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习高中物理的一些方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认知自然界物质运动、学生高考少不了的科学。但不少学生认为该学科逻辑性强、规律难掌握、理论太抽象,无法学好。其实并非如此,本人在多年教学中强调学生用以下的方法,使他们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其有效必行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预习
  对尚未讲的内容预习是提高学生自行分析、理解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预习促使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已讲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复习、运用、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预习中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起来,或做好符号,老师在讲课时有目标地特别注意这些地方,那么老师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实践证明,能坚持预习的学生就能有效地提高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高考能考取较好成绩,因为高考的题目正是老师还未分析解答的,考生能熟练地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去作答,就会水到渠成。
  为了促进学生预习,每节课老师在讲新课前要对新布置的预习内容分项、分组进行检测(让学生答一些可以解答的问题,课后要评改赋分,在下一节课表扬好的指出不足的),以此鼓动预习风气的形成并引起长期重视。
  二、强化记忆,强化笔记
  学生学习的课程多、内容广,往往也会把所讲的物理知识的重要内容遗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善于引导并强调做好笔记:
  1、老师讲课时,有意重复的话是重要内容,应记下来;板书中课本上没有的,或是形式新颖、模式不同的,还有老师讲某些对自己特别有启发作用而没有板书的内容,都应该做好笔记。
  2、每节课在讲解例题后应尽可能腾出一定的时间,有意识地重复老师分析例题的方法、原理,或在课后要求学生按老师的格式写出解答过程,这就强化学生记忆老师解题的规范性。辅导课时,老师抽空检查学生笔记,当然,不一定是完整记录,例如,在老師讲例题时,学生只记已知量和待求量,就可以表扬该生注意到老师复习问题的方法,阐述的原理。
  3、综合网络结构图。一章知识学完后,自己整理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或记录老师总结的内容)。
  三、把课堂内外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综合起来
  学校图书室,每个班级或学生个人订有各学科学习报、学习杂志,时有好的资料、好的文章,看过了就会遗忘。我们要求学生用笔记本(最好是活页的)记起来,根据资料的所属或是摘抄或是剪贴,然后把它们装订成册,我们还要求学生把课本上或参考书上出现的公式推理,整理在活页本上进行汇总、编排,这大大有利于同学们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做作业时翻阅对照,复习时对相关内容的查找。
  四、强化再练习
  练习、测验、考试中容易弄错的地方,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老师、学习委员、课代表结合起来,收集相关的题目,由老师汇总,让大家再练习。这些容易犯错之处,往往是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通过再联系,做不对的又有老师讲评、再度分析,印象就大大加深了,这对后来的复习,对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帮助是极大的。
  五、注重建立物理模型,寻求解题关键
  学习物理,重在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是这种结合的有效途径,但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见到题目,不加分析急于找公式、定理,试图通过单纯的运算求解,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题目是可取的。但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要正确解答一道物理题,大致需要以下两个步骤:
  1、简化题干,删去题中不必要的语句,将其变为纯物理类型,以便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
  2、根据题目具体条件结合物理模型进行分析、类比和代换,找出关键点,即符合题干的物理公式,特别注意保证解题中必要的数学推导和演算的正确性以及一些数学技巧的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各类题型处理就会有创造性的科学方法,遇到一些复杂问题,也能从容应答。下面举例说明。
  例:如图所示,P是竖直圆周的顶点,A、B为圆周上的点,一质点分别沿光滑槽PA、PB滑下所用时间分别tA、tB,试确定tA、tB的大小关系。从tA、tB的关系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该题如果不去弄清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摸型,乱套公式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胡乱猜、凭感觉就会得到tA<tB错误关系。
  分析:该题是求质点由静止沿光滑斜面滑到同圆周上A、B两处所用的时间。先对质点沿PA滑下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质点受到重力mg和支持力N两个力的作用,沿y轴质点没有离开斜面,受平衡力作用,沿x轴在重力的分力mgsinθ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a(光滑糟无摩擦力作用)。
  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①
  而:F合=mgsinθ ②
  由①、②解得:a=gsinθ ③
  即质点由P至A的路程(通过作辅助线AQ和PQ)是:
  sPA=2Rsinθ ④
  由运动学公式(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得:
  sPA=atA2 /2 ⑤
  联立③、④、⑤并解得:
  tA = 2 ⑥
  同理可得:tB=2⑦
  由⑥、⑦知:tA=tB=2 ⑧
  由此可得结论:
  1、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gsinθ(由方程③可得此结论)。
  2、质点从竖直圆周顶点,由静止沿光滑直线滑至圆周上各点所用时间相等(由方程⑧可得此结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当今的物理教学,只依靠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构建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是不够的,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认识上转变过来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总结了当今物理教学必备的几点经验如下:    一、教学中把后进生的缺点变成优点    我认为,我们要对后进生的优点加以肯定、进行表扬,不要只因为学生成绩差,就说人家是“坏学生”,我们要充分让他
期刊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的概念、规律及其理论均是前人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再经过总结、归纳及提炼而成的。因此,要学好化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通过化学实验这条途径,而实验技能的培养也就成了化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了。  化学实验技能包括认识实验仪器及性能的能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去综合完成,但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中学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下面,笔者就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形态,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应首先树立适
期刊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必然选择,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精选案例原则、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原则,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案例教学 以人为本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重点在于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讨论,深化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地理知识来推测大灾之年重大疾病流行之年,从而更好地应对。  【关键词】太阳黑子 周期 影响 大灾之年 重大疾病流行之年    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是,对地球来说,这颗恒星太重要了:没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会存在。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根据科学家长期观察和记录,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
期刊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更是新课程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学面临如何深入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已成为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实际上,“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大力推进新课程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突出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过程的体验,是更好地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需要。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主线和生命线,而思想政治教学
期刊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过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这三大体系一方面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地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一、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就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1814年10月1日~1815年6月9日,根据反法联盟国家同法国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都是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教学首先是教,所以讲是主要手段,通过讲解,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无讲,不以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听讲,听老师的讲授、讲解以获取知识——无讲,不以成学。练习、训练也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教学成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来检查,学生的学习也要通过训练来检验自己的新增知识是否已经掌握,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故也可以说,无练,不以成教,不以成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