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外伤性小肠破裂42例诊治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小肠破裂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2例非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治愈41例,死亡1例。结论:非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病因复杂,易误诊误治,早期诊断、积极防治休克并及早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非外伤性 小肠破裂 诊断 手术
  
  资料与方法
  
  199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42例非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按肠破裂部位分类,本组空肠破裂11例,回肠破裂3l例。按导致肠破裂的病因分类,本组粘连性肠梗阻16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肠套叠2例,小肠间质瘤3例,小肠原发癌2例、转移癌2例,小肠淋巴瘤2例,小肠炎症性狭窄3例,小肠克罗恩病2例,小肠结核l例,嵌顿疝手法整复不当致小肠破裂2例,人工流产吸宫致子宫穿孔、小肠破裂2例,腹壁刀口裂开致小肠破裂1例,另有原因不明的自发性小肠破裂2例。发病表现为突发腹痛腹胀36例,有典型的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者40例,伴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肠鸣音消失40例,X线透视或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2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8例[(1.0~1.5)×109/L9例,(1.5~2.0)×109/L21例,>2.0×109/L8例],3例正常,1例降低。本组33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腹腔积液29例。本组38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共穿刺46例次,共有35例阳性,总阳性率92.1%。
  诊疗经过:入院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40例,腹痛原因待查2例。疑诊“消化道穿孔”2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例,阑尾穿孔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全部病例均行剖腹探查,术前均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合并休克者积极纠正休克。本组发病后12小时内手术29例,12~24小时手术9例,24~48小时手术3例,发病48小时后手术1例。手术方式:I期肠破裂修补10例,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31例,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吻合1例,全部病例均放置腹腔或者盆腔引流管。
  
  结果
  
  本组治愈41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术后腹壁切口I期愈合36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2例,经换药愈合。1例腹壁切口裂开,重新缝合后愈合良好。术后并发腹腔脓肿4例,经理疗、煎服中药结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均治愈。本组手术后无肠瘘发生。
  
