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电影的人文批评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n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吸血鬼”從中世纪起在西方文化中频繁出现,近些年越发流行,特别在影视方面有白热化之势。“吸血鬼文化”也经历了迷信与传说、文学作品衍生和现代多元化发展阶段的传播,1922年,第一部吸血鬼电影《诺斯费拉图》诞生,而透过这部电影的内容、表现手法的分析可以窥见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主流审美和社会的道德规范等特点。
  关键词:吸血鬼;文化;哥特;符号;正义;宗教信仰;德国表现主义
  一、影片内容、人物分析
  《诺斯费拉图》是拍摄于1921年的消色默片。在科技发达、电影特效泛滥的今天,这种哥特式镜头的消色默片阐释下的吸血鬼电影竟然还是得到了许多行家和电影爱好者的推崇。为何如此呢?
  首先不可否认的,本片是吸血鬼电影的“鼻祖”。自影片上映以后,与之题材相近的片子接踵而来,它不仅为后面的电影提供了吸血鬼影片的灵感,而且为这一片种确立了一种标准高度。更是被之后的一些哥特式镜头的吸血鬼类型电影所效仿和改进。
  其次,这部影片极具导演的个人风格和感染力。作为一部在电影史上被列在为德国的表现主义一栏的电影,他的导演茂瑙并没有像其表现主义电影那时候所主张的那样在室内拍摄,而是将拍摄地选在外景,这实属不易。导演运用了写实手法渲染恐怖气氛增加影片的感染力。这是本片称为经典的最独到之处,这也是导演所创造出的。令恐怖气氛贴近现实,让人们更加身临其境。
  这也就是为何不用特技,也能把吸血鬼电影做的逼真的原因之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在哈特被马车车夫放下之后,他越来越接近城堡。这时出现了另外一辆诡异的马车。这辆马车被黑色的布罩的严严实实,特别是拉车的马都被黑色的布罩起来,使我一下子联想到了反应中世纪教会的电影,极尽诡异之能事。与前面的马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周围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恐惧感。萧瑟的灌木丛、蜿蜒的山道、雾蒙蒙的夜幕、狰狞的山崖野兽、阴森的城堡、踽踽独行的身影。这些充斥着符号代表性的景色建筑把观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进了画面,观众发自内心感受到那种恐惧感和压抑感。山上古堡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僵尸在颠簸的船上缓缓掠过甲板等等场景,在茂瑙的处理下都罩上一种诡秘的色彩。
  在具体的人物表现方面,演员在动作、神情、台词上做的更是淋漓尽致,展现把握的很细致。我注意到在片中的形体表现方面:吸血鬼在走路时身体十分的僵硬,只能走直角无法转圈,这完全突出了”僵尸“的特质。他的手指关节运动起来犹如枯枝一般,机械而神秘,仿佛来自地狱。我还记得他站在城门旁的场景,吸血鬼就似被钉住的雕塑一般,一身黑暗。在城堡中,当吸血鬼看到哈特妻子的照片时,他的瘦长苍白的脸随同他那枯枝的长手指都充满了阴险的贪婪。说出的这句台词更是让人后背发冷:“Lovely throat”。他称赞哈特妻子的脖子美,更突出了吸血鬼嗜血特性。毫无疑问在我看来,马克斯.施莱克扮演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图是极为成功的,尽管之后又有一些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影片问世,但是相比之下,马克斯饰演的吸血伯爵开创了吸血鬼形象的先河,在我看来也始终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在影片其他角色人的的动作神态表现中,普遍动作比较夸张,我认为导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戏剧性,不过这可能给观众的感觉结果不一。有小部分人认为动作太做作,让人不舒服。我认为吸血鬼形象是在我们生活之外的,但又是极具神秘感,从这种角度来说增加戏剧中的“间离感”和“程式化”对于营造吸血鬼形象非常必要。也正是这样,凸显出了表现主义电影的特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社会主流审美一直在发生变化。在90年前,当时在那样局限的环境下,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难怪在1922年该影片宣传时打出过警告语,“想看恐怖交响乐?情况不只如此,一定超乎你的想象,《诺斯费拉图》可不是闹着玩的……”恐怖交响乐,名不虚传!
