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老宅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x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的穷是难以名状的。
  盖房子流行用条石,得花高价买,父亲就用午休时间,推着独轮车到山脚下搬运乱石,蚂蚁搬家似的,日积月累堆成一座小石山,然后请了惠安师傅垒了两间瓦房,过一段时间再添两间平房,剩下的石头就堆在大门口,等待有钱有闲的时候再垒砌余下的房子。
  在等待的日子里,不知什么时候,石头堆里冒出一棵奇特的苗子,亭亭玉立,煞是好看。后来啊,竟然结出豆子,在那段饥饿的岁月里,看到什么就往吃的想,三餐不是地瓜白米粥,就是地瓜麦糊粥,平常几乎没有零食,舌尖就像久旱的田地,盼着来点好料滋润一下。也不知道这豆子能不能吃,想都没想就剥开豆荚,放入锅里炒个半熟就吃,豆子那个香至今不忘,兄弟几个吃得头晕晕的,脸红红的,走起路来醉酒似的,是不是中毒了?父亲赶紧翻阅家传的药书,原来这是木豆,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加之营养丰富,样子看起来赏心悦目,便得个美名叫观音豆,真是虛惊一场。
  我们从此爱上了观音豆,天天守护,盼着多长出些豆荚。盼望着,盼望着,石头缝里长出几棵杜蓖,一见到结出果子,赶紧剥开,但见可爱的豆子,邻里几个小屁孩许是饿得经不住诱惑,采来便吃,不一会儿就呕吐不止。惊得大人立马铲除杜蓖,一不小心累及观音豆。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吃过美味的观音豆,怪当时只顾着吃,竟然没有留下一粒种子,此后每每想起,依旧惋惜不已。
  剩下的乱石不足以盖房子,就先拿来砌成一米高的墙,围成一圈。不久,矮墙上爬满各类植物,四季都开满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叫得出名字的如胭脂花、田七等,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印象最深的是每年七夕节,天总会落几滴雨,母亲说,那是牛郎织女相会时流下的眼泪。这一天,母亲会烧几道菜,让我们去采七种花,祭拜七娘妈(七仙女)。有一种花是我们的最爱,花谢之后便结出带状豆荚,一尺来长,像是一把刀,我们就叫它刀豆,腌渍的刀豆切成丝,味道美极了,就着稀饭,简直是绝配。那时的我总是想,这刀豆该是七仙女送的礼物吧。于是,我们小心呵护,吸取观音豆消失的教训,我们赶紧口下留情,把第一枝刀豆留作种子,刀豆就这样慢慢地传遍了全村。
  台风时节,瓦片常常被狂风刮走,让我们体会什么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再后来,我们建最后四间房的时候,干脆就拆下原先瓦房的屋顶,全部改用石板铺就。几经拼凑,老宅终于完工,我们不在意老宅的美丑,我们只在乎它带给我们的快乐。
  后来,老宅的屋前有一抹诱人的绿,那是我们种下的番石榴树。一年两季结果,番石榴个头不大,熟透的果实味香,肉软,可充饥,还可解馋。可我们最爱的还是屋后另一棵番石榴,叶子宽大,绿得透澈,结出的果实特别大,吃一个就饱,又脆又甜,像是鸭梨,我们美其名曰“鸭梨榴”。寻遍全村也找不见一样的品种,种子应该是路过的飞鸟嘴里掉下的吧。这棵番石榴长得挺直,很快就高过了屋顶,我们更喜欢爬上屋顶采摘果实,品尝这绝佳的美味。
  观音豆、刀豆、“鸭梨榴”,这些舌尖上的美味,伴着我们度过一段艰难的岁月。
其他文献
5月,在飞雪中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终于抵达祁连山脚下,莽莽苍苍的雪山像矗立面前的巨大画幅。穿过仅有的几条纵深的山间沟壑,就能到草原——身边的裕固族牧人的夏牧场。  我感慨面前的雪山真大。牧人指着近前的雪山,轻描淡写地说,大雪山在这些小山的后面的后面。那些被新雪覆盖的雪山,好像是他所说的大雪山的孩子。羊群和雪山都温柔慈善,羊儿们像在啃噬雪山脚下凝结的雪,“咩——咩——咩——”撒娇的声音,混响在雪山面
期刊
我说,太姥山是太姥姥的名字,不是一座山。  是的,還有谁比太姥姥老呢?那时候没有时间的刻度,没有日薄西山,太姥姥在地球底下那个铺银贴金的大房子里玩耍。那岩浆浆,也就几千度吧,吹着气泡泡,嘟噜噜地涌了进来,她就搅呀拌呀,将自己也搅拌进岩浆浆里,又捏成一个个的泥团团。嘣的一声巨响,那大房子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于是在地球的东方,在海峡之西、东海之滨,这泥团团出落成一个大姑娘。到了后来的后来,这大姑娘成了母
期刊
