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的语文教育之我见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離不开语文。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是走教育回归生活的道路,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做人,达到立德树人目的。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总有这样的困惑:一个个稚趣可爱、萌言萌语的学龄前儿童,一旦步入小学课堂成了学生后,就变得拙言笨语、趣态少见……似乎童言童趣荡然无存,即使语文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似乎越发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生活和学习中更难以形成与发展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直以来,是人们忽视了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新课程标准”提到“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让学生爱学语文,爱好语文,笔者认为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家庭教育气氛,从小做起,关注语文
  著名的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父母是儿童最早的语文教师。每个人从“呱呱”落地,父母就引领儿童接触从家庭扩大到社会。一方面与父母的交往中,儿童言表心意,没有刻意使用语言工具的负担;另一方面家庭文化氛围对儿童语文素质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气质、性情、性格的熏陶感染也会渗透在儿童的语文素养中。日常生活中问个好,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陈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语文。家庭语文教育的形式:可以正确引导儿童从交流、电视、网络中学习语文;可以给儿童讲童话、寓言,陪儿童读优美篇章或文学名著;可以家庭成员间进行语文娱乐活动等。大人们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生活“大语文”的环境,我们设法从小就培养孩子多感受发展到多思维,并能紧扣语文本身的教育因素和符合教育对象的思想、生活实际,引导孩子在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律,让语文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不能不说是学习语文的一个绝好开端。
  二、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多法并行,学好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看起来是在课堂上进行,但是它偏偏与生活密不可分。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材中的佳作也是作者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童真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1.观察生活
  在我们的课本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的实际贴近,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农村的学生上学路上常会遇到有雾的天气,可是哪几位同学认真地去观察过云雾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云雾,领略云雾下的朦胧美景。如《猫》一文,猫是学生熟悉的,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明白,动物一样富有生命和活力,还可让学生去仿写,这样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2.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引起高度注意,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还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例如教学《海上英魂》一文,教师播放当时战斗的英雄场面,通过感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等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邓世昌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3.体验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如教学《一块特别的石头》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师带着学生到乡村周围观察石头,彼此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兴趣。
  三、引活社会教育源泉,体验实践,活用语文
  李镇西认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语文新课标准”中提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把语文学习活动贯穿于生活中,让学生带着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再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社会化。
  生活的内涵有多广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要让生活走进语文,引领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大自然生活中,带学生体验日出日落,亲近花鸟虫鱼……让学生听到、看到、闻到,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各种美妙,潜移默化地又增强了环保意识。组织学生领略民俗民风,参观访问,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村寨,调查历史,采访人物,走进社会生活世界,了解城镇规划和乡村变化。挖掘社会语文教育“听”的资源——视频、讲座、报告会、音乐会、人与人的交流等;“说”的资源——与不同职业的人交流等;“读”的资源——报纸、杂志、课外书、逛书店、图书馆等;“写”的资源——祝福语、汇款、发微信、写调查报告等,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教师组织学生编手抄报,编小册子;讲故事,讲新闻时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写心得体会;评论社会热点,表达真实见解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体验人生的多重感受,感悟语文规律,形成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育只有真正回归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好语文,才能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立德树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连州市教育局教研室(513400)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够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是一贯的,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才能找到写作中的“米”,只有通过阅读积累了创作的方法,写作时候才能更好地谋篇布局。“以读促写”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主要是通过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和写作的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幸福的创作。那么,“以读促写”的班本实践可
行政事业审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河南省邓州市审计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摸索、研究了一些好的方法.本文从行政事业审计应把握的重点、主要内容和方法
7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有本级财政部门预算安排、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补助等。随着财政调控能力的增强,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在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套取财政资金,挤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收录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下简称李诗)和《送元二使安西》(以下简称王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留恋,感人至深。在两首诗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创造性的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从诗歌的字面意思,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方面入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字面相关  1.“之”“下”“使”  两首诗中各有“之”“下”“使”这三个字,都有“到”的意思,
<正> 不少资料(包括报刊上的文章)都把“察颜观色“当作“察言观色”的误写,甚至教材也如此,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就把“察言观色”与“察颜观色”处
7月17日,中央各部门的2014年决算与“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公务用车、公款接待)决算数据集体“亮相”,集中向社会公开。无论从公开的范围还是力度,都超过以往,甚至很多内容都是首
7月17日,中央部门密集公开了2014年部门决算,数十份账本又一次摆在公众面前。相较以往,中央部门的账本内容进一步细致清晰,有部门甚至细致到为300元支出做出解释。但是,将政府账本
试题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重要方式,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命制高质量的语文试题,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诉求。一份高质量的语文试题不仅要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与言语表达能力的高低,更应该助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谓高阶思维,是相对于低阶思维(低效思维)而言,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
随着房地产投资迅猛发展,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虽然能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管理和调控等政策,逐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和出让金收支管理,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