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幼儿保育专业为例

来源 :就业与保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要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就必须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获得专业的态度、知识和能力。文章针对当前幼儿保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让校企双方强强联手,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共赢的局面。
其他文献
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结合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培养学生争做“四有”好老师,是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学校可采取如下措施:完善顶层设计,形成育人合力;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思政元素;结合课程育人特点,组织课程思政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路径融入有门道;“五评”合一,多角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paravertebralblock, PVB)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 PCNL)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病人45例,均接受PCNL手术。通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analogpainscale, VAS)问卷调查记录病人建立
幼儿保育专业作为中职专业目录中的新增专业,其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重点讨论的话题,学校需要结合教育部门的要求与行业发展的状况梳理工作内容,设置明确的培养目标,规范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资源配置,使用合理的考核机制,才能全面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展开讨论。
转岗教师是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普遍不高。从教育行政部门、幼儿教师培养院校、幼儿园本身以及转岗教师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应创造良好的幼儿园内外部环境;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优化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的策略,以保障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发展,幼儿园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根据国家教育部2021年最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取消中职学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转型为幼儿保育专业,在课程教学中仍存在对学生教学基本功及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考察不到位、专业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内容相脱节,学生专业能力难以达到保育员岗位标准等问题。《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幼儿保育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因此在教学实
通过对近四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幼儿保育专业毕业生基本就业,近一半的学生专业对口,且对自己的工作基本满意,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即追求稳定的就业价值观、靠亲友推荐为主的就业途径、专业技能有待加强、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比较低。为了提高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质量,从政府、学校、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
学位
学位
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中职教育面临新的变化与发展。职业能力作为伴随人一生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经受到众多教育家的重视,语文课程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基于此,以幼儿保育专业为例,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加以探究。
2010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十条”出台以后,中国学前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招生人数占学校的半壁江山,就业前景一片大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幼儿园师资,尤其是在偏远的县级和农村的幼儿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了主力军,为国家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