老巷子很老,瓦分不出是黑的还是灰的,瓦上住着的烟囱遍体投射着岁月的伤痕,砖块歪歪扭扭地罗列着。  那只猫,在老巷子白杨树底晒着太阳。流浪的猫随处可见,但这只波斯猫,与众不同,在别的猫翻捡垃圾桶寻找食物时,它却冷静地坐在树下,看着南来北往的人和车流走来走去。我以为它是有主人的,毛发干净,身上一尘不染,脖子上还戴着一个铃铛,眼神风清月明,气质很好。我远远地观察着它,不敢轻易靠近。我们互不打扰,都小心翼
期刊
我似乎觉得,掀开每一幕历史的征尘,都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场面,都有一番将士们卫国抗敌的壮怀激烈。  其中,石育青老人亲历的抗美援朝战争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是1953年7月27日,晚上10点整,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正式生效,守卫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188团军械员石育青和战友们,兴奋地跑出待了三四个月的坑道,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时,每个人满脸满身,从肌肤到毛孔,全都蒙上厚厚的黑色
期刊
中条山东北部绛山脚下有个山区小县,这里有个国民羊肉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羊肉的吃法,不外乎包羊肉饺子、喝羊汤。那时,每年农历年底,生产队杀几只羊,一家分一斤多羊肉,除夕夜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等到天亮时分鞭炮响过祭完祖先,就可以美美地吃一顿羊肉饺子了;喝羊汤是夏收大会战时,生产队统一熬制羊汤,全体社员包括小孩子自带窝窝头和大海碗,开饭时每人舀一碗连肉带杂碎的羊汤,蹲在打麦场上泡上窝窝头吃
期刊
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渐渐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失去了观察与审美的眼光。  我所在的文成是刘伯温故里,也有着好山好水,只因过于熟悉,便有着“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的感觉。当我们到了隔壁的福鼎地界,看着许多类似的风光,却有一种生活在隔壁的感觉。同样有山,于是便钟情于他们的太姥山,同样有水,当用我们的江与他们的海相比,瞬间便羞于提到我们有水了。  去的最多的是福鼎市牛郎岗海滨景区,记忆最深的要数那次疫情之后
期刊
在丹霞寺,我看见过这样一棵树,一棵无心的青檀树。当我看见这棵树,我突然发现,生命是如此的恣肆和狂放。  有谁见过这样的树,树冠枝繁叶茂,透着一种生命的恣意。树皮裂开粗糙的纹路,有些地方,还长了绿色的苔藓。而树干却是空的,空得只剩下树皮,一个人可以从树下的空洞里钻进去,再从树干顶端的枝丫间钻出来。就是这样一棵树,历经近千个春秋,栉风沐雨,傲雪凌霜,依然挺拔撑天,翠色盖地,顽强生长着,向世人展示着生命
期刊
小城东西南北四条主街,东街上只有一家国营理发店,就在我家那条街口。  母亲总回忆三岁多那年带我去剪头发的情景,我已经留了两根长辫子,辫子长到了矮小的身体的腰间,也不知家人们怎么想的,决定给我剃个光头。  我不情愿地躲在了門帘背后,手拽着门帘的一边儿不出来,被父亲从门帘那边硬拽出来,巷口有家国营理发店,一个女理发员手里拿着剃头刀,我缩着身子被按在了宽大的椅子里,“噌、噌、噌”,剃头刀在旁边的布袋子上
期刊
五月的闽东,气温忽地蹿到了30 多摄氏度,大太阳底下,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去看太姥山,升腾的暑气使得步伐有点沉重,即使是平整的石阶,也是颇费体力。  导游是位资深的好导游,声音洪亮口才绝妙,既顾及着大家的体力,努力地调动气氛,又尽心地移步换景,指点着各个景点,传说、典故如数家珍。主体景致之一即是“石奇”,这石头像什么?有怎样的传说?换个角度看又像什么?被暑热逼得有点窘迫的想象力,任导游讲解得动人,
期刊
多少年来,心向壶口,却难成行。  好在,这个遗憾终于弥补了。在夏秋相交之际,我有幸去了想兹念兹的黄河壶口瀑布。  车还在半山腰爬着,突然听到阵阵涛声传来,隐隐如雷,翻滚着,轰鸣着。莫非壶口就要到了?车里人个个都打起精神,舟车劳顿的疲倦一扫而光。  赶快望着车外,只见绵延的山川之间,一条黄龙蜿蜒而去,汩汩滔滔,消失在远山黛色之中。这就是黄河吧,但她是安靜的、端庄的,并没有想象中的磅礴和粗犷。那么,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