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教材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发的思考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l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2018年京浙中小学体育名师教学思想研讨与实践活动”中,3节小学四年级的体操技巧课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现将自己的思考梳理如下。
  一、课例的基本概括与比较
  (一)3节课的相同点
  一是,3节课的单元教学设计都是4课时,在3节课的单元设计中,每名教师对所授课都有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3节课均为第1课次,同时都是异地授课。三是,3节课在第1次课设计的教学重点都强调小腿、脚背压垫,教学难点强调动作的协调配合。四是,3名教师都让学生在第1次课尝试了完整动作的体验。五是,3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讲解、示范、练习、比赛、游戏、评价(激励、展示)等。六是,3名教师在教学中都强调体操教学的动作美、教学形式美,如完成动作前后举手示意和结束动作的亮相,以及完成动作后整理垫子(把垫子摆放整齐)。七是,3名教师都运用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二)3节课的不同点
  1.单元构建依据
  北京市的2名教师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单元教学目标体系构建,通过循序渐进的辅助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体能;而来自浙江省的执教教师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能。
  2.教学内容的表述
  在教学内容的表述上,浙江省的上课教师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界定: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教学化。教学内容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对象及活动方式的组合,是具体而动态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是对静态教学内容多次教学法处理的过程与结果。因此,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表述是:跪跳起动作方法;不同高度的双臂支撑练习方法。3名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策略表述见表1。
  在评价策略的运用方面,3名教师表述不同,但从课堂教学来看,他们运用评价策略的思想一致,都是根据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规律及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过程和运用评价策略,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验了跪跳起的完整动作,帮助学生建立了动作概念。但3名教师的评价视角不同:A教师是根据“跪跳起”动作完成情况设计评价标准;B教师是根据“跪跳起”动作链中连续性练习内容设计评价标准;C教师是根据“跪跳起”动作不同难度挑战设计评价标准。
  二、课例观察分析
  (一)课例观察点
  以主教材学习环节为例,选择以下4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分析(见表2),即主教材内容学习环节、提问过程、互动过程(练习)和学习效果。
  (二)课例观察与思考
  1.课例观察
  观察1:主教材学习环节中3名教师教学设计思路基本一致,采用一系列的辅助练习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最后进行组合练习,部分学生完成了“跪跳起”动作。
  观察2:3名教师都根据教学情境设计了提问、师生应答、讲解等环节。
  观察3:学生练习过程教师都采用了个人练习、2人一组练习、多人小组练习的方式,其中穿插游戏、帮助与互助等合作练习方法。
  观察4: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动作名称,明确了动作概念,体验了动作过程,通过快乐的学习与体验,有个别学生完成了“跪跳起”动作。
  2.课例引发的思考
  思考1:第1次课教学步骤、学习内容过多(辅助手段更多的是辅助练习内容的变化),辅助手段的变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忽略了第1次课学习过程对正确技能的强化,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重点问题的解决,而强化的是教师教学辅助手段的展示。“初学某种技能的人,动作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既表现在个别动作的精准性上,也表现在动作之间的转换和过渡上”,在第1次课的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关键点、运用辅助练习的重点环节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方法策略值得认真研究。
  思考2: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学习中问题的改进措施、纠正方法是改进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3名教师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指出问题所在,但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措施不够精准、不够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教学效果。
  思考3:学生练习的次数、时间以及不断提高动作要求的时机(“火候”或“度”),對于技能的形成非常关键。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辅助手段改进动作或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就要反思所运用的教法或辅助手段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实效性。
  思考4:通过学习过程,学生们体验了运动快乐,感受了学习过程中同伴、教师鼓励给予的信心,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提升了运动技能。在体操教学中,学生仅仅学会动作、知道动作名称是不够的,学生学习“跪跳起”动作过程中,掌握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方法及练习过程中如何保护膝关节、怎样做才能避免膝关节损伤更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
  3.基于课例的建议
