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PLC课程虚实结合多层次实践平台构建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guowwg32691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工科”背景下PLC课程虚实结合多层次实践平台的构建方案。为突破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局限,方案从PLC基础实验平台、高级实训硬件平台、综合控制系统应用平台、监控系统应用平台、灵活自主性创新实践平台五个方面,融合“实物”平台和“虚拟”平台两种模式,进行多层次的混合递进式实践平台构建。实践表明,所提PLC实践平台构建方案可实现有效解决现有实践平台的多种问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历史叙事是集体记忆建构的重要方式,历史叙事总是表现为带有叙事者自身立场的“解释”.集体记忆是一个共同体历史与现实不可割裂的纽带,共同体的历史就是集体记忆以及这种记
妒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情绪。目前诱发妒忌情绪的主要研究范式有故事法、情境法和游戏法。以往研究从行为和神经生理两个层面考察了妒忌情绪的相关心理机制:当个体意识到别人具备自己试图拥有但却缺乏的优势时,其会产生强烈的妒忌情绪;妒忌情绪的产生会伴随着额叶、脑岛等脑区和P3晚成分更强烈的活动性。研究者发现激素水平差异、脑区的功能性差异、年龄差异、情绪调节类型的差异均会影响个体对妒忌情绪的识别能力和主观体验度。未来的研究需要就提高妒忌研究的生态效度、关注妒忌的特异性问题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从而为人们正确应对妒忌情绪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抗疫战斗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是一部生动有力的爱国主义教材,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力量。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将抗疫精神融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抗疫精神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一要抓牢课堂教育教学主阵地;二要明确话语表达的学生指向;三要精心设计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形式。
摘 要:“一帶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建筑类高职院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就业观念守旧、出国就业意识欠缺、国际就业宣传不够、就业渠道有限、就业指导深度不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强化政策宣传、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优化人才培养、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等对策,以实现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国际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筑类高职院校;国际就业能力;人才
采用压力信念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抑郁量表对3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压力信念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消极压力信念与抑郁显著正相关,积极压力信念、压力可控信念与抑郁显著负相关;消极压力信念对抑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压力可控信念对抑郁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压力知觉部分中介了消极压力信念和完全中介了压力可控信念对抑郁的效应。这些结果对大学生抑郁的预防与干预有重要的启示。
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保障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虽然远程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构建适合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远程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是当前必须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远程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虚拟仿真实验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开发了基于项目模块化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对提高工科实践类教学效果的有益探索。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性,这一心理特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类不确定事件下对个体的影响尤为明显,并充分表现在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基于对无
摘 要:第二课堂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以某高校不同群体为样本,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培养规律,建立“多维度、信息化”的高校第二课堂体系,利用“软制度”“硬平台”,提出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完善第二课堂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摘 要:近些年来,江苏省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把“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进办学投资体制多元化”作为实施“科教兴省”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江苏省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成效显著,共有4个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占全省中外合作机构总规模的16.7%;48个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占全省中外合作项目总数的17.6%。通过数据发现,我校的办学规模已经初见成效。文章从江苏省中英合作办学的现状出发,针对办学层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广东省14个地市3370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专业发展动力的现状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