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蝶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的闽东,气温忽地蹿到了30 多摄氏度,大太阳底下,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去看太姥山,升腾的暑气使得步伐有点沉重,即使是平整的石阶,也是颇费体力。
  导游是位资深的好导游,声音洪亮口才绝妙,既顾及着大家的体力,努力地调动气氛,又尽心地移步换景,指点着各个景点,传说、典故如数家珍。主体景致之一即是“石奇”,这石头像什么?有怎样的传说?换个角度看又像什么?被暑热逼得有点窘迫的想象力,任导游讲解得动人,也时常处于空白的状态。各种造型的石头,和依附在石头之上的传说,的确是太姥山的一大特色。人说“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夫妻峰、仙翁对弈、九鲤朝天等等,奇则奇矣,但又让人觉得缺少了什么,就如夫妻峰,导游声情并茂地讲述他们的爱情,充满着阴差阳错,悲欢离合,但是此刻的眼中故事是故事,石头是石头——它们是地质运动形成的两块高低错落的大石头。或许缺少的是一种机缘,我无法真正爱上太姥山的石头之趣,“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这是观赏太姥山石趣的正确做法,但我心中总有个比较,天下以奇峰怪石著称的景点很多,近处的就有与太姥山齐名的闽越名山武夷山、雁荡山,更不必说一些石林、化石遗址的地质公园了。
  那么,以峰峻、石奇、洞异、溪秀、瀑急、云幻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寺石雕、摩崖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遐迩的太姥山,在排除了“石奇”后,会以它的哪种特性与我心灵相应呢?
  在这样的思绪散漫中,渐渐落后,讲解声和着脚步声在前面石阶上隐隐迢迢而去,我索性就这样拉开距离,让眼睛自由地在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的草木之间游移,树木掩映间,石头在像与不像间隐约,太姥山丰富的草木植被像是与石头争宠,又像彼此相互掩映相得益彰,感觉有一种灵秀之气,对太姥山不由得升起一缕亲切之感。
  但我还是有种挥之不去的执念,太姥山要赐予我的动人之处定然还藏在某个地方。太姥山三面临海,是东海上的一扇屏风,它日日夜夜在水汽氤氲里滋养着,它的美应是散发在一些细节上,会让亲近它的人,在一片叶、一块石、一滴水,一处闯入眼帘的风景,一个心旷神怡的瞬间,心弦被轻轻地拨动。这样的时刻,你这个游人和太姥山之间才会有了一种认领的关系,一种见证的关系,游人也就懂得了太姥山的特色所在,它终会从其他的山石胜景里脱颖而出,让人记住它。
  在一线天洞口下面,我赶上了一行人。大家也是走累了,正散散地坐在石凳上,在树荫里乘凉休憩,等前面一个旅行社的队伍先过一线天洞。
  忽然一只白蝶,不知从哪个草丛里翩跹而起,柔嫩的翅膀映照着树缝间漏下的光斑,灵动的身姿携带着从古诗词中幻化而出的诗意,牵惹着人的视线。它轻点着草尖,拂过石壁,嬉戏在幽绿的苔藓间。我不由得站起身,靠近白蝶。当心思凝聚于眼前的景物时,似乎人与自然之间的通道被开启了。流水的潺湲声,细碎的虫鸣声,阳光在风中的窸窣声交织成轻音乐。苔藓壁下石阶旁,有一股涧水,诗人说“ 石涧水流静”,的确,涧水清莹莹的,似是凝滞不动,但水声又如此真切得如微风中的风铃。再细看,石壁上的苔藓草叶间,都是湿润润的,水滴漫漶在太姥山的每寸泥土里。这一刻,真真地让我体会到了太姥山婉约、灵秀、仙气,它吸收了海的气息,又吐纳在太姥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之間。我由白蝶、涧水再放眼远处的峰,端详近处的洞,终于感觉到太姥山以“海上仙都”的名义向我释放魅力了。感觉对了,太姥山的每一处景致都是美。
  在一线天洞穴,穿行在两爿巨大的石壁间,幽深、湿润,水声叮咚,如奏木琴,如拨佩玉,俗心即敛,尘嚣顿消。抬头处,只见一线天光泄露而下,时有绿植的嫩叶掩映其间,像是触手可及的世外桃源。太姥山洞穴遍布,多为走廊裂隙型和崩塌堆积型,一线天属于走廊裂隙型,是典型的花岗岩洞穴。
  我被“花岗岩”一词击中,花岗岩是以质地坚硬著称的。想不到太姥山的质地是如此的“硬朗刚健”。但是,原先被白蝶引导着欣赏到的草木、涧水给人的感觉是柔媚的。“外柔内刚”——这样的参差对照算是太姥山的最大特点吗?你看,它的花草叫空谷兰、云雾草、感触树、相思林、绿雪芽茶,犹如脱俗美丽的女子;再看它的山峰石壁,峭拔挺立,犹如阳刚英勇的男子。但我不敢下此论断,只觉得太姥山从眼前的实体开始变得缥缈,应和着“海上仙都”的美称,让人在“实”和“虚”之间只觉得太姥山神秘、博大。
  下山已是日昳之时,在一条小径的拐角处,一回头,又见到了夫妻峰。
其他文献
我是山里人,自娘胎出来,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山,所谓“开门见山”,便是我最早的大脑影像,最直接的生活状态。后来上学读书了,从书本上读到了关于“大海”的零星描述,明白了世界最高和最大的东西是高山和大海。便想着有朝一日,要去领略一下海之大。这个心愿,一直到我28 岁这年,才得已实现。  那年,我开始写小说了,因小说而有机会参加令人向往的文学笔会,幸运的是参加的第一个文学笔会,就在被大海团团簇拥
