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苏省中英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2936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江苏省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把“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进办学投资体制多元化”作为实施“科教兴省”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江苏省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成效显著,共有4个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占全省中外合作机构总规模的16.7%;48个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占全省中外合作项目总数的17.6%。通过数据发现,我校的办学规模已经初见成效。文章从江苏省中英合作办学的现状出发,针对办学层次、区域分布情况、战略合作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促进中英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英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2-0027-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Jiangsu Province has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developing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investment system fo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vigorously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province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It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Sino-British cooperativ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re are 4 cooperativ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ccounting for 16.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stitutions and 48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s accounting for 17.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ooperative program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new period,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from scale to rais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ino-British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school-running level, school-running strategy and quality assurance, and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no-British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 Sino-British cooperative education; rais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uggestions
  新時期,教育战略思想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我们更加趋向于国际化、开放化的教育理念。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不断增多。在这样一种社会化大趋势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国内外大学的合作也不是“没有底线”的,教育部对国外合作大学设置了一定的“准入门槛”。“只有高质量的、享有较高声望的国外大学加入的合作关系才允许在中国办学”。目前,全国在“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登记在册的合作机构以及项目1800有余。其中有24个中英合作办学机构,占机构总数的37%;192个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0%。由此可见,英国是与我国合作机构与数量都较多的老牌国家之一。
  通过近几年的GDP我们可以发现,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名列前茅,居高不下。以2019年全国31省份GDP排名来看,江苏省2019年全年GDP总值99631.52亿元,增量7036亿,增长6.1%。仅落后于广东省,全国排名第二。不光是经济方面,江苏省的教育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每年诞生的精英学子不计其数。国内最早创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森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就是在江苏省南京市。可以说江苏省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军省份,创办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合作项目。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意见》,更是对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保障。2016年,在“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文件中,更是把推动中外合作联合办学作为了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应该在国家教育部政策的支持下,致力于建设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江苏省中英合作教育事业也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本文主要梳理了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我们共有24个办学机构,273个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有12个研究生合作项目,81个本科阶段合作项目,180个高职高专合作项目。下面作者就项目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外合作项目的深入发展。
  一、江苏省中英合作办学的现状剖析
  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与机构的重视之下,我省中英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不光是在数量上有所增长,办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下文我就通过几个方面做详细阐述。   (一)办学层次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还在存续期的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机构共计52个。其中包括48个合作项目,4个合作办学机构。比例占中外总数的17.6%(48/273)和16.7%(4/24)。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学院更是涵盖了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三個办学层次(表1)。其中合作办学研究生层次合作项目有1个(占江苏省研究生层次总数的8.3%),本科层次合作项目有26个(占江苏省本科层次总数的32.1%)、高职高专层次合作项目有21个(占江苏省高职高专层次总数的11.7%)。
  (二)区域分布情况
  通过区域分布情况表,可以清楚地看到项目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的常州市、南京市以及苏州市。苏北地区的盐城、扬州、泰安和淮安、苏南地区占整体项目数量的80%以上,如表2所示。本科层次合作项目较多,可以达到总数的一半以上。硕士和博士层次合作项目较少,南京有2个,苏州有1个项目。
  (三)合作高校情况
  目前,江苏省有27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表3)。其中涵盖1所985高校,6所211高校,10所普通高校以及10所高职高专学校。几乎可以做到不同层次的全覆盖,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表4所示,目前共有27所英国院校与我省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其中本科层次以上的合作办学就有20余所国外大学。除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是仅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研究型大学,不授予大学学士学位,不参与众多排行榜排名外。根据英方高校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可以看出,合作的高校在国外都具有一定的声望。其中有8所高校在国外大学排名前500名,有3所高校更是跻身于世界前200强。
  二、江苏省本科层次及以上中英合作办学案例
  江苏省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从2015-2020年开展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先以常州工学院和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浅谈这两所高校的中英合作办学情况,对于中英合作办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案例1:西交利物浦大学,创建于2006年。由英国利物浦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创立,坐落于美丽的苏州高等教育园区。招收对象为国内外有志于接受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办学模式有“4+X”和“2+2”两种。学校涵盖37个本科专业,37个硕士专业和15个博士研究生专业,是一个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建筑学、人文社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高质量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开展工业企业定制化项目(IETE)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索和贯彻“融合式教育”,旨在培养未来精英型人才。它的成功也给中英合作办学指明了一条前进方向。被誉为中外合作大学的“领军人物”。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案例2:早在2006年,常州工学院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就签订了校际交流和学分互认协议。2010年更是进一步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3+1”模式软件工程专业合作协议。这也为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013年常州工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开始走向了一条国际化联合办学的发展道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16年获批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实用型的技术型人才,这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谋而合”的,也为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方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企业第一线,具有职业背景,学校在英国素有“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摇篮”之称。因此,该项目始终坚持以“国际化”为背景,“创新性和协作性”为特征,以软件工程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融合,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在借鉴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培养定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江苏省中英合作办学问题与建议
