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回顾(第1~8届)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至今已20年,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自2004年起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已举行了8届,为不同时期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各地不断涌现出大批认真学习、理性实践、坚持改革、不断创新的优秀教师,呈现出一批批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的优秀成果。在这期间持续了8届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对推动课程标准的实验和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对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一届
  2004年12月9日~11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联合,在广东省肇庆市举办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指出并理清了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包括体育课程的性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于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运动技能学习、运动兴趣、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及继承与改革发展等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团体共同举办的全国性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也是对200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3年以来各地实验情况和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验。至此,本活动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动,备受全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关注。
  第二届
  2006年11月28日~29日,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结合全国报送课及现场展示课,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为:正确贯彻课程标准精神,依据體育学科性质、教学规律,从实际出发组织实施教学;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教学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教学设计要科学、教学手段要合理、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正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正确、有效地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农村学校的体育课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三届
  2008年9月25日~27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本次报送课的特点:普遍重视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教师主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学手段实用、有效,教学步骤明确清晰;学习方式运用重视目的性与实效性。本次活动对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为: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握体育学科的本质;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学会与会学的关系、目标与内容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以及继承与改革的关系。
  第四届
  2010年11月2日~5日,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本次报送课的主要特点: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身心;突出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为主线;注意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教学步骤清晰合理、教法手段丰富有效;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实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本次活动对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教育规律。
  第五届
  2012年10月12日~15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本次展示课的主要特点有:重视体育的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载体,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实现;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新授课的运动负荷较为适宜,多数体育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主教材的特点安排专门的体能练习,效果较好;教学过程较为流畅、规范;教法手段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教材内容较为广泛。本次活动对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为:全面、辩证地认识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关系;处理好技术教学和激发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各负其责、相互支持,探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机制。
  第六届
  2015年5月22日~25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届活动展示课的特点有:体育课反映日常教学实际,基本体现了真实性;执行教学常规较为规范,重视教学评价,具有完整性;体育课教案撰写比较规范,具有准确性;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有创新,具有新颖性;强化讲解、示范、指导等教学因素,注重实效性;重视体育课安全隐患与防范,落实安全性。本次活动对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为:立德树人,强化体育课堂德育渗透;提高质量,优化体育课堂技能传授;强健体魄,注重体育课堂锻炼实效。
  第七届
  2017年7月5日~8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本次展示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有:教学目标的呈现总体具有明确具体、难度适宜、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落实教学目标的意识有所增强;教学内容的选用体现出以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为主并与开发地域性和校本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趋势;注意了教学方法创新与多样性;教学组织管理水平有所提高;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关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反馈与引导及时,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评价的标准和方式;重视学生体能的发展与促进,注意学生运动负荷的监控与调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为:紧紧围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体育学科本质”中心,深入钻研各类运动项目的教育价值,特别是具体的行为表现,以运动项目的教学为载体,承载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问题,创设师生和谐互动、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热烈活泼、学生乐学爱学、教学富有实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新生态。
  第八届
  2019年10月18日~21日,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本次活动展示课呈现的特点有:体育课教师教学文本规范,教学设计合理;基本功力扎实,专业素养良好;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效果好;学、练、赛、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中渗透“以体育人”的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和信息技术手段;互动氛围热烈,教师感染力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的压力源对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导师辱虐型指导方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对567个博士生样本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对博士生的科研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阻碍性压力源对博士生的科研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导师辱虐型指导方式对挑战性压力源和科研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建议培养单位应在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中重视不同压力源对博士
回望几十载的体育教学之路,是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学校体育奋斗岁月.本文主要从四方面展开论述,包括我的教学成长——学习、积累、反思与创新,我的教学思想——
1921年rn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人的体育思想也有了实践的可能.rn1922年rn5月1日
期刊
从创校初期的“强身救国”到新中国成立追求民族独立和报效祖国的历史重任背景下,回浦人始终秉承“读书运动”的座右铭,为祖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百余年来,多方位设置传统体
民族预科英语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各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往往以个案作为切入点,尚未形成理论体系.以常用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为基础,对预科英语教育研究领域、研
摘 要:产教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政策的现象形态上,我国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变历经产教紧密耦合阶段、产教松绑阶段、产教关系恢复阶段、产教融合阶段。针对产教融合政策实施困境,研究认为政策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工具理性”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间的失衡及权力结构与权力资源的错位匹配是影响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施的深层因素。突破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施困境,政策主体应回归对“人”的关注,破解扭曲沟通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100年也是中国学校体育蓬勃发展的100年。在这100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学校体育始终得到中国共产党最高层级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之“鉴”即为“继承与发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中国学校体育未来更加光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100年;中国学校体育;“鉴”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史证研究方法等,对建党百年来近代、现代和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地位进行历史考察。体育教师的地位,绕不开历史的羁绊,始终会被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历史中的阴影笼罩。赢得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认知迭代和共同努力。  关键词:建党百年;体育教师;地位;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
摘 要:基于ARWU、QS和THE三个世界大学排名,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排名表现并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对比。我国高校总体表现良好,排名有所提升。在国际化和社会服务维度上进步较大,但在人才培养维度上进步较小,在科学研究维度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看,在国际化维度上,与学生相比,教师的国际化水平高且进步幅度大;在社会服务维度上,整体表现优异;在人才培养维度上,雇主声誉、
“人才帽子”成为影响海归学者归国决策、科学研究、适应融合、生活安居的重要因素,全面理解“人才帽子”对于海归学者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更好理解海归人才发展的影响因素,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