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不再分离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相信这世上有不少和我一样的人,我们在认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着,我们需要高贵的学历、丰厚的薪水,还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来挣扎于这个弱肉强食的斗兽场。这样做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问题在于:你是否热爱目前的生活、学习、工作,你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不要急于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跟大家谈谈半年后再次阅读的这本书——《教学勇气》。
  《教学勇气》一共有七章,总的来说可分为三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分,作者探索了教与学的内部景观,包括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学中的恐惧文化、教与学的悖论,以一个个真实的生活经历为例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又容易理解。与此同时,提供了一些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克服恐惧的方法,用悖论原理来指导教学。第四章到第六章为第二部分,作者从认知、教学、学习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学如何创造一个真正共同体的空间,教育共同体如何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第七章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鼓励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将教学实践转向教育变革,热爱教学的教师将在教育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三个部分层次分明,逐步深入。
  作者在第一章中就给我们提出本书的核心问题——“教师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在随后的几章中,结合自身和他人的经历,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引导我们去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帕克·帕尔默带我们走进他的教学领域,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如果你选择教学这份高尚的工作,那么教师就要清楚自身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你要热爱你的选择,绝不能不以为意。在认知、教学和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始终是一个共同体,不要害怕经历痛苦的时光,你的内心不应再与学生分离。
  一、不要害怕,不再分离
  帕克在一次政治课堂中因为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而备受折磨,在漫长而痛苦的一个小时,他被这个问题学生困住了,并且忽视了其他同学的需求。“我心乱如麻,带着沉重的感情离开了那个教室:自怜、欺骗和气愤。”这似乎是一个新手教师才会犯的错误,而此时从教已25年的帕克对此依然无能为力。但事情并未结束,在去往机场的途中,这个“来自地狱的学生”正是他的司机。这次意外的相遇让帕克深刻理解了这个被忽视的、处于社会边缘的学生。“他让我懂得了,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
  我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不高的人,上学时不论学习成绩还是人际关系没有一样值得炫耀,在教室的角落里总会有一个我的位子。课堂上,老师常常会提一些问题,有时候我的答案比那些站起来发言的同学要好,可是我会躲避老师的目光,宁愿让答案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张口。教室里这样的学生应该不止我一个吧,这种沉默让人害怕,有些老师在讲台上会彷徨、停滞不前,有些会自顾自地向前走,可是老师,你为何不停下来去“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
  学生不一定懂得你高超的教学技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会被认定为最好的,他们也无法接受你把所知的一切填满整个空间,其实他们想要的只是被你听到。这意味着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你要把一切抛到脑后,而只关心坐在这个教室里的每一个人,意味着你要宽容、理解,“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老师的恐惧相对于学生来说一定要小得多,从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起,你就决定了课堂的气氛。在这个以主体为中心的空间里,学生和老师都不是中心。你不必源源不断地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让这个伟大的主体被学生听到、被学生理解,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与主体以及学生彼此之间进行对话。这个空间应该是愉快而紧张的,争论与沉默并存。教师置身于正在教的学科之中,他们与学生一起认知、教学和学习,并决定要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他们将生活、教学与学生连接在一起,就像水之溶于水。
  在我国当前的考试选拔制度下,一些教师不分春夏秋冬,几乎日日披星戴月赶到学校与学生们一同学习。特别是毕业班的老师们,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高中的一位英语老师对我说过,因为带毕业班,她不记得上一次逛商场是什么时候。他们为学生所付出的一切有些人还会记得并心存感激,有些人依旧在抱怨当年老师严格的教导,还有些人大概已渐渐淡忘。他们之所以能够不顾一切地全身投入正是因为没有忘记自己当初选择做教师的承诺,他们的教学来于他们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不畏惧教学中的困境,更不愿与学生分离。
  二、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原型”这种角色模型对于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任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以前导师的影响,为了平稳地度过生存期,模仿能够更快地使自己适应教师角色。帕克在教学生涯早期模仿他导师那种滔滔不绝的授课方式,结果是一场灾难,他没有自己的风格,也不受学生的欢迎。直到他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导师之所以有魅力,关键是他在他的教学方式和他自身之间找到了一致性”,便开始寻找与他自身性格相契合的教学方式。
  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试着去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个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授课方式。对于处于艰辛生存期的初任教师而言,专业的教学技能、技巧培训会帮助他们更容易在学校中生存下去,可是,如果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学校就应该更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初任教师也要尝试发现自己的独特性。一味地模仿他人高水平的教学技巧未必产生优秀的教学,相反,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试着整合自己的个性特征与授课方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这是帕克对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所下的定义,他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帮助我们理解。
