包了几顿饺子,和家里的亲朋好友互道了祝福……本以为在海上悠来荡去早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怎奈何从小年二十三开始的几次聚餐,首长、战友们把祝福的话讲了一箩筐又一箩筐,我心里反倒是倍感思乡之苦——多少个夜晚辗转反侧,竟也不得入眠!  在印度赶上过年,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时间变得异
期刊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意思是说自己十五岁时立志向学,到了三十岁时基本确立了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过了四十岁后,通过经历许多事情,才对自己坚持的原则不再感到迷茫和困惑。部队年轻战友们多数处在三四十岁的年纪,在这个时候来思考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件极其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会有种“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味道。  关于思维  思维是人们以感知
期刊
台儿庄一役,国军奏捷,毙伤日军万余。國军也伤亡惨重。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几乎拼光……  这是一个硝烟、乌云连成一色的早晨。虽时令三月,但料峭的春风依然冷酷地扫荡着残垣断壁。孙连仲来到自己军团伤亡最重的一。六团残部。瞧着破衣烂衫、裹头拄杖、满脸硝烟的士兵,孙连仲一脸凝重。孙连仲走到一个用纱布吊着一只胳膊的上尉面前问:“叫什么?”军人抬起那只没受伤的胳膊给司令官行了个军礼,大声道:“第四十二军一。六团五
期刊
近日,有文友问我,你怎么老写那些沉重的战争话题,是走不出自身的阴影吗?我回答,是,也不全是。我是个性情中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的怀旧感与日俱增,无论是白天看电视,抑或夜晚的睡梦,潜意识自禁不自禁地总回到南疆亚热带的高山密林中,那血与火的画面,山坡上一抔抔黄土掩埋的弟兄,勾起我无尽的思念……  1979年3月2日夜晚,凌厉的山风裹着雨丝下个不停,黑濛濛的夜空伸手不见五指。我军进攻谅山的战斗正酣,指
期刊
冬日,我去了壶口。  往日巨大的黄色瀑布已封冻,雄宏大气也在雪色中敛化为莹莹光闪的冰柱,壮观而又玄妙地倒挂在两侧的悬崖上。那种透彻的晶亮、造型的唯美、层叠的厚重、溢流的壮观,就像飘飞的经幡、沉睡的水兽、奇形的冰峰、纤弱的垂帘。若不是冰下暗流涌动,似乎也要将时间冻住。时隐时现的水花四溅着,柔软而又执著地碰撞在两岸的岩石上,发出沉闷绵厚的声响。  我开始迷恋起这震颤,就像聚集了所有音符的腹地,从远至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