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校企合作共同发展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必须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和企业科学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近年来三峡大学广泛与三峡区域内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推动作用。结合三峡大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地方高校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四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三峡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郑江英(1964-),女,福建福清人,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级经营师;陈芳清(1963-),男,江西清江人,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课题2008年度重点项目“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081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004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中国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离不开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国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一直是各高校及高等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课题。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有效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就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发展,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中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一、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概念与内涵
  作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已成为高校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互动的一种模式。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在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技、生产相结合,研究生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技术难题的有机结合,广泛吸纳社会优质资源,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增强研究生教育实力,探索研究生培养与区域经济创新体系建设互动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名思义,研究生创新基地以研究生为基本对象,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不断培养创新人才、孵化创新产品、激发创新思想等创新教育成果为目标。[1]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基地,是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的示范基地,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研究生创新基地这种“基地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内涵。
  1.“两段式”的联合培养模式
  进入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实行“两段式”的联合培养模式,即整个培养阶段分为课程学习和在基地研究两个阶段。课程学习在学校进行,论文选题来自企业实际科研攻关项目,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在“基地”进行。
  2.按合作单位的需求设置课程
  双方根据合作单位的生产任务和科研情况,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出发,设置培养课程。在工程硕士培养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聘一些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计划课程的主讲外,还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讲授工程领域的实用知识、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等。
  3.全新的管理体制
  学校与校外单位(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委员会,下设创新基地办公室。委员会对基地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管理与决策,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商有关生源、运作经费、师资培养与管理体制等重大事宜。基地办公室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委员会所作的决策进行具体实施。进入基地的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其培养工作与合作单位的科研工作相结合。
  4.资金投入渠道的多样化
  基地建设所需的经费采取多方筹措的方式进行投入。除了教育主管部门每年的投入外,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合作双方在基地建设上均投入相当量的启动资金。学校通过积极申请国家、省、市等纵向科研项目筹措资金,还可通过技术转让、成果产业化、合作研究及联合培养博士、碩士、工程硕士等方式吸纳合作单位和其他企业的资金投入。在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运转过程中,企业是基地的最大投资者,基地进行创新活动时应有充足的开发资金作保证。[2]
  二、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知识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及时吸收和有效应用,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力保证。[3]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层次科研人才的模式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4]校企合作的主体由学生、学校、企业三者构成。在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学校与学生、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构成三对供求关系,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是人才。学校需要条件良好的育人和科研基地,需要服务的对象;企业需要人才,需要科研力量;学生需要接受优质教育,需要满意的工作、继续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和技术支撑,更需要区域内校企合作创造最大的价值。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意义在于以下四点。
  1.从企业角度分析
  企业可将生产中的重大疑难技术问题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这个纽带与高校联合攻关,为企业提供长期可靠的技术支撑,节约了企业在大型实验设备上的投入,节省了企业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时间,同时还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此外,可以为企业培养大批技术熟练、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应对外部竞争的能力。
  2.从高校角度分析
  除个别课程型学位研究生主要涉及教学条件保障外,绝大部分研究生的培养都需要科学研究条件的保证。[5]通过与企业建立校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拓宽了学校的研究范围,扩大了研究经费来源及导师资源;直接与企业的长期深层合作,奠定了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基础,起到了既培养高素质人才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是学校与企业更高层次的合作。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为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提高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3.从研究生角度分析
  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锻炼,增强了研究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就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极大缩短了其参加工作适应社会的时间,同时为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
  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建设,可以帮助区域内企业解决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的实际问题,加快企业发展,促进区域科技成果的转化。研究生创新基地有助于高校提高办学层次,完善区域内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智力支持,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就业压力,对于区域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三、三峡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三峡大学于2005年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近年来,三峡大学加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力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平台。截止到目前,三峡大学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安琪集团、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等单位合作建立了8个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1.建设目标和方针
  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为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科学实验、自主研发和实践创新提供场所,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探索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效机制,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成长创造环境,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紧密围绕“双服务”方针,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水利电力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2.创新基地的功能
  为加强深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突出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六大功能:(1)研究生联合培养。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学术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联合项目申报和科技攻关。实现学校和合作单位的优势互补,在项目申报和科技攻关进行充分合作。(3)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土木水利工程、防灾减灾、电力系统等优势和特色学科,组建多个研究生教育创新团队。(4)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围绕“双服务”选题,由基地自立项目和申请项目组成。(5)优秀学位论文培育。(6)共办学术论坛。
  3.完善制度与机制
  (1)创新基地的组织架构。学校成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创新基地的全面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创新基地主任人选,负责推荐成立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
  (2)制定并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基地考核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
