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子与猫的独白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巷子很老,瓦分不出是黑的还是灰的,瓦上住着的烟囱遍体投射着岁月的伤痕,砖块歪歪扭扭地罗列着。
  那只猫,在老巷子白杨树底晒着太阳。流浪的猫随处可见,但这只波斯猫,与众不同,在别的猫翻捡垃圾桶寻找食物时,它却冷静地坐在树下,看着南来北往的人和车流走来走去。我以为它是有主人的,毛发干净,身上一尘不染,脖子上还戴着一个铃铛,眼神风清月明,气质很好。我远远地观察着它,不敢轻易靠近。我们互不打扰,都小心翼翼地端详着彼此。
  这只波斯猫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住平房,也养了一只猫。它白天躺在窗台上晒太阳,在阳光里抓自己的影子,盯着我碗里的食物,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我。晚上趴在我的脚下睡觉,它顽皮的时候缠着我上蹿下跳,一次它打翻了我的墨水,我训斥了它一顿,晚上它竟然钻到帽盒子里睡觉。有一天,猫失踪了,再也没回来,母亲说,猫老了,回山上了。自此,我伤心了好长时间。老巷子能勾起我沉甸甸的乡愁,在我回忆的时候,波斯猫跳上一堵墙,果断离开,我望着它的背影眼眶湿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越来越敏感,那些生长在巷子深处的窄路、草木,粗糙的房子,简單的栅栏,还有架上的青豆,都会不由自主地把睡在我体内的乡情唤醒,更别说一只猫。
  第二次遇到波斯猫的时候,是我到孩子所在的城市办事。办完事,在孩子家小住几天。孩子们还没下班,我心里惦记着那只猫。信步来到老巷子,波斯猫泊在一截儿矮墙上,毛发有点脏,铃铛还在,目光呆滞了许多。它瘦了,我转身在巷子里的小卖部,买了一根火腿肠,一个面包。拆了火腿封口,唤着“咪咪咪”,试图靠近它,波斯猫谨慎地看了我一秒钟,噌地跃上白杨树,不理我。我放下食物,躲在一边,偷看它的反应。不一会儿,波斯猫下了树,闻了闻石板上的食物,圆眼睛四周撒目了两下,用粉红的小舌头舔了舔火腿肠,然后抿了一口,继而埋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面包也吃得所剩无几。确定波斯猫是遭主人遗弃的,我慢慢走过去,轻声细语和它说话。吃饱了,在阳光下,它耐心细致地洗着爪子和尾巴,不反感我的存在,对我也温柔起来。巷子里行人很少,有几个下班的男女,步履匆匆,经过我们时,冷漠得毫无表情,心如灰白的天空,可见猫在老巷子里的境遇。
  老巷子大多被天南地北的打工者租住,黄昏时分,总有南腔北调的对话声,暖风一样扑面而来。我问猫,你好吗?你也许和我一样都不属于这里,我是为了孩子,这几年差不多每个休息日我都贡献给了这里。周五的晚上,我坐一宿火车来到这里,周日的晚上再坐一宿火车回单位上班,不能休息,脑袋迷迷糊糊,还要处理日常工作。在这里,你和我的命运一样,都是天涯沦落人。
  真想把你带回家,可是铁路不让。如果有缘,希望每次来到这里,你还在。现在,我只能为你买一些吃的,不能给你一个家,因为孩子住的楼房是租的。如果有一天,孩子有了自己的居所,我也退休了,如果你愿意,如果咱们有缘,我会给你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窝。回到家,就能听到你“喵喵”快乐的叫声,让快乐相互感染,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你看行吗?眼下,我和一只猫对话,我不是讨价还价,对于生活现状,猫,我觉得你应该懂我,就像我懂你。
  波斯猫扬长而去。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领域。我很想与猫成为朋友,这几天,一有空闲,我便来老巷子,白杨树是波斯猫栖息的所在地,它钟情于一棵白杨树,难道前主人是在这里丢弃的它?时光深处,它在义无反顾地等那个熟悉的陌生人?我以诱人的食物以及发自肺腑的倾诉,和猫的关系日益亲密。有一天,它奔跑着、低吟着扑向我,在那个相同的时间、地点、老树下,我们终于依偎着抱团取暖。
  就这样,我和猫每天都要见面。无论刮风下雨,白杨树下我们畅所欲言,它坐在我的脚前,哼着一首歌,那首歌是我在世间听过的最悦耳的音乐,它让我暂时忘记了生活的不易,也陪伴我度过最美好的夜晚。
  一晃,冬天如期而至,再次来到这所城市,再次经过老巷,白杨还是那棵白杨,波斯猫却失去了踪影。
  一天过去了,一场雪覆盖了城市和老巷后,我问过在此居住的人,他们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第二天,我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个身着黑色呢子大衣的女子,抱着一只波斯猫,它脖子上的铃铛似曾相识,我和它擦肩而过时,那双深邃的眼睛如电光石火划过我的心灵。
  盯着女人和波斯猫消失在人群中,我居然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为猫,也为我自己。
其他文献