  二、主题阐释文化背景分析
  吸血鬼吸血等一系列行为本片中说到底是一个瘟疫的传播。在载着诺斯费拉图伯爵和六副棺木的死亡之船到达哈特的家乡,在码头停靠的那一刻,在船长尸体被抬下来的那一刻,瘟疫开始传播了。而“诺斯费拉图”的本意就是“瘟疫携带者”。最终哈特的妻子用自己的鲜血自我牺牲换来了吸血鬼诺斯费拉图爵士的死亡。影片中有提到,杀死吸血鬼的必须是一个纯洁的女性。这代表了纯洁最终战胜了邪恶。
  我想这样的安排和他的宗教信仰也有些关系。导演在这部片子中塑造了一个美丽纯洁女性英雄式的自我牺牲而拯救了整个城镇。他相信依然会有这样耶稣式的救世主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和博爱来使罪恶得以清除,最终正义和善良会得以伸张。抵抗邪恶的终究是爱与美。如何解释光明呢?在本片中,光明代表了正义,黑夜代表了邪恶.最终结果是"光明"战胜了"黑暗"。再从爱情主线来看,哈特夫妻二人之间的感情一直连在一起,即使在本片中在一起的场景不多但也是心有灵犀、互相挂念。爱情使男主角在关键时刻没有被吸血鬼染上病毒,爱情使男主角跋山涉水,读虚弱的情况下不顾艰辛,拼命也要回到自己爱人的身边.(片中台词有提示过)。
  上升到宗教信仰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导演他要表露出的上帝及其信仰。我注意到,在从吸血鬼的城堡中逃出来时,男主角是被教堂的修女所救,这正是一种宗教性的暗示。再看电影最后的结局,是哈特的妻子用自己纯洁女性的鲜血净化了吸血鬼,使他灰飞烟灭,再也不能危害世人。那么,导演在接近末尾的时候没有安排哈特和他的妻子睡在一张床上,而是睡在她的身边的长椅上也是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纯洁。这是很典型的一个“宗教式”结局。
  另外,把这部电影完全回归到那个年代。1921年,当时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正值黄金时期,大师导演茂瑙拍摄了《诺斯费拉图》这部吸血鬼惊悚片。吸血伯爵的故事早在中欧许多国家普遍流传,虽然来源已经无法考证,但他的版本却是大同小异的。但这的确是是首次有人用电影作为传播介质来系统的讲述吸血鬼故事,将这个“人们用来欺瞒不听话的小孩子的故事”拍成电影,其志不在故事内容本身。
  当然,现代观众对《诺斯费拉图》这部里程碑式的吸血鬼电影褒贬不一。大多数观众最直观的感觉是《诺斯费拉图》不像近代一些吸血鬼作品故弄玄虚,但是能让人感到身临其境般毛骨悚然,向经典作品致敬。也有人认为这的确是一部为后世吸血鬼电影定位的经典之作,但不应该因为电影年代久远就盲目抬举。因为与今天的惊悚片比真的不恐怖,没有特效不够“炫技”。但是不管怎样,《诺斯费拉图》的里程碑式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是不可否定的。
  三、结语
  在吸血鬼电影越炒越热的今天,在当今浮躁的风气中做出的是怎样的吸血鬼作品呢?更多的电影人行为艺术家们愿意从外形包装上去耗费脑力和成本。然而我认为:把所有的花头去掉、有思想性的融入纯净的感情做出的才是纯粹的艺术品。当今的吸血鬼电影在人文关怀的方面做的潦草很多。也许也正是这样,我们才会那么怀念老电影。很多老电影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经典。而吸血鬼这一形象符号在广为传播的同时,也在人们想象的世界中发生了耐人寻味的转变,这种转变恐怕是由邪恶的超自然吸血生物逐渐转变为人类自身的化身。(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戴锦华,高秀芹.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J].文艺争鸣,2010(10):38-41.
