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对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注重“教教材”,将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或是重视不够,一定程度土造成了语文课程人文底蕴的流失,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文学素养形成的个基础性和启发性的阶段。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才会走上适合时代需要的正常轨道。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人文素养
1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推动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的第一个台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试想一下,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
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股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2教学中加强育人理念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以下四个问题的讨论:
①如何减少废弃物,②如何重复利用,③如何再生,④如何进一步研究自然和环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人类是自然界的成员。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最后号召大家制作环保宣传专栏,在家里开展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来保护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唤起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
对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无需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的确,在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但是电脑永远也无法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不讲究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识了。所以说,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个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4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把握好课堂资源外,更要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如课外书籍、报刊、电影、電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引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这样的学习既是我们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看的东西多了,积累在“肚子”里,能慢慢地发酵。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然地通过言语倾吐出来。
人文素养的积淀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的看到。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作为教师亦应该树立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高尚的品格、丰厚的人文积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维平.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J].教育革新,2008,(12)
2王晓东,陈桃源主编.小学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教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98-100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人文素养
1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推动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的第一个台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试想一下,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
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股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2教学中加强育人理念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以下四个问题的讨论:
①如何减少废弃物,②如何重复利用,③如何再生,④如何进一步研究自然和环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人类是自然界的成员。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最后号召大家制作环保宣传专栏,在家里开展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来保护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唤起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
对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无需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的确,在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但是电脑永远也无法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不讲究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识了。所以说,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个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4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把握好课堂资源外,更要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如课外书籍、报刊、电影、電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引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这样的学习既是我们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看的东西多了,积累在“肚子”里,能慢慢地发酵。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然地通过言语倾吐出来。
人文素养的积淀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的看到。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作为教师亦应该树立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高尚的品格、丰厚的人文积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维平.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J].教育革新,2008,(12)
2王晓东,陈桃源主编.小学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教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