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法治意识,是指主体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敬畏、遵守和服从。人们的法治意识水平体现了人们对法的认知水平、对守法与违法现象的看法、对法律规范的遵守程度和对法的信任与依赖程度等。法治意识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理解法的内涵、认同法的价值、遵守法的要求。法治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法律权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规则意识等。法治意识与依法治国是完全适应的,是法治的内驱力,符合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文化养分。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增进人们对法律的亲近感,做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与信任法律。
  一、我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为了真实地了解我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本次调查问卷选取了我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调查结果如下:
  对法律权威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维护公民权利、保障社会秩序、惩罚违法犯罪的作用,学生对法律的作用评价是积极有效的;学生们整体上比较认同法律的权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比较深入人心;对于宪法地位的认识,66%的学生对宪法的权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通过课堂教学后,初三学生的正确认识(98%)明显高于初一(52%)、初二(73%)的学生。
  对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完全知道”和“基本知道”的占整体82%,不太了解的只占18%,说明学生比较了解权利义务的内容。对于“权利义务的关系”,73%的学生都能正确认识。
  对规则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各类规则都有了解,道德则了解的更多。81%的学生有规则意识,能够严格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行为。学生们主体意识非常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规则的占整体的75%,说明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智慧。
  二、形成我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整体“法治意识”是比较理想的:法律权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规则意识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有不足的方面,如对“权利义务关系意识”的认识经过教学后仍有8%的学生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在遵守信号灯指示时初三的学生仍有19%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没有执行规则的规定。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说明我校教师教学效果明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落实教学任务,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开发教学资源,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训练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素养。
  同时也暴漏出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于“难懂枯燥”的法律知识教学方式单一、巩固不及时,造成学生理解运用障碍;学生在学习艰涩难懂的法律知识时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不能及时的反馈和调整,造成了“学过就忘”,没有内化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部分。
  三、我校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寻找策略。
  1.教师角度
  为了更好的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策略选择。
  (1)提升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
  教师是学校承担教育任务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想达成很高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了很好的适应教授法律知识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法学修养。可以通过自学、专家讲座以及短期培训的方式达到預期目的。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法律知识普遍抽象晦涩,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有挑战,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比如辩论赛、模拟法庭、探究教学、实践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3)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完成教育任务的载体。教学资源选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好坏。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切忌从法理到法条的讲授方式,选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真实的案例或者新发生的热门案例作为载体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出法理或者运用法条,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角度
  除了教师用心的教,还需要学生用心的学,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圆满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思维,树立法治意识。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课前认真预习
  学习法律知识,学生要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法律知识抽象难懂,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先预习要学的知识,看看哪些自己明白,哪些不懂,做好标记,为上课做好准备。
  (2)课堂积极思考
  到了课堂上,学生要积极思考,分析教师和同学们的分析案例的方法和角度,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抽象出方法论的意义,既学习了法律知识又形成了法律思维,还具备了法治意识。
  (3)课后关注社会
  学习了法律知识后要有意识的运用,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案例都可以为我们“练笔”提供很好地“素材”。运用自己学过的法律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法治意识”,也为自己成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奠定了基础。
  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它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只有在作为法治主体的人真正的理解法治、拥护法治和信任法治的情况下,人的法治意识才会越来越高,国家的法治也才会越来越好。
  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要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需要我们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形成关系到国家的法治进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上,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合适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最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成为有“法治意识”的良好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其他文献
学生品德的形成既是社会通过舆论和教育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年青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掌握、领会、巩固、应用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就需要了解和探索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然后采取较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为前提。  一、重视情景教育,培养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这是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道德情感一般表现为具有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
期刊
《唱京戏》是上音版四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歌唱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能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京剧中西皮流水这一唱腔的准确感知与体验,完成对京剧初步的审美体验。同时在掌握一定的京剧知识与技能过程中,使京腔京韵徐徐沁入学生心脾,也使京剧这门国粹能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功在课前准备  (一)学情分析,确定预设  《唱京戏》的文化语境含义为京剧是古老东方的一颗艺术明珠,它形成于19
期刊
教育信息化的提出是为了响应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号召,提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对传统教育过程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新型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一方面主张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目标的融合,致力于培养更适合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提倡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融合,鼓励各级教师充分开发利用教学信息资源。显而易见,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符合社会
期刊
一、为什么《指南》要把社會领域作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最终也必然从一个“生物”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个性品质、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童年生活的幸福感,身心健康,知识、能力、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要求‘发展素质教育’。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未来要以落实核心素养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此可见,核心素养不是一种简单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品质。这些能力对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要从幼儿园
期刊
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抓住时机,具体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学校的学习完全生疏,许多规则和道理对成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期刊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少不了批评教育这种形式。但如何使批评运用得当,行之有效,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掌握好“火候”。因人因事而异,做到有情有理,程度适宜,使批评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好效果,这在方式方法上是大有讲究的。  师生之间的关系究竟是真正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还是一味强调上下之间的服从,在批评教育时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确实是关系到能否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有的教师在担任班主
期刊
摘要: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道德、艺术、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校园是相对封闭的空间,校园里的成员是“社会人”,更是“校园人”,校园文化独具特征。作为校园精神文化载体的校园物质文化自然具有鲜明的特质,研究校园物质文化要立足于校园生态环境,紧紧围绕校园物质文化的要素。本文以中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为视角,提出几点思考。
期刊
自2016年始,济南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紧跟教育局整体工作思路,从网络全覆盖的实现,移动终端的落实等硬件到位,到电子备课、英语机辅教学、网络书法课程……逐步走上了信息化办学的新征程。  要想使课堂更加高效、学生学习能力根本性改变和提升,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效的载体和手段,所以学辅微视频在汇文应运而生。因为它直指传统课堂的变革,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学辅微视频?顾名思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强,许多父母逐新认识到过去那种简单的关爱与呵护己经无法满足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因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仅需要有爱心,还要讲究艺术。亲子沟通的艺术不仅包含一定的智慧,还要有对人和事的认识程度等。亲子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用心体会,在交流与沟通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沟通的水平。  关键词:教育之道 亲子沟通 讲究艺术  要说起最近最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