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思维、三能力”创新性教学探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倡导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学习阶段目标强调的八个要素模拟了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每个研究環节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都有促进作用。科学教师要巧设课堂教学,结合科学探究学习阶段目标,发挥小学科学课程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优势。文章提出的培养小学生“三思维、三能力”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三思维、三能力”;学段目标;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3-0073-02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特质[1]。我们的国家发展需要将科技人才作为中坚力量,而突破科技屏障的核心点就在于如何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升华,从而提炼出新的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技创新了。而科技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将新型人才作为中流砥柱,人才培养又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所以追求更高品质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学理念,可以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亦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风向标。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羽翼,将带领学生在科学的天空展翅翱翔,实现理想。实施创新性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推动师生互动交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启蒙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物质科学领域六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六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三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三个主要概念。这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若运用创新性教学,碰撞出新颖的、独创的、有教育意义的火花,学生和教师都将在小小的课堂大放异彩。
  一、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科学离不开创新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当今世界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要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寻求发展,我们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才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高新技术人才,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萌芽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小学科学教师要有责任感。在三尺讲台,解惑授业是小学科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与此同时,教师要意识到科学课对学生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建立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是教师应常常反思的事情。课堂是否高效,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里学生和教师都将得到发展。教学是以课堂为圆心,学生为半径画圆,课堂是双方得以发展的主战场,学生是主角,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是否可行,是我们能否实现创新性教学的保障[2]。
  (二)创新衍生智慧
  一个花骨朵,如若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往往过于死板,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若搭建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这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有效地开展创造性教学是科学教学品质提升的关键。
  二、实现小学科学创新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逆向思维,打破常规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要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教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这项基本能力,打破常规,运用超常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小朋友玩耍不小心掉进水缸里,一般人先想到的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则是用石头把缸砸破使人脱险。显然,这种思维方式与我们平常人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没有被常规束缚,而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这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教师也一样,我们不要一味地按照课本知识来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一些生活中他们易懂的例子,打破常规,冲破枷锁,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天地间。
  (二)发散思维,冲破枷锁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4]。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最主要特点。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不受局限,而能有多种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给出一个例子,学生不能按照这个例子解答相似问题就不再教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 。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中学生和大学生都说这是一个圆,但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一部分小学生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皮球、太阳等,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5]。成年人对固有知识的认识造成了思维定式,而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形成了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更要培养和发挥他们的这一宝贵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事物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又是思维倾向。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们要勇于批评学生,不能只看到这件事好的一面,而忽略它不好的一面,只有教师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学生,才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让学生改善自己,进而获得成长与进步,不一蹶不振。我们从小就听老师或家长讲过塞翁失马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批判性思维与其他思维的不同之处,它能使我们更好地、更全面地看待事物,而不是片面地下结论。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是对的,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对待学生,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他们对事物保留质疑态度,引领他们走上最正确的道路。   (四)独立思考能力,提高逻辑严谨性
  学习科学是小学生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一条有效途径,小学科学要求学生思维严谨,比如,做实验时,我们要足够认真、足够仔细,只要一马虎就前功尽弃了。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一个问题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教给他们应对一类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灵活运用。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灵活地应对各种事情,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让他们大胆地想象和联想 。
  (五)分组合作,增强团结意识
  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并且都是不固定的,往往会不断地聚合、发散,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思维。一个具备团结合作精神的人往往会催生一个成功人士,分组合作和团结交流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我们要从小懂得分组合作,并付诸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团结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在团结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并观察各组成员的特长,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最后人人都会有收获、有感悟。
  (六)探究性实验,养成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是科学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做探究性实验的前提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没有了兴趣,无论做了多足的准备,都无济于事。学生亲手操作,自己思考,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会牢记于心,体会到做实驗的快乐,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中两种物质反应的是气体——二氧化碳,学生对这种实验十分感兴趣,积极参与收集气体,还会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气体是无色的?我们怎样才能证明这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呢?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会给出正确的解答,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记得很牢固,因为它是灵活变通的。
  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中的现象与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动手去解决,用探究性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在小组中讨论,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手脑之间更加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有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多多设计一些小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结 语
  小学创新性教学探索要从帮助学生建立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三种思维”以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团结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个能力”抓起,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趣味性的课堂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在科学实验中不断发现新东西,获得新知识,从中得到满足感并热爱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不再只是一项任务,更多的是与学生交流,真正融入学生的世界,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在无形之中提升教学成绩。教师投身教学,享受教学,也是一大幸事。
  [参考文献]
  [1]薛调霞.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74.
  [2]李 茜.例谈个性化作文的表达方式[J].文学教育,2019(4):120.
  [3]吴发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8):23-24.
  [4]翟建伟.怎样写出有新意的作文[J].中学教学参考,2010(31):65-66.
  [5]刘思佳.中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4):22-23,25.
  作者简介:刘国英(1969— ),女,河北吴桥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其他文献
河北省行唐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5年5月,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2003年11月,学校跻身“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2014年9月搬迁至新校区,2015年增设初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84个,在校生4600余名,教职员工336人,其中专任教师319人,研究生学历17人,本科学历278人。学校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34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3栋,学生公寓楼4栋,行政楼、科技馆、图书馆、实验楼、艺术中心、餐饮中心各1栋,标准化塑胶操场1个,硬件设施先进、功能分区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议》的“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专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章节,基础教育界校长与教师们认真学习、领会精神以指导工作和实践。
专家简介曹凑贵,1963年11月生,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生态学会、中国作物学会理事,湖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武汉农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52篇);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农业部农林牧渔丰收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
《好莱坞往事》是美国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第九部影片,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末的洛杉矶,讲述了时代下电影演员们在风云变幻的电影圈里摸爬滚打的故事,并以创造性手法再塑“曼森家族”案。影片通过对这一时期电影的缅怀,实现了一次对自我风格的转变和自我总结。本文将以昆汀式电影为切入点,分析昆汀对于《好莱坞往事》在叙事风格、人物塑造和表现形式上的转变和继承。
摘 要:地理是高中生的必修科目,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乃至个人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高中地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影响出发,对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提出了六点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65-02  引 言  地理是一
本文以“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2019年文学类畅销书榜单为依据,系统分析了2019年文学类畅销书的产业特点,以期对今后文学类畅销书的出版策划工作提供思路。
摘 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家国情怀教育融进来,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文章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使其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摘 要:阅读发生于生活中的时时、处处,人一生中的阅读时间大约有4.5万个小时,阅读量大约有4亿~5亿字。因此,阅读是中小学生必备的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两者结合的意义,进而研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些数学成绩持续落后、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困生。针对这类学生,本文将从教师和家长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希望本文能够为数学教师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提供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