  艾伦和埃里克是两个出身于不同工匠之家的孩子,由于学习优秀都成为家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埃里克在进入私立大学后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使他深感痛苦,并且在教学中把自身经历的痛苦加之于学生。而艾伦上了地方大学,遇到的大都是与自己出身背景相同的人,没有特殊的压力。他把自己的天赋融入到自己的学术和教学中,像一个手工艺人,精心地把学科、学生、自己编织成一张具有凝聚力的网。艾伦之所以能获得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于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经历:他的生活环境、曾经愉快或痛苦的时光、自己所做过的错误或正确的选择等等。在这个复杂领域中,他通过不断地反思把适合的自己整合到个性中,使自己变得更加完整。
  在我看来,获得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意味着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尚未到来,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作为教师,不要过度纠结于已经发生的一切,从过往的生活与教学经历中汲取经验就好,也不要沉迷于对未来无限的遐想,一切都未知。尊重过去与面对现实,坦然接受自己,让内心始终保持一种平衡。
  教师的每一天都像在历险,不能因为怕冒风险,每一天都走同样的路。面对新的相遇,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使自我认同与完整更加深刻。在《炼金术士》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的心灵在哪,你的财宝就在哪,你的财宝需要被找到,以便使你在路上发现的一切都能产生意义。”如果你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教师,或许你正整装待发,或许你已经走在路上,你要知道这一路必定会历尽劫数。不要害怕,你的内心世界需要被自己和人们发现,让同样热衷于冒险、忠诚于内心的人与你结伴同行。只要真心去做,一步一个脚印,你终将获得自身的认同与完整,与你的学生一起过着不再分离的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柯彤)
其他文献
通过教学实践,我悟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本文旨在以“年月日”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详细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自编年历  (小博士太空探秘,用电脑动画模拟地球绕太阳一周,然后出示重要信息: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月呢?  生1:12个月。  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
2014年元旦的前一天,记者从武汉驱车前往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采访,被采访的是该校荣获武汉市第十届“十佳班主任”称号的教师刘晓琳。她用爱心打造阳光班级,用智慧创新班级管理,她是新洲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小学教师。  在校长余其芳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刘晓琳所带的六年级(1)班参观。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站在讲台上的学生与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正在积极互动,气氛相当热烈。刘晓林说:这是我们班的“迎接2014年元旦
口述者:张公仁(1950—),男,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杨林村人,小学高级教师。初中毕业后,1969年在杨林中学成为民办教师,1989年被评为中教二级,2002年被评为小学高级。经历了31年的坚持,终于在2000年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一、走上教学岗位  我出生于1950年,12岁南寻完小①毕业升初中,我们这一届杨林村中只有我考上了初中。1963年秋天,我开始在沁阳市第二中学读初中,因“文化大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被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感动愈来愈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  有人说,社会的急速发展是以人类情感的巨耗为代价的。新工业时期,人们行迹匆匆,猎取每一次可能的机会,无暇他顾。看得见的财富在迅猛地增长,看不见的心灵却在不断地黯淡、僵麻。更可怕的是,这场工业革命带来的心灵灾难,已经蔓延到教育这块社会文明的
王曦,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中国教师》:王曦老师您好!首先想请您谈一下石景山区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情况。  王曦:我们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时是作为市级规划课题开展的,这在北京市也是最早的。当时我们以课题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出来,高中自愿报名,当时石景山有5所高中,有3所高中自愿报名,我们就带领他们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工作,三
当我们一起经历了同样的来自教学的迷惘和痛苦,来自教学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重读完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我们一定会有一种灵魂相遇的快慰,并由此激发起教学追求的自信,重建自己丰富的内心生活,热爱世界、热爱学习、热爱学生、热爱教学,重构精神生命与教学生命的内在一致和完整性。  我理解帕克·帕尔默,是因为我也有着和他一样来自教学的深切痛苦。  我敬重帕克·帕尔默,是因为他有勇气能够将这种内心深处的痛苦坦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往往也有“课眼”。何谓“课眼”?众说纷纭。较早提出“课眼”的于冲老师,认为“‘课眼’意在‘揭全文之旨’(《艺概》),这是课文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就能窥见全课”。[1]湖北名师肖爱国,将“课眼”解释为“一堂课藉以展开的关键性内容。如果把一堂课比成一张网,‘课眼’就是纲,纲举则目张”。[2]以上阐释,或有将“课眼”混同于“文眼”之嫌(实际
《文心雕龙》中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小学美术教学其实也和作家著文一样,蕴涵着强烈的情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情感的渗透和熏陶在美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以情激情,以言动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奏出动人的乐章。  一、角色互换策略  美术教
蓝金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厂圩小学米汤教学点教师,曾被评为2008年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2009年全国模范教师,2011年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至今已有36年教龄。  蓝金威,今年60岁,广西上林县米汤教学点唯一的任课教师。米汤教学点,深处群山环抱之中,交通闭塞,信息阻隔,经济落后。教学点最初有70多名学生,目前每学期仅有十几名在读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蓝金威老师自1979年从教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在全国得到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普遍开展,并逐渐成为一种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默认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而言,在对学生的管理当中,自主合作的方式也应当得到推广与应用,让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得到革新与进步。  班级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管理,班级的管理就很难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管理,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班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