  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注意安全”,但注意安全的方法缺乏。如,这3节课在动作学习过程中,对如何保护膝部不受损伤,未渗透或未详细讲解。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讲解、示范、引导等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强化。同时,这部分知识也应在单元的设计和构建中有所体现,以及在单元的每次课中体现。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体操“跪跳起”动作的学习,应该掌握“跪跳起”动作,快乐体验动作的学习过程,掌握动作的学习方法;能运用这个技能进行锻炼,进行自我保护,并形成安全的意识;知道体操的内容是展示美和表现美的项目,知道体操动作需要规范、准确。   建议2:第1次课的主教材内容的学习环节中,辅助练习或教学措施要“精、准”,避免“多而泛”。
  建议3:正确动作概念是建立在学生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多次正确动作体验和不断练习的基础上的。因此,应遵循规律安排辅助教学内容。
  建议4:节奏感、协调性对完成体操动作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进行提示以及学生边做动作边发口令“摆、压、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完成动作。其中,“摆”即两臂后摆,“压”即臀部后坐在小腿上,“提”即两臂前摆至同肩高。同时,小腿及脚踝压垫,使身体腾起,既能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体验,又能使语言、表象、动作协调一致。此外听觉系统也参与其中,还能使单一的技能学习成为多感官同时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发展。
  三、基于课例的理性分析
  基于学习、观察、分析、反思,有以下四点思考希望引起广泛研讨:
  (一)关注建立概念及技能学习之间的关系
  动作概念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新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第1次课——建立动作概念、新动作学习过程的体验中,教师应对学段特点、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具体内容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是概念学习的具体形式。概念的发现指从许多具体实例中概括而获得概念;概念的同化是通过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应概念对新概念进行同化而获得概念。”
  首先,技能学习中,学生先前的知识、技能、经验的分析,以及学生对动作的感受(本体感觉)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对跳的认识、理解以及跳的能力分析应该是备课的因素之一。其次,运动感觉的体验。运动感觉,反映身体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无论是辅助练习还是完整动作练习,清晰而正确的动作概念、动作表象对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再次,正确的动作概念、正确动作的体验、错误动作的纠正、辅助练习内容的安排以及运用的时机也非常关键。
  (二)关注技能学习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技能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上,如感知觉、思维、表象等。建立语言、本体感觉与思维的联系,实际是对学生调控本体感受、建立神经联系的一种方式,对感受节奏、协调动作的稳定性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动作学习过程中、游戏过程中、互动过程中节奏感、协调性的培养。在“跪跳起”动作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练习内容的特点,提炼关键词。学生练习时,自己或同伴可以通过口令、节奏、关键词等语言提示帮助完成动作,关注多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从而既培养完成动作的节奏意识,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三)关注基于学生认知的教学策略
  精讲多练不是不讲,体育课中讲解、示范、纠正错误仍然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但是,如何基于学习对象的特点讲到重点、讲到核心、讲到关键、讲到“精准”,需要教师下功夫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例展示中,教师A要求学生做摆臂制动,实际上四年级的部分学生对“制动”在动作中转化并不能体验到位或理解不够。那么,讲到精准、讲到点、讲到让学生理解,并转化到其动作体验上非常重要,需要教师通过观察或提问(学生是否理解或做到制动),根据学生掌握“制动”的情况确定教法策略(因为是教学重点,“制动”要求摆臂到一定高度突然停止,一般前举平肩或稍低于肩的位置)。从3节课例来看,在后续的辅助练习中,部分学生没有“摆臂制动”甚至没有摆臂。分析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制动的意思;二是学生理解了,但还没有做出来;三是学生需要多次练习才能体验到制动等。因此,在重点环节(摆臂制动)部分学生没有领悟、没有体验正确要领的情况下(教师未及时纠正),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体验正确动作做法,通过增加练习次数建立动作体验和动作概念之间的联系;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境、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多少种方法的展示,教学的成功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关注学习过程中自我保护方法的融入
  单元教学设计中应体现体操的价值、精髓,体操动作的美、体操动作中保护与帮助方法的运用,以及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跪跳起”教学单元,“跪跳起”动作的价值、自我保护的方法及相互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避免膝盖损伤的方法等应体现在單元教学设计中,并根据逻辑安排融入每次课教学中,使体操动作规范、动作美的概念与意识、自我保护的概念与意识的培养在每次课上得到强化,使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将动作美形成规范,将自我保护形成常态,将良好行为形成习惯。
其他文献
