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兴趣点 创设“情境场”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懂文中的每一句话,这是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和中心的关键,因此决不能含糊。语言文字的理解有时的确有困难,但终不是无法可寻、无规律可觅。刘勰《文心雕龙》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写文章和读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而文中的词句是感情的源泉。因此想办法引导学生与词句的内在感情产生共鸣,这样对于词句的理解就化难为易了。
  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大胆探索了“明确兴趣点,创设‘情景场”来理解词句的教法。
  所谓“明确兴趣点,创设情境场”,就是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明确各自的兴趣点,依赖教师具有明确导向的语言或实例,设计一种情形一种境地。自然地造成一种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情绪,激发起活跃的思维。达到寓教于情,在情感中自然地受到教育和得到理解。
  首先,教师应把握问题特点,明确兴趣点。
  纵观我们所学文章,可以粗略地作出以下归类,并同时捕捉兴趣点。
  一类是感情直露的。如《别了,我爱的中国》、《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其词句特点是细腻、真挚、精炼,读起来易受感染。学生总希望有一幅“画面“在眼前。
  一类是故事性极强的。如《飞夺泸定桥》、《景阳冈》等。其词句特点是形象、生动、鲜明,富有对白性。学生总希望去模仿一番。
  一类是情深意远的。如《穷人》、《凡卡》等。其词句特点是描写人物心理用空白的手法来表现。学生总希望通过人物对白、老师的剖析来解决。
  一类是感情暗藏的。如《种子的力》、《詹天佑》等。其词句特点是含蓄、意深。学生总希望了解“背景“。
  还有一些文章,学生总希望通过直观演示的办法来理解。
  第二,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引导,创设“情景场“。具体落实理解词句的过程。
  1 以读、说激情,创设“画面“在脑前
  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如何理解”倚“和这句话呢?先让学生仔细体会意思朗读这段话。接着引导:”祖国母亲正处在帝国列强的欺负而流血,而他又要离国离家亲人到外国去。此时此刻的心会怎样?“倚“是不是流露他此时的感情呢?那他有事怎样倚的呢?在接着让学生在脑海中、眼前展现一幅”倚别画“去想象。一会学生就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有点说:他心里很难过,手扶在船栏上身子靠在船栏上。有的说:他手扶船栏,身子软软地依靠在船栏上,心里无限的依依不舍。有的说:手扶船栏,身子软靠在船栏上,眼含泪花,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依依不舍的感情……这样学生不仅把理解的过程说出来,还把词句的感情表达出来,最后就可以把一个词、一句话的意思和含义完整的说出来。同时还要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 模仿人物形象促进理解
  如《飞夺泸定桥》中有这样一句:“我们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我们”就是指红四团的战士;“敌人”就是指国民党反动派。那如何理解“看穿”和“诡计”及这句话呢?教师可先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对话,一组为敌人,一组为红四团,并选红四团的领导和敌人的头目。接着引导:敌人想出什么诡计?红四团怎样看穿?再接著就让学生进入角色发表对话。一组中,有的向敌军头目建议:共军要从大渡河过去,趁此机会派两个团拦住然后再消灭掉。有的说:两个的兵力太少了,还应在增派两个旅士脆吃掉。还有的说:天赐良机,利用天险快把共军铲草除根……另一组议论的更激烈:敌人的目的真狡猾,是想把我军拦住待追兵一到前后夹击吃掉;敌人的计谋更是毒辣呀,利用天险,借助援兵想把我军来人下一网打尽,我们千万得想个办法……此时老师看在眼里,停在心里及时停止对话顺其自然发问:看穿和诡计及句意是什么?学生当然是愉快、轻松答出。
  3 创设想象空间,师生对白来理解词句
  对于留有言简意深的对白,为了解开那些含而不露的艺术空白,应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文中人物内心接轨。如《穷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时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要和好!。”对于这五处空白决不能而不谈,应当顺藤摸瓜,引导学生把中断的思绪以师生对白的方式说出来。如,第一处空白,师问渔夫为了拉扯五个孩子苦吃得少吗?再加上两个孩子呢?生说:一定是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穷人的日子真难熬。同样道理,对于第二个错觉省略,第三个思维接着省略,第四个思维跳跃,第五个下决心省略,都可以引导对白剖析出词句中的深意。
  总之要想突破文中词语理解这一难点,并驾驭这些词句,一方面借助文中固有的易受感染的氛围,另一方面更需要老师巧妙的运用具有明确导向作用的语言和实例使学生自然进入角色之中,进入“情境场”中理解词句。
其他文献
要想写好作文,不仅要留心观察,动脑分析,而且还要善于积累。有人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积累是学习和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谈不上对客观事物的深入研究,没有积累,写作也将成为“无米之炊”。  “大纲”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人的发展。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应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应转变角色,承担优秀的主持人、民主开放的教师、孜孜以求的学生三个角色。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以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开展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和教师,甚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对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教学法做了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数学;问题引导  高中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
期刊
【摘 要】改革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形成合理、科学的、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是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探究教学模式重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基本特征是问题性、开放性、实践性、指导性、差异性。一般流程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解释交流;拓展迁移;小结升华。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探究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主旋律。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关键词】教学情境;朗读;多种感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  《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却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
期刊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课程指南》中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如3~4岁的幼儿要“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喜欢翻阅图书”;4~5岁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而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怎样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明确提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题要联系当地实际;采用多样性的评价形式。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活动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所学的
期刊
首先,角色让位。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做主,还是学生做主?这是区别老课程与新课程的重要标志。老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仆人。新课程的教学应该与之相反,否则,搞得再花哨,也是“换汤不换药”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种教学设计,一直把学生的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