  (3)设立三峡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分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和研究生教育“双服务”基金,用于扶持和激励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管理和“双服务”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实践表明: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为研究生提供创造性的环境和机会,把理论知识同研究、产业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近五年来,三峡大学研究生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1人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省自然科学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共计52人次。2008年有11篇论文获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五年来研究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2项,共计39人次;获得省部级竞赛奖励16项,共计50人次。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在湖北省属高校中名列第一。
  目前,宜昌市政府正在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区——宜昌市高新区,建设三峡科技园,作为地方性综合大学,三峡大学广泛地参与了相关工作。通过创新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教育的支持,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服务;企业能为学校、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实践基地。双方既追求各自的价值目标,又互为资源,成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加强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的措施与思考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竞争将更加激烈。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方面,与部委所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决定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其保持特色的根本所在。这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贴近自身的客观实际。因此,以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该成为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6]而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不仅是地方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也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7]结合三峡大学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实践与探索,地方高校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应注意以下四点。
  1.加强校企合作,沟通先行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有三大要素,即: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达成共同的协议;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地方高校一般名气不是很大,因此要特别重视沟通。沟通的内容包括资源互补,全面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创新基地要为行业和区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实现三方效益的最大化。
  2.制订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
  创建“基地模式”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衡量標准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其培养过程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必须与企业密切合作。要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按企业的需求确定详细的人才规格,根据生源特点、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要逐步推进研究生导师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创新技术合作,使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既要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又要为企业解决科研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8]
  3.提高创新基地管理水平
  要想使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真正有效地运作起来,管理是关键。因此,应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强化研究生个体和基地的教育管理职能,确立不同权力体系之间的管理体制,激发研究生自身约束和自我管理意识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形成民主决策、平等协商的研究氛围,从而为研究生学术创新实践提供大力支持。
  4.突出创新宗旨,打造基地品牌
  创新是基地的灵魂。创新基地应成为研究生创新项目研究、实践新想法的场所,是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的示范基地,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基地可以引进重大科研项目,发挥其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实战与引领作用,也可以自主创新在基地内不定期地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产生品牌效应,实至名归。[9]基地品牌形成后,可以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吸引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创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三峡科技园的建设,三峡区域内各高校、企事业单位将展开更为广泛的实质性合作,其中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将是一种重要合作方式。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这个平台,会产生更多科研成果,会有更多成果得到转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三峡大学作为地方性综合型大学,将积极开展多方合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努力服务于水利电力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建.加强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J].石油教育,2007,(5).
  [2]吴秋风.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3]罗雪梅.经济增加值在激励补偿计划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1,(7).
  [4]刘敏,黄应平,陈和春,许文年,杨黎明.以区域特色建设省属高校校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4).
  [5]俞汝勤.研究生教育应重视基础研究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8).
  [6]乔惠波,刘技文.地方院校研究生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6,(4).
  [7]魏进平.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
  [8]吴秋风.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9]史万兵,房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与东北振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责任编辑:刘俊卿)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电机学”的教学与实验特点,结合MATLAB的simulink及GuI的各种功能,设计了基于Gui的电机仿真实验系统软件。该软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在实物实验系统难以实现或很难设计的环节,使学生对电机物理模型有了更好的认识。本文就软件的功能、制作的理念和设计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就软件功能的扩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MATLAB/Gui;电机仿真实验;simulin
期刊
摘要:大学是社会的中心,是传递、发现高深知识的社会组织。传递、发现高深知识是大学的本质规定,大学的三大职能是由大学的本质决定的。大学本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同一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之间,又表现出具体的差异。深入理解大学的本质对大学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大学本质;大学定位  作者简介:张相乐(1966-),男,河南淅川人,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情出发,立足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探索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基本特征;路径  作者简介:张静(1988-),女,河南信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1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性的课堂教学正逐渐向生成性教学转变,“教学技术化”普遍受到人们的批判,“教书匠”已明显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智慧型教师”日益受到青睐。因此,对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被提上日程。本文通过近十年来文献的检索,从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特征、生成途径以及研究价值几个方面作简要综述,以阐明、思考此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实践
期刊
摘要:高校教师由于背负着教学、科研、家庭等一系列压力(重点大学教师则更甚),一些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面对现实,我们唯有认真地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高校教师心理求助的对策建议,才能有效解决高校教师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教师心理求助行为的调查即是为高校教师化解心理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求助;求助方式;求助对象  作者简介:肖君政(1982-),男,湖南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不断加强,使得社会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放弃原有所学,在硕士阶段跨专业攻读人力资源管理。针对上述现状,如何根据跨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难题。本文通过虚拟一个跨专业本科生在硕士阶段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成长过程,分析跨专业学生如何能够真正走进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期刊
摘要:科学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对省市地方高校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在内的国内大部分省市地方高校在人才工作中普遍存在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待遇不高、人才科研产出不理想等问题,引进人才也反映出科研环境及经费有限、后勤保障不足等困难。如何利用地方的特色优势,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要求,做好人才工作,成为各地方高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司显柱翻译评估模式中的“宏观审视”层面,探讨了以盖然率为工具进行“微观偏离”宏观审视和“宏观偏离”梳理的可能性,并加以实例验证。同时认为,借助盖然率工具可以使这一模式更具可操作性。  关键词:司显柱;盖然率;翻译质量评估;司显柱模式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就业成为高校研究生工作的重点。经济与管理类研究生要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就需要提升就业竞争力。现对就业竞争力、经济与管理类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经济与管理  作者简介:张兵仿(1970-),男,湖北天门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张兴平(
期刊
摘要:学术道德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从事学术活动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大学教师是大学内部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大学教师从事学术活动的同时,也是践行学术道德的过程。所以,大学教师的道德人格修养水平和良好的学术环境是调节大学教师学术道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教师;学术道德;道德修养;学术环境  作者简介:于莹(198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