2018年5月8日-25日,重庆市在3个赛点开展了体育课堂教学比赛。来自40个区县的166名参赛教师,分别从田径、球类、体操、武术、健美操、民族民间或新兴体育6类项目中抽取教学内容进行比赛。本次赛课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推进学校体育课堂改革,践行立德树人育人新风”的主题,实施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  一、呈现的亮点  1.课改理念,有所彰显。课堂教学大赛中,课改理念有所彰显。新课改倡导的“自
一、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规定篮球运动作为必修选学内容列入高中课程标准中。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高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选项教学中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动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篮球单元教学中,笔者建立了一个长效评价机制,并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通过视频、展板、小卡片、知识问答等形式,呈现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分组、分层、
篮球是高中体育选修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必开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喜欢的是篮球运动而非篮球课。《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运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观点,高中阶段也不例外,旨在改变体育教学中“教教材”的现象,引导教师学会“用教材教”,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如何运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高中篮球模块内容,改变“为技
笔者在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并脚单摇跳绳时,他们常常会出现不会摇绳、摇和跳动作不协调等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与实践,笔者通过自制小绳球,提高了他们并脚单摇跳绳的质量。现将具体的制作过程和拓展运用作如下说明。  一、小绳球的制作  1.材料准备  废弃网球1个、彩带1根、剪刀1把、穿线千枚通1把、废弃绳柄1个、废弃跳绳1根(见图1-1)。  2.制作步骤  用千枚通在网球表面穿过,勾上彩带拉回(图1-2),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以及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开展和体育教学改革,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推进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体魄强健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为国家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充分展示校园足球教学研究的成果。2016年5月25-27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主办,江苏
得知这篇精心撰写的案例获奖,笔者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种被认可、被肯定的幸福感填满了心间。曾经的被动与退缩居然开出美丽的花朵,一切的付出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一、坚守 坚持=良好习惯  犹记得刚工作的时候,笔者向师傅请教:“课后记怎么写啊?”师傅说:“丫头啊,用心用眼,课堂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写下来,尤其是自己觉得教得不顺的地方。”似懂非懂的我,对此还未能深入理解。写流程,不是有教案嘛?写特别的感触
篮球项目的课堂教学有2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先教篮球技术,待技术掌握后再教篮球战术,如,先教学生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篮球技术动作,待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比赛的篮球战术;在教授篮球技术的同时渗透篮球战术意识或战术,即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篮球技术与战术,领会教学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提出了“学练三个一”课堂教学新结构,该结构是指将教学内容分为“单
本节课是异地上课,并采用现场抽题,给30min备课时间,临时确定上课教师人选。浙江团队充分发挥集体研究能力,在短时间内利用简单体育器材——小垫子设计教学,执教教师则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游戏、争强好胜的特点,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了一节组织简单、教法细致、强调安全的展示课,展现了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既定目标。  一、实施的分析  1.准备活动教师用热情带领学生身心升温。课的开始
体育课上教师往往会遇到个别学生为了逃避体育锻炼而请“伪病假”。如何有效消减学生请“伪病假”的现象,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在实践中实施“五化”,有效消减了学生请“伪病假”的现象。  一、请假制度化  简单的请假制度又遇到好说话的体育教师会助长“伪病假”学生的行为。因此,制订严格的请假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学生“伪病假”的行为,使其“病”无处隐匿,从而让其知难而退。根据学校学生请病事假的规定,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以患者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症状,在病情发展过程当中还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肾疾病等,严重危及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针对该疾病,尚无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只能借助药物的方式来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对患者心、脑、肾功能进行保护。但是在此期间,针对患者之间的差异性,部分患者需要借助联合用药的方式来控制血压水平,此间无论采取西药治疗还是中药治疗,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