  虽然,在中外合作办学上,我们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暂时走在了国际化道路上。但是胜利还远远不属于我们。我们要继续开辟中外合作新渠道,立足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针对目前江苏省中英合作办学的发展情况,在办学层次、办学战略和质量保障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确立合理办学定位,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和水平
  目前,部分高校缺乏合理地办学定位。没有从就业岗位需求出发,而是盲目地与经济学、管理学、理学等热门专业合作。专业覆盖面较窄,无法满足智能制造、生物制药等行业的迫切需求。同时目前江苏省中英合作办学层次和水平不够高,主要集中在普通本科层次和高职高专院校,985、211院校的中英合作项目偏少。
  各高校应关注新时期国家和地方政策,根据苏南和苏北不同地区的需求,结合各自学校办学的特点,合理定位办学目标,选择与自身办学目标相符合的合作学校,充分发挥双方办学优势,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尤其是省内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认清形势,寻找合适的英方合作院校,探索特色专业的中英合作项目。对于985、211院校应落实“2018江苏-英国高的水平大学20+20合作计划”,促进中英联合办学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只有深入合作与交流,才能够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二)构建“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办学模式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定位于“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双结合的方式。但是,通过现状得知,目前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多以“走出去”方式为主,“引进来”方式不够顺利,师资难以保证,外国留学生过少,缺乏优秀的国外人才,优秀的生源流失严重,这不利于国内外间学术的交流与大融合。
  各高校应遵守《留学江苏行动计划》,积极引入外方师资、外方优质课程、外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各类项目吸引优质外国留学生就读,真正做到“引进来”。继续推行“走出去”战略,同时选派一批优秀的教师到国外学习,建设优秀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并制定政策吸引留学国外的学生回国。所以说,在中外合作战略思想上,我们必须要“双向推动”。一方面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输送优秀的学子出国深造,给莘莘学子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让学生可以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多引进国外的优秀师资与留学生,促进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   (三)采取多元化评估标准,提升中英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以及社会认可度
  2009年,江苏省作为教育部的试点省份之一,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項目评估体系主要涵盖二级指标22项,一级指标8项。评估合格的机构和项目可以延期办学;评估不合格的机构将被“亮红灯”,停止招生。目前,我们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QAA)评估英国高等教育的机构签订有关协议,开展跨境教育质量认证与保障等方面的评估工作。但是中外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所以,一种单一的评估体系很难全面地检验中外合作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相对单一,个人主观成分占很大比例。所以,我们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力争使评估标准更加公平、科学、合理化。因此,建议联合中英双方质量保障方面的经验评估,进行特色认证,同时注重社会评价,参加多项国际质量认证,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认可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江苏省需要紧密结合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在新时代背景下,满足国际社会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中英合作办学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双管齐下,积极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效战略。另外,采取多元化评估标准,提升中英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以及社会认可度,促进中英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毅庭.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28):126+128.
  [2]范燕,潘磊,张晓如.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13-14.
  [3]洪煜,钟秉林,刘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数据的统计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1):29-38.
  [4]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sort/1006.2018-12-15.
  [5]杨琼,侍伟民.中英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4):76-84+121.
  [6]王璐,张晓露.中英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与特点探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8,6(2):13-20.
  [7]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8]张千,宫法明,蒋大森,等.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路径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7(3):78-81.
  [9]郭伟,张力玮.集优质教育资源 建一流中外合作大学——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12):14-19.
  [10]王文琴,庄燕滨.以中外合作办学为载体的“校企一体化”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3(11):119-122.
  [11]韩艳玲.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探新[J].亚太教育,2016(12):101-104.
  [12]刘桂云.新时期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23):220-223.
其他文献
教学领导力是与学生学习成效显著相关的教育领导力类型,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方法,以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建构基于现实情境的校长教学领
夏志清和尹雪曼代表着海外新文学领域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立场和审美标准。前者在充分吸收大传统文学观和新批评派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以国际性的文学视野评判中国新文学发展脉络的专业化处理;后者则扎根于文学的民族性立场,试图以诚挚朴实的写作态度建构起一套反哺社会文化建设的“平民”话语体系。通过对这两极研究思维和美学位置的探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梳理相异思维空间下新文学史话语体系书写的来源、面貌及结论,也有利于完成对海外中国新文学史书写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观照。
历史叙事是集体记忆建构的重要方式,历史叙事总是表现为带有叙事者自身立场的“解释”.集体记忆是一个共同体历史与现实不可割裂的纽带,共同体的历史就是集体记忆以及这种记
妒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情绪。目前诱发妒忌情绪的主要研究范式有故事法、情境法和游戏法。以往研究从行为和神经生理两个层面考察了妒忌情绪的相关心理机制:当个体意识到别人具备自己试图拥有但却缺乏的优势时,其会产生强烈的妒忌情绪;妒忌情绪的产生会伴随着额叶、脑岛等脑区和P3晚成分更强烈的活动性。研究者发现激素水平差异、脑区的功能性差异、年龄差异、情绪调节类型的差异均会影响个体对妒忌情绪的识别能力和主观体验度。未来的研究需要就提高妒忌研究的生态效度、关注妒忌的特异性问题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从而为人们正确应对妒忌情绪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抗疫战斗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是一部生动有力的爱国主义教材,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力量。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将抗疫精神融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抗疫精神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一要抓牢课堂教育教学主阵地;二要明确话语表达的学生指向;三要精心设计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形式。
摘 要:“一帶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建筑类高职院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就业观念守旧、出国就业意识欠缺、国际就业宣传不够、就业渠道有限、就业指导深度不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强化政策宣传、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优化人才培养、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等对策,以实现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国际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筑类高职院校;国际就业能力;人才
采用压力信念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抑郁量表对3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压力信念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消极压力信念与抑郁显著正相关,积极压力信念、压力可控信念与抑郁显著负相关;消极压力信念对抑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压力可控信念对抑郁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压力知觉部分中介了消极压力信念和完全中介了压力可控信念对抑郁的效应。这些结果对大学生抑郁的预防与干预有重要的启示。
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保障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虽然远程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构建适合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远程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是当前必须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远程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虚拟仿真实验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开发了基于项目模块化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对提高工科实践类教学效果的有益探索。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性,这一心理特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类不确定事件下对个体的影响尤为明显,并充分表现在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基于对无
摘 要:第二课堂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以某高校不同群体为样本,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培养规律,建立“多维度、信息化”的高校第二课堂体系,利用“软制度”“硬平台”,提出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完善第二课堂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