  [2]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吸血鬼[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3]苑野.吸血鬼传说在西方文学中的流传和演变[D].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2006:15.
其他文献
摘要:1984年之前,谭嗣同受张载影响,其哲学思想主要是“气一元论”。甲午战后,中国的战败极大刺激了谭嗣同的神经,他提出“道不离器”的观点,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谭氏思想经历了从“气一元论”到“器体道用”的变化,这种转变与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  关键词:谭嗣同;气一元论;器体道用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生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受传统儒家文化经典
期刊
摘要:如何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进行过滤和筛选,并将用户最想得到的信息进行展现,这已经成为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此情景下,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它不像搜索引擎一样只是对用户提供的显式需求进行被动式的匹配,而是可以根据用户潜在的兴趣和爱好主动地进行信息推荐,从而最终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推荐算法;数据挖掘;用户兴趣  一、引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现在
期刊
朗基努斯的《论崇高》主要针对当时罗马文学迅速走向衰退没落的事实,以显性的修辞学理路和隐性的美学理路提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伟大的思想、崇高的风格以及强烈的效果。荷马凭借着大诗人的博大情怀以及大文学家的艺术修养绘制出一部凝重肃穆的大史诗和一幅魁伟人性的英雄图,使得《伊利亚特》成为朗基努斯笔下崇高风格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正因为如此,本文将尝试利用朗基努斯的文艺观来解读这部被称作“希腊圣经”的史诗巨作。  
期刊
摘要:百年中国法学与法治,经过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这中间包含着创建者的艰辛和实践者的风险,也反映了学者们的执著追求和领导人的胆识与魄力,最终不仅使法学走出了百丈低谷,依法治国的方略也终于载人了宪法。但是法治始终曲折行进,法治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本文将试论之。  关键词:法治实践;法治中国;原因;路径探寻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理论基础  黑格尔主张政府的运行靠的是既定的法律程序和根据法
期刊
彭战果老师的一次佛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关于“一”的问题。根据我个人之体验,我已经直观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说的都并非真正的道,并且感觉到这个一是不能言说的,一旦言说,就会落到具体层面的东西,但当时我还不能说出所以然。  这个一既然为万物的本源,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成老子的“道”,或古希腊的“逻各斯”,因此追问一,就是在追问道和逻各斯。  为了思考清楚这个问题,课后我仔细进行了思索,并带着这个问题重新阅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日益扩大,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引起收入分配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金融资源和教育资源、自然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引起的收入不均问题比较突出。  关键词:收入分配;金融资源;教育资源;自然资源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主要存在三种现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于国内外收入分配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国外,各专家学者都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根据专家学者们的探索与分析,将国外收入分配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总结,因此做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国外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综述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受到国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期刊
摘要:互联网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会因为不适用导致评估结果的差异。本文在对期权定价模型进行简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百度公司为例分析期权定价模型在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价值评估;B-S模型;互联网企业  由于现金流贴现法的简单实用,成为应用最广泛、理论最健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然而由于以互联网企业为典型代表的新兴产业本身对高科技、人才和研发的需要,不可避免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游戏,探讨在不同的主体与目标下,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对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目标,即使同一矩阵我们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所以,面对不同的主体,我们不能简单地作出结论,我们要尽可能的了解对方,得到更多的信息,以便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关键词:博弈论;博弈分析  1.博弈论发展综述  博弈论英文译为Game theory,中文译为游戏理论,我认为其思想是战略与战略层面的,是怎
期刊
摘要:立法根源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其伦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法律的完善程度,柏拉图在其著作《法义》第一章美德中从立法者所需必备的美德勇气、节制智慧、正义和反思出发,循序渐进的引向对整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的思考。本文主要根据第一章美德从雅典人对斯巴达人的勇气这一美德进行分析和上升的辩证,以此最终来说明立法者需要具备勇气、节制智慧、正义和反思四种美德,最终从法律中引导人们走向真正的善,获得和平与
期刊