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治理体系优化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信息产业革命的先导,“互联网 ”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的原本面貌,改变了我们的话语方式和行动逻辑,中国和世界一样,都在经历着这场革命的全新考验。“互联网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将互联网信息化视为构造全新治理格局的建构性要素和力量,即在互联网所造就的这种全新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的法则和逻辑,重新统合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的框架,拓宽了社会互动的边界,创新了利益表达的方式,重塑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没有哪一种载体能像网络那样深刻清晰的折射出现代社会中的典型特征,也没有哪一种治理难题能像互联网治理这样多元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特别是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互联网信息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其所蕴藏的巨大社会政治力量基本覆盖了传统政治结构、政治空间与话语权力,而且还拥有众多发散性强、凝聚力大、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与转换的新特点,远远超越了人们对其前景的理解与估测。一元与多元的矛盾,离散与集中的张力,碎片化与整体化的冲突,秩序与自由的悖反,均大大超越甚至颠覆了以往的治理思路与格局。
  互联网超越了国界、民族、语言和空间距离的界限,技术上的扩张和征服,不免让人对人类传承并恪守的某些原则和方法提出挑战,但完全不必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惊慌逃避。事实上,治理的主体、结构和本质依然没变,互联网(甚至是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延伸带与衍申物的根本特征也难以变动。而且,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代表,互联网的每次革新与突破,都能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正向引导和孵化作用。
  互联网治理需要有一个全面整体的综合视界,它需要协调经济与社会,立法与行政,国内与国际,信息生产传播与舆论引导控制,是涉及到事前规划预测、事中动态监管、事后评估总结等一系列不可分割的整体程序。互联网上的这种极速、即时、隐匿和泛化的特性,必须要扬弃过去那种静态被动的上下垂直、逐级指示、划界分疆的旧式思维。
  此外,互联网治理更强调开放包容的治理精神,更依赖于共时治理主体间的配合与协作。在互联网市场与互联网治理大格局下,没有哪一个主体单元能单打独斗,与世隔绝,更不可能转移危机,以邻为壑。互联网治理成效不仅依赖于自身的战略规划与实施能力,也取决于正负外部环境。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对等性无疑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对以往的治理思路和手段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提升要求。特别是将“互联网 ”战略与整体层面上的国家战略布局、政策体系有机相融,突出制度引领、技术支撑、法律保障和经济驱动等核心思路,依然有不少基础性工作需要部署和完善。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信息化人口,以及运转规律、治理规律与实体社会均有明显区别的网络虚拟社会,亟需深入研究如何以“互联网 ”推动治理体系完善与优化,如何真正形成社会治理的互联网思维。为此,我们集结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新近研究成果,组织了本期“‘互联网 ’治理体系优化”专题策划,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9.006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关乎从严治党的全面推进,涉及国家机构的重大调整,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改革,而各级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的设立是其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监委“是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1]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是正确认识监
【关键词】清代 防疫 法规 历史转型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1.010  清代瘟疫多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本文旨在从制度层面上的法律法规角度,看待瘟疫防治的手段与效果,尤其是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末东北鼠疫推动防疫法规由传统走向近代的思路转变。本文讨论的清代前中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旨,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它既是当前经济发展探索道路上的规律总结,又是我国发展经济的理论依据,未来的几十年我国经济是否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就在于能否实现经济理论上的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战略是当
摘要 中国的20世纪可界定为从1911至1976年的作为“漫长的革命”的短20世纪。中国在这个“短20世纪”中表现出两个独特性:第一个独特性集中于这个“短世纪”的开端,即在革命建国过程中的帝国与国家的连续性问题;第二个独特性集中于这个“短世纪”的终结,即革命与后革命的连续性问题。革命与连续性的问题,凝聚了中国的“短20世纪”的重要秘密。无论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解释,还是对当代中国及其未来的讨论
【摘要】在欧美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亨利·詹姆斯,早在20世纪初就被介绍到中国,且形成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接受现象。对詹姆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接受现象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仅可以纠正以往的认知误点,更可以探寻域外文学与本土经验之间所形成的矛盾、调和与张力,从而发掘文化转型时期文学的丰富性与多重性。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 接受 影响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摘要】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攻坚期,迫切需要在认真研究和借鉴西方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理论。应在习近平同志“四个全面”理论整体框架指导下,实现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以问题为导向实践科学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促进政府角色的转变,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治理主体能力提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治理体系的落地机制,稳步推进实现中国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
【关键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学科定位 世界社会主义 前沿问题  【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6.008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正如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伴随世界多极化以及中美日关系的改善,韩国在南北关系和外交方针上开始了趋向平衡的重要调整。其平衡外交有三个基本特点:首先是坚持韩美同盟,发展对日关系,同时拒绝将韩美同盟扩大为韩美日同盟;其次,注意发展中韩、韩俄关系,中国在韩平衡外交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同时,改善南北关系,主张和平统一。在新形势下,韩国平衡外交面临挑战,但其所依据的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韩国应该也必须坚持平衡外
【摘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来,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各种新媒体鼎足而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在不同媒体、不同终端间传播,由事件引发的舆论在传播过程中酝酿、爆发、消退。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和舆论生成发展过程中,不同媒体、不同终端具有不同的作用,彼此间亦相互影响。根据各媒体、各终端的特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要优先向手机终端发布最新信息,传统媒体应全面进入新兴媒
【摘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一再强调的执政理念。获得感与人以及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也是评判我们所有工作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为了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要特别重视老百姓的“关心”和“期盼”;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