这个春天,视野里全是三星堆人的脚印。  又一层土揭开了,祭祀坑里,数不清的东西从那里出来。首先出来的是一群象,它们一出土,就一溜烟往森林里跑,跑着跑着,象的躯干没有了,只有一根根硕大的象牙留在那里。几件蜀锦,出来后就不动了,它们太脆弱,一阵风都能将它们吹散。只有那些陶器和玉器,大模大样地围在那里,仿佛在等待一个大人物来宣布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支青铜的队伍开出来,领头的依然是戴着面具的铜人,他既不看
期刊
堂姐,七十多岁的人。无论在她充满笑意的眼睛里,还是在她唇齿间,总使人感到温暖。  小叔子结婚时,我抱着一岁半的女儿站在迎亲队伍里,堂姐笑盈盈地来到我身边:“小绘,我是侄女她姑。”她指了指我怀里的女儿,又望了望我,笑眯眯地轻声对我说。我忙叫了声姐。她往我女儿衣兜塞了一张票子,说是见面礼。我忙说:“姐,家里兄弟姐妹多,你大事花钱,小事不用那么客气了。”她的诚意,我终究拗不过。  堂姐与姐夫是亲表兄妹,
期刊
太姥石  太姥山的石头太有意思了,光光滑滑的,從漫山遍野的绿色世界里,活活泼泼地挺身而出,叠罗汉一般紧紧地聚拢在一起,直指苍穹,努力向上、向天、向太阳。  站在山脚下仰望,那姿态,那气势,让我目瞪口呆,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幅有关雨花台的英雄群像。  太姥山的石头打动我了。  这些柔和圆润的临天巨石,想必是得益于时间与大海的万古垂青,才有了如此的壮阔和慈悲吧?渺小如我,唯有感叹这大自然的奇石巨峰的神力
期刊
老话说的“下水”,是指猪肠和猪肺,相对应的,猪腰和猪肝被称为“上水”。  那时候,新疆建设兵团有很多牧场,都是团级建制的单位,和地方牧民最大的区别是,兵团的草原上放牧的基本是绵羊,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生产羊毛,发展毛纺业所用。每年冬天,总有些体弱的羊难以挨过寒冷和饥饿的轮番折磨,最后成为皮包骨头。场里干脆每年集中淘汰一批,统一调拨给各单位作为福利。我家所在的煤矿每到春节前都能从团里领回几车羊,宰杀了分
期刊
在太姥山国兴寺临溪一亭坐下,山风徐来,烦躁之意渐渐平息。  山石云海,悬空栈道,一刹那,凌空一脚颤颤巍巍的感觉还在。那悬崖绝壁,无栈道一些年,有栈道一些年。那高处乱石,横看成岭一些年,侧看成峰一些年。大象无形,却在众人的叙述中从时空中物化成形。叠加的记忆跟眼前景致虚实相间,眼前景就不是眼前景,眼前人也不是眼前人,叙述者各取一片段,交织错杂成各自的“罗生门”,各说各话。  太姥山有峰名为摩霄峰,僧房
期刊
过年,就是和过去的一场告别。不知是岁月催人老,还是生活条件好了,我越发觉得,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便时常会怀念儿时的年。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过年的时候,村子里的上空总是响起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落满一地红色的纸屑,犹如一片一片红色的地毯。点燃一串鞭炮,捂起耳朵迅速跑开,噼里啪啦,鞭炮声欢快地传遍乡野。挂起来的鞭炮像彩带一样飞溅四射。在地上燃起的鞭炮则像
期刊
我是山里人,自娘胎出来,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山,所谓“开门见山”,便是我最早的大脑影像,最直接的生活状态。后来上学读书了,从书本上读到了关于“大海”的零星描述,明白了世界最高和最大的东西是高山和大海。便想着有朝一日,要去领略一下海之大。这个心愿,一直到我28 岁这年,才得已实现。  那年,我开始写小说了,因小说而有机会参加令人向往的文学笔会,幸运的是参加的第一个文学笔会,就在被大海团团簇拥
期刊
总是在这样的四月,想起睡在山冈上的外婆。  很想去外婆生前住过的临街老屋看看,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屋已空无一人。那曾经温暖过我童年和少年的老屋,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斑斑驳驳,外婆的老屋是我小时候最美的记忆。我是在外婆的老屋出生的,也是在外婆家里长大的。外婆的二层木楼和镂空的窗子,是我每天驻足看风景的地方。外婆的临街老屋有着浓郁的小镇风情,说是街,其实只不过二三米宽,但人来人往特别热闹。每逢集市
期刊
5月,在飞雪中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终于抵达祁连山脚下,莽莽苍苍的雪山像矗立面前的巨大画幅。穿过仅有的几条纵深的山间沟壑,就能到草原——身边的裕固族牧人的夏牧场。  我感慨面前的雪山真大。牧人指着近前的雪山,轻描淡写地说,大雪山在这些小山的后面的后面。那些被新雪覆盖的雪山,好像是他所说的大雪山的孩子。羊群和雪山都温柔慈善,羊儿们像在啃噬雪山脚下凝结的雪,“咩——咩——咩——”撒娇的声音,混响在雪山面
期刊
我说,太姥山是太姥姥的名字,不是一座山。  是的,還有谁比太姥姥老呢?那时候没有时间的刻度,没有日薄西山,太姥姥在地球底下那个铺银贴金的大房子里玩耍。那岩浆浆,也就几千度吧,吹着气泡泡,嘟噜噜地涌了进来,她就搅呀拌呀,将自己也搅拌进岩浆浆里,又捏成一个个的泥团团。嘣的一声巨响,那大房子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于是在地球的东方,在海峡之西、东海之滨,这泥团团出落成一个大姑娘。到了后来的后来,这大姑娘成了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