期刊
总是在这样的四月,想起睡在山冈上的外婆。  很想去外婆生前住过的临街老屋看看,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屋已空无一人。那曾经温暖过我童年和少年的老屋,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斑斑驳驳,外婆的老屋是我小时候最美的记忆。我是在外婆的老屋出生的,也是在外婆家里长大的。外婆的二层木楼和镂空的窗子,是我每天驻足看风景的地方。外婆的临街老屋有着浓郁的小镇风情,说是街,其实只不过二三米宽,但人来人往特别热闹。每逢集市
期刊
5月,在飞雪中穿过一望无际的戈壁,终于抵达祁连山脚下,莽莽苍苍的雪山像矗立面前的巨大画幅。穿过仅有的几条纵深的山间沟壑,就能到草原——身边的裕固族牧人的夏牧场。  我感慨面前的雪山真大。牧人指着近前的雪山,轻描淡写地说,大雪山在这些小山的后面的后面。那些被新雪覆盖的雪山,好像是他所说的大雪山的孩子。羊群和雪山都温柔慈善,羊儿们像在啃噬雪山脚下凝结的雪,“咩——咩——咩——”撒娇的声音,混响在雪山面
期刊
我说,太姥山是太姥姥的名字,不是一座山。  是的,還有谁比太姥姥老呢?那时候没有时间的刻度,没有日薄西山,太姥姥在地球底下那个铺银贴金的大房子里玩耍。那岩浆浆,也就几千度吧,吹着气泡泡,嘟噜噜地涌了进来,她就搅呀拌呀,将自己也搅拌进岩浆浆里,又捏成一个个的泥团团。嘣的一声巨响,那大房子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于是在地球的东方,在海峡之西、东海之滨,这泥团团出落成一个大姑娘。到了后来的后来,这大姑娘成了母
期刊
老巷子很老,瓦分不出是黑的还是灰的,瓦上住着的烟囱遍体投射着岁月的伤痕,砖块歪歪扭扭地罗列着。  那只猫,在老巷子白杨树底晒着太阳。流浪的猫随处可见,但这只波斯猫,与众不同,在别的猫翻捡垃圾桶寻找食物时,它却冷静地坐在树下,看着南来北往的人和车流走来走去。我以为它是有主人的,毛发干净,身上一尘不染,脖子上还戴着一个铃铛,眼神风清月明,气质很好。我远远地观察着它,不敢轻易靠近。我们互不打扰,都小心翼
期刊
我似乎觉得,掀开每一幕历史的征尘,都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场面,都有一番将士们卫国抗敌的壮怀激烈。  其中,石育青老人亲历的抗美援朝战争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是1953年7月27日,晚上10点整,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正式生效,守卫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188团军械员石育青和战友们,兴奋地跑出待了三四个月的坑道,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时,每个人满脸满身,从肌肤到毛孔,全都蒙上厚厚的黑色
期刊
中条山东北部绛山脚下有个山区小县,这里有个国民羊肉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羊肉的吃法,不外乎包羊肉饺子、喝羊汤。那时,每年农历年底,生产队杀几只羊,一家分一斤多羊肉,除夕夜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等到天亮时分鞭炮响过祭完祖先,就可以美美地吃一顿羊肉饺子了;喝羊汤是夏收大会战时,生产队统一熬制羊汤,全体社员包括小孩子自带窝窝头和大海碗,开饭时每人舀一碗连肉带杂碎的羊汤,蹲在打麦场上泡上窝窝头吃
期刊
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渐渐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失去了观察与审美的眼光。  我所在的文成是刘伯温故里,也有着好山好水,只因过于熟悉,便有着“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的感觉。当我们到了隔壁的福鼎地界,看着许多类似的风光,却有一种生活在隔壁的感觉。同样有山,于是便钟情于他们的太姥山,同样有水,当用我们的江与他们的海相比,瞬间便羞于提到我们有水了。  去的最多的是福鼎市牛郎岗海滨景区,记忆最深的要数那次疫情之后
期刊
在丹霞寺,我看见过这样一棵树,一棵无心的青檀树。当我看见这棵树,我突然发现,生命是如此的恣肆和狂放。  有谁见过这样的树,树冠枝繁叶茂,透着一种生命的恣意。树皮裂开粗糙的纹路,有些地方,还长了绿色的苔藓。而树干却是空的,空得只剩下树皮,一个人可以从树下的空洞里钻进去,再从树干顶端的枝丫间钻出来。就是这样一棵树,历经近千个春秋,栉风沐雨,傲雪凌霜,依然挺拔撑天,翠色盖地,顽强生长着,向世人展示着生命
期刊
小城东西南北四条主街,东街上只有一家国营理发店,就在我家那条街口。  母亲总回忆三岁多那年带我去剪头发的情景,我已经留了两根长辫子,辫子长到了矮小的身体的腰间,也不知家人们怎么想的,决定给我剃个光头。  我不情愿地躲在了門帘背后,手拽着门帘的一边儿不出来,被父亲从门帘那边硬拽出来,巷口有家国营理发店,一个女理发员手里拿着剃头刀,我缩着身子被按在了宽大的椅子里,“噌、噌、噌”,剃头刀在旁边的布袋子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