  讨论
  
  我院同期共收治小肠破裂231例,腹部损伤所致189例,非外伤所致42例(仅占18%)。临床所见小肠破裂多因腹部损伤所致,非外伤性小肠破裂较少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肠管内压力增高,与肿瘤、套叠、炎症性狭窄、粪石、粘连及绞窄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有关。②与肠壁缺血、坏死,与肠系膜绞窄、粪石压迫、粘连索带直接压榨肠壁等因素有关。③肠壁本身的病理改变,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肠伤寒、克罗恩病等,均有相应的肠壁病理性改变。④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如便秘、咳嗽、用力排尿或者负重等是常见的发病诱因。
  非外伤性小肠破裂的病因复杂,术前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本组病人误诊13例,误诊率达31%。延误诊断常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休克、甚至MODS,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重视:①仔细询问病史。 ② 突发腹痛的部位:绝人多数小肠破裂尤其是回肠破裂的突发腹痛,部位在下腹部而后渐延及上腹部,另外,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较明显的部位也多在下腹部。③注意与消化性溃疡穿孔相鉴别:近段空肠破裂临床表现与溃疡病穿孔相似,溃疡病穿孔尤其是空腹穿孔,有些症状较轻者可给予保守治疗,而空肠破裂保守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休克发生。④部分老年患者对病痛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对病史描述不清,体检欠合作等特点,常致临床接诊时诊断困难,这时更需耐心细致地体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充分利用B超、X线检查,结合诊断性腹腔穿刺等,全面分析病情,避免延误诊断。⑤诊断性腹腔穿刺简单易行,阳性结果有助于诊断。使患者向穿刺侧侧卧5分钟、于叩诊浊音区穿刺可提高阳性率。穿刺针进入腹腔(抵抗感突然消失时)后开始抽吸,同时缓缓退针,腹腔积液较少时,多在退针至壁腹膜水平抽得积液,待针一退出腹腔即固定针栓停止抽吸,抽出液体送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性质。一次腹腔穿刺结果阴性不能贸然否定诊断,多部位重复穿刺可提高阳性率[1]。
  治疗方面,早期手术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部分患者因发病时间短、肠破裂孔较小、腹腔污染轻,早期诊断困难。我们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及时剖腹探查:①疑诊溃疡病穿孔,保守治疗期间腹痛无缓解,腹膜炎体征加重或出现腹胀、肠麻痹。②不明原因的急性腹膜炎患者,出现表情淡漠、兴奋或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脉压差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休克早期表现或者合并休克。③突发下腹痛且下腹部腹膜炎体征较明显,X线检查提示有气腹症。术前已合并休克者,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准备,一旦血压稳定则立即开始手术清除腹腔污染物[2]。若腹腔污染物不清除,有毒物质会持续吸收,休克不会得到根本纠正,因此,那种等待抗休克治疗使患者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后才施行手术的想法是错误的。手术或Ⅰ期肠破裂修补或肠切除吻合,力求简单实用。术中应彻底清除腹腔污染物,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至清亮,我们还用甲硝唑250~500ml灌洗腹腔,部分保留。根据病情需要旋转腹腔或(和)盆腔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即应用广谱有效抗生素,积极防治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合理营养支持,尤其是老年患者必要时可给予TPN。术后适度镇痛,协助排痰,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参考文献
  1 龚景庆.腹腔穿刺诊断肠破裂45例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1):59.
  2 卢文新,陈鸿昌,汪学清.外伤性肠破裂116例诊断治疗分析.腹部外科,2006,19:51-5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HIV感染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保证隔离措施的落实,提供温馨周道的护理服务,做好心理护理和对家属的管理。结果:HIV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严格遵守对HIV感染患者的管理规程,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 HIV感染 患者 感染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期刊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套管堵塞 套管折叠 固定 静脉炎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2月我院ICU共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1320例。其中,全麻病人837例,腰麻或硬外麻醉210例,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昏迷病人273例(见表1)。出现并发症59例,其中,首次穿刺失败20例,套管针脱落及局部渗漏11例,套管折叠10例,套管针阻塞12例,静脉炎6例(见表2)。      讨 论    静脉留置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36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6例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观察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收治新生儿黄疸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6例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结果:36例中,颈段1例,胸上段4例,胸中段11例,胸下段8例,同时侵及上中段5例,侵及中下段4例,1例侵及胸段食管上中下段,食管下段2例。病变最长15cm,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侵及周围器官。结论:螺旋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判断对周围组织的侵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大学新生结核菌素结果探讨,分析如何提高边远地区及流动儿童BCG的接种率。方法:对1979名学生进行了卡介苗(BCG)卡痕的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分析。结果:有卡痕的男女学生共计1083名,PPD试验均为阳性反应,无卡痕的男女学生共计896名,PPD试验阳性者350名。强阳性者8名,确诊肺结核4人,其中自然感染342人(38%)。结论:在城市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对1岁以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儿智能发育的效果。方法:将正常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早教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措施指导,由家长对孩子实施;对照组婴幼儿进行常规保健指导。两组婴儿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发育评估,并于出生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用婴幼儿智力量表(CDCC)进行智力测试。结果:早期教育组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
期刊
资料和方法    动物和处理方法:10周大的雌鼠C57BL6,给予3周的时间以适应环境。单独养在一个可控环境温室中(温度22±3℃;湿度50±20%;12小时光暗交替,早上7点15开灯)。小鼠可以自由饮食。  试验动物重量20~24g,14只动物根据重量随机分成六组:第一组,性腺切除术(GDX)控制;第二到第六组,GDX+17β雌二醇(E2:0.05μg/小鼠)。研究的第1天,小鼠在麻醉下被切
期刊
老年人由于其生理机能的退变等因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及临床经过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我们总结了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共117例60岁以上老年消化性溃疡,分析其临床特点,以便更早地诊断老年消化性溃疡,并指导其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 2002年10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经胃镜、X线钡餐、手术病理确诊并且资料完整的
期刊
资料与方法    近年来收治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40例,女10例;发病年龄25~85岁,多见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  发病季节:多数发病于春冬两季,但是冬季较多见,可能与寒冷有一定关系。  发病诱因:19例诱因不详,其中5例无任何诱因;有诱因者26例,包括劳累后伴有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饱餐后、酒后、便秘、感冒、既往有冠心病史。  主要症状: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部分病人出现心悸气短、恶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16例、显效9例、无效11例。治疗中17例出现体重增加、口干、嗜睡及肝功能异常等轻度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采用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少、症